吹干头发奔回卧室寄希望于快速落下此文,而后得以守候今年的秋季发布会,大致在一个小时之后。却也心知肚明对此类主题具有共鸣者怕是甚少。也无妨啦。何时在意过共鸣者或多或少。 却无大事,仅是在洗澡时头脑中全程回顾今日工作会议中的议题,脑补着洗好之后如何打开 Keynote 建个模型出来,一二三四五,每个层面的工作策略,这样。人体在此状态下确实可以无意识的完成全部的洗澡行为——无意识而精准的选择洗发水或沐浴液,无意识的冲洗擦干吹发——而将几乎全部能量聚集于更重要之议题的思考。真是神奇。 吹发时却突然意识到,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如此畅快的在洗澡时将全部心智用于思考工作事务了。上一个明确记得几乎每晚冲澡时都会享受着思考工作的快乐的人生阶段,约莫还是十年前。当然这里所谓“工作”大体涵盖了一切的相关主题,从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到...
Sep 2022
纯夜半三更。也越发喜爱每日这个时间随机放着后摇电台来伴随着事务的收尾。我从未预见过自己会如此接纳后摇,甚至身心沉浸于这般宁静又有如冰晶作响的氛围之中。不舍一天即将过去,每天的此刻皆是放任着如此的心情,纵使主旋律仍是终点未知的封控。 各位所在的城市都还好吗。零零星星此起彼伏的样子。你是否知道若干年后所谓“常态”将如何定义。说起来仍勉强算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这一年已经进行到将近一半,些许不可思议又无可奈何。希望每个人都能保重。 唔,原来今天已是立夏。猫团缩在沙发一角,尾巴遮住了自己的眼,而并不需要关心日子,只是春去秋来,退毛长毛而已。 那么我继续翻译。我爱死这事了。来自 Caitlin Brisson@Medium 的“How to Expand Your Strategic Impact...
May 2022
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将来的生活会以“十四天”作为时间计量单位。异态与常态的边界日益模糊,似乎忘记了“正常”的生活所应有的样子。 此时,VR 是我的虚拟现实。远程工作、码字、GTA 亦是我的虚拟现实。所有这些虚拟现实让我得以通过相对健康自得的方式逃避着这真实的现实。确保建设性与价值输出,你看这一切还没有坏透,不是么。进一步扪心自问,这十多年来在做的 Beforweb,这里,就是这里哦,于我而言何尝不是长久意义的逃避。只是恰巧具有较多积极意义而已。 那我继续过着翻译的瘾。各位自便。来自 Anyuan Wang@Medium 的“How to make smarter design tradeoffs”,关于设计决策中的“权衡”。一如既往,个人学习之用,独享翻译之过程而共享其结果,全部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
May 2022
记得上一篇开篇还在念叨疫情的迫近感。几周之后的此刻已经进入“全域静态管理”。不记得已经连续+2在家办公有多久。前些天梦见大家都回到了公司,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一起办公,准备着下一场活动。醒来感到是好温暖和幸福的梦。 开小差跑到朋友圈写下:此次疫情或多或少让自己明确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职业成功标准:不再需要依赖于这座城市,或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与场所,也可以自由的把所爱的事一路做下去,再不受困。 嗯。继续话题,“你好,沉浸式体验设计师”的第二与第三部分。曾在第一篇当中提到后两部分不做全译,因对我个人而言稍稍涉及敏感,相关部分跳过(上下文中有做注明)。一如既往,个人学习之用,独享翻译之过程而共享其结果,全部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 Bruno Everling 之观点。 Pt.2:AR 行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Apr 2022
疫情四起,仿佛回到两年前,而又觉甚于两年前。那时似乎所有人都躲在家里,而此刻这里那里远的近的相关的熟识的太多人在经历状况的起伏,便感到与两年前相比更加真实和迫近。大约是如此。 自从上一篇“元之七层”开始恢复译文的欲望与状态,直至如今几乎每晚睡前必译上那么少许,以这样的宁静与舒适充实着每一天最后的时光,也着实让自己感到日子变得自在了些。此刻如此安静,我甚至可以听到斑斑打呼的小声响。 来自 BrunoEverling@Medium 的系列文章,“Intro to Immersive Experience Design”,关于 AR、3D 界面设计及相关趋势、个人学习策略等等,个人感到很有看头,译起来也很过瘾。全系列由三篇文章组成: 第一部分: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Mar 2022
往期:元之七层(上)体验与发现,元之七层(中)创作者经济与空间计算 继续“元之七层”,本期是最后一篇。英文原文“The Metaverse Value-Chain”,作者 JonRadoff@Medium。一如既往,个人学习之用,独享翻译之过程而共享其结果,全部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之观点。 元之七层(下) 第五层:去中心化 图片来自 AlinaGrubnyak@Unsplash 实际上,元宇宙的理想结构与《头号玩家》当中的“OASIS”恰恰相反,因为后者完全由一个单一的实体所掌控。而当选项足够多,系统具备互操作性,并根植于由创作者掌控其个人数据及产出成果的充满竞争性的市场时,创作实验与市场增长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分布式计算与微服务,为开发者们提供了扩展性强的生态体系,帮助他们轻松接入线上服务——从广告系统,到人工智能,再到各种游戏系统——而无需他们将精力放在如何创建或是整合各种后端逻辑上。...
Feb 2022
往期:元之七层(上)体验与发现 继续“元之七层”。英文原文“The Metaverse Value-Chain”,作者 JonRadoff@Medium。一如既往,个人学习之用,独享翻译之过程而共享其结果,全部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之观点。 元之七层(中) 第三层:创作者经济 图片来自 Jon Randoff 与 Victoria del Castillo 随着元宇宙的体验变得越发沉浸化、社交化和即时化,体验创作者的数量也将指数级增长。这个层面包含了创作者们日常打造卓越体验所需使用的相关技术。 无论面向元宇宙、游戏、互联网或电商,创作者经济的发展通常会呈现出相似的节奏: 先驱时期 面向特定技术去打造体验的第一批人并不拥有真正的创作工具。他们需要从零开始构建一切,例如直接通过...
Feb 2022
掐指一算有两年多没正经做过译文了。是吧。很是怀念“眼前仅有这份事项占据身心”的轻松与专注。于是在设立春节假期目标时记下一条“像十年前一样清静开心的做一篇设计相关译文”。曾经的常态,至如今更像有计划的度假行为。变化了很多嗯。 做些新话题。毕竟也曾在合或不那么合时宜的五六年前认真地关注过 VR/AR 相关。前些日子念叨着“总归 3D 什么的是要捡起来了”。而元宇宙的概念如此磅礴宏大却又朦朦胧胧似有若无。有趣。从高层面关注和了解概念,从中低层面学习和践行相关技术——大体如此。 在逛时发现 JonRadoff@Medium 发表了一些相关文章。非常喜爱。征得授权聊做小译。原文“The Metaverse Value-Chain”,重在概念分层解析,于是放飞了译文标题。篇幅较长,约分为三篇完成。个人学习之用,独享翻译之过程而共享其结果,全部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
Feb 2022
以业务为全部出发点而探讨设计时,必然离不开各种行业黑话,且黑话本身会高频新陈代谢,因为事情本身就是绝对市场导向、营销导向、利益导向,设计或技术诸如此类无非表面功夫,秀而过场。 当你以“设计”本身为中心探讨设计时,会发现需要用于定义与描述的原理术语在几十甚至上百年前就已然实实在在的在那里,它们经得起时间考验且随着技术进步而稳步进化着。 设计为了产品,产品离不开业务,何时以何作为基础与核心,何时以何作为结果与考量,敬请权衡。 产品设计观点互联网黑话设计原理业务
Jan 2022
Apple Design Resources 官方新增 Apple 各平台典型设备的硬件边框图形素材,包含标准的“9:41”演示状态栏供使用。目前提供 PNG 与 PS 格式。 详见:https://developer.apple.com/design/resources/#product-bezels 设计时讯AppleApple Design Resouces
Jan 2022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