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的冬季来临,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如何对抗新一轮新冠疫情扩散的巨大压力。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府来说,这项任务更是巨大的挑战——这源于政府行政能力的缺失、基础建设不足、医疗资源匮乏等种种原因。这些原因往往导致了一个结果,那便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不足,从而影响政府在面对疫情这样大型危机时的处理能力。 在爱德曼公关公司(Edelman)2020年的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中,中国高居首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大部分民众都会遵守政府的隔离和封锁措施并按要求佩戴口罩。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果存在民众对政府信任不足的情况,政府又是怎样去让公民积极配合防疫措施的呢?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Lily Tsai教授和Benjamin Morse以及布朗大学的Robert Blair教授研究的非洲小国利比里亚在面对埃博拉病毒时的政府信任重构措施,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Dec 2020
To J, my long-time role model 家住加州的瑞雪是一名大学老师。她租住在校外的公寓,房东是个白人老太太,人很和善,总是乐于帮忙,还时不时跟她一起在家里吃中餐,或是带她造访周边的景点。但与此同时,老人家是个坚定的特朗普粉丝,每天只看福克斯新闻,在门口挂出了“All lives matter”的标语,跟路过的抗议者互相叫骂。一方面待中国房客有如家人,另一方面又拥护视中国为仇雠的政客,这种矛盾时常让瑞雪感到困惑。 在美国保守派身上,类似的鲜明对比并不罕见。不少造访过美国的游客会觉得,保守派占主导的中西部和南方地区,民风更加淳朴好客。相比之下,东西两岸倒往往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感(看看哈萨克斯坦记者波拉特在纽约和德州的不同遭遇吧)。保守派也乐于宣称自己重视家庭,重视邻里关系。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保守派更愿意住在亲戚附近,也更经常跟朋友分享政治观点。...
Nov 2020
妮卡及其朋友们/作者 常欣悦/翻译 王菁、艾迪/编辑校对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结绳志》。原文链接: https://davidgraeber.industries/memorial-carnival-eng 这是一封由大卫·格雷伯的妻子妮卡(Nika)和他的几位挚友发向全世界的邀请函。我们诚邀大家,在大卫的精神指引下,参加一场纪念的嘉年华,向这位独一无二却又英年早逝灵魂人物致敬。 邀请函 如果大卫得知,他的纪念仪式只有身穿正装的圈内人参加,他肯定会倍感不适。作为一个为了革命而活、致力颠覆世界的人,大卫不喜欢自己成为焦点。如果一场纪念仪式仅聚焦他和他的个人成就,他肯定会觉得“生不如死”。 如今,大卫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一个空洞。没有比当时今日,更需要我们去实践,而非仅仅铭记大卫那些理念。...
Oct 2020
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作者 在20世纪上半叶,移民仍然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基本需求。 从苏联到葡萄牙,从挪威到希腊,许多欧洲人离开自己的出生地,远渡重洋,到另一个大陆度过一段时光甚至整个余生。移民成为欧洲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无法逃脱的命运。19世纪后几十年里席卷整个欧洲的移民潮在1910—1920年达到高潮,移民潮在一些国家一直延续至20世纪下半叶。在20世纪前几十年里,世界各地的欧洲人不断增加,大大增强了欧洲文化在一些地区的影响力。然而,在这一时期,推动大规模迁徙的力量却不同于此前几百年——许多人并非因为经济压力离开自己的家园,而是由于宗教、种族和政治原因。 逃离欧洲就是逃离野蛮? 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相互交织,成为推动19世纪政治变革的一大力量,后来演变成极端民族主义,蔓延到整个欧洲大陆。民族主义理论家以历史、语言、种族、宗教等因素定义民族认同,非常排外,倡导要保护自己民族的特性,抵制外来影响。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对主流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本地民族的纯正性、抗拒劣等种族污染的呼声越来越大,许多欧洲人对此深信不疑。快速的经济和社会变化催生出政坛左右两派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所有这些现象相互叠加的结果是,许多欧洲人在20世纪...
Oct 2020
【精彩观点预览】 ◆ 我认为关于特朗普对华政策最清晰的一点就是,他对中国的态度和行为背后往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由。 ◆ 显而易见特朗普的对华政策都一定要为其个人利益而服务,这是非常“物质的”和易变的。 ◆ 当下我认为太平洋两岸的人民都逐渐走向一种趋势: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对岸的那个国家,并且对于任何本国的批评都显得十分敏感。 ◆ 放眼全球,民族主义和民族身份问题在现在显得愈发重要,但是在10到20年前的国际关系学界这并非是特别重要的议题。 ◆ 疫情期间令人震惊的是:全球各国缺少集体合作和共识。显然美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总统甚至让美国退出了WHO。 在美国研究中国外交的第四代学者中,康奈尔大学政府系的艾伦·卡尔森 (Allen Carlson) 教授是比较知名的代表人物。他从耶鲁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现在是康奈尔中国与亚太项目的主任以及东亚项目的顾问。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政策,国际关系,以及亚太安全。...
Sep 2020
1967年,新疆罗布泊,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之后,核试验厂区的工作人员一齐欢呼。 军控问题最近突然成为中美一系列矛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企图将中国拉入美俄军控谈判,以取代即将到期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方则对此明确表示,除非美俄同意将核弹头削减到中国的水准,否则不可能参加美俄之间的军控谈判。 那么,中国的战略核能力到底有多强?到底有没有“资格”参加美俄军控谈判?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日强副教授在《国际安全》上发表的论文显示,中国核反击能力既不同于美俄之间的“相互确保摧毁”,也非英法等中等核国家的“最小威慑”,而是基于一种“模糊报复”战略。在这一“模糊报复”战略下,中国虽有能力在遭受强敌核打击后实施核反击,但效果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战略核能力水平相对有限。 三种核反击场景 研究者指出,相较于美俄等时刻保持核武器处于可发射状态,中国的核武器在和平时期的日常值班状态下核弹头与发射部是分离的,只有在危机或战争时期计入作战状态进行全面警戒时,核弹头和发射部才会组合——这其实是中国核态势最重要,也往往被西方忽视的特征。在和平时期及战争时期,中国导弹部队核导弹发射装置的具体部署和武器配置也有明显不同,这都对中国核反击能力造成影响。...
Aug 2020
戴高云/文 21世纪以来,大量新兴民主国家相继出现了政权解体、民主质量下降、民主发展停滞的现象,西方民主国家也遭遇了民主信任危机和治理危机。尤以美国为例,特朗普的上台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可能走向威权主义的担忧,政治极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更是让美国的民主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美国抗疫的失控也从侧面透露出美国民主衰落的迹象。弗朗西斯·福山在疫情期间就撰文指出,美国在新冠疫情面前应对乏力,根源在于美国的“政治衰败”。 民主衰落也日渐成为政治学界集中关注的话题,关于民主衰落的研究层出不穷。著名的《民主学刊》在2015年第1期即以“民主衰落了吗”作为话题,福山(Francis Fukuyama)、戴蒙德(Larry Diamond)、施密特(Philippe Schmitter)、普拉特纳(Marc...
Jul 2020
图片来源:Getty 在7月10日结束的新加坡大选中,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赢得93个议席中的83席,成为议会的多数党。表面上看来,人民行动党仍然取得大胜,延续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以来不败的战绩。但事实上选举结果显示,新加坡社会未来会否一如既往继续支持人民行动执政,恐怕是存有疑问的。 新加坡的选举:公开、竞争但不公平 这里需要简单概括一下这次选举的背景和新加坡的选举制度。由于自2004年开始执政的李显龙已经表明不会继续担任总理一职,将由副总理和财政部长王瑞杰接棒。因此2020年选举的大背景是人民行动党的一次领导班子的交接。人民行动党对于这次选举特别谨慎,并且因为掌握随时解散国会的权力,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有利自己形势的时间才举行选举。所以,即便从去年开始就传言会举行大选,但实际上最终直至今年6月23日才宣布解散国会。...
Jul 2020
美国明州黑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压颈致死,引发全国至少140个城市爆发抗议示威,少数城市出现了激烈的暴力抗议。伴随过去已长达两周的抗议,已有一系列复杂的话题被广泛讨论。 7月4日,在纽约文化沙龙和湾区文化沙龙主办的“种族问题和撕裂的美国社会”线上系列沙龙的第四期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夕岸以《种族与美国的社会运动版图》为题,对美国黑人运动进行了历史脉络梳理。讲座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谈及为什么特定的社会抗争和国家暴力的历史被淡化甚至抹除,以及民权运动衰落后黑人权力运动对民权运动意识形态的挑战和超越。其次是美国左翼运动中的种族问题,移民所激化的种族与阶级矛盾如何在过去一百多年不断撕裂美国的激进主义传统。最后进入这一波“黑命攸关”(Black Lives...
Jul 2020
图片来源:TAH – Vancouver To Y, missing the days with you. 前些日子,我的研究《政治竞争与征收房产税的两种模式》(Political Competition and Two Modes of Taxing Private Homeownership: A Bourdieusian Analysi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tate)在期刊《理论与社会》(Theory and Society)上发表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可能不太适合在公共平台上介绍。不过,作为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项研究,推进这个研究的过程确实迫使自己思考了很多超越研究本身的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可能是「如何定位自己所从事的学术工作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的问题。我想,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过程分享出来,或许本身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Jul 2020
Subscribe to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