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2.0 » Taiwan 2.0
1 月15跑步路線:高雄輕軌大南環 高雄環狀輕軌大南環段元月十二日通車,全程 12.8 公里。沿線大部分路段軌道旁有並行的柏油鋪面自行車道,以及少部分人行道與一小段木棧道。而且經過不少景點。中途跑不動或不想跑了隨時可上車。相當適合跑步。 本文分享由東(凱旋公園站)向西(鼓山區公所站)的順時針路線,全程 13.2 公里。也可以反過來跑或來回跑。因為沿著輕軌路線跑,視個人體能與時間可以隨時上車(記得帶/戴口罩),不一定要跑全程。 路徑細節請至 Strava「高雄輕軌大南環(凱旋公園站→鼓山區公所站)」對照地圖縮放查閱。以下是大致說明。 0K-0.8K:起點是凱旋、同慶路口。同慶至三多路間有全新鋪設的自行車道,在軌道西側。 0.8K-1.2K:三多至武昌路人行道較窄且沒有自行車道,可跑軌道東側的小巷。...
2w
1 月14路面電車的魔力:高雄輕軌大南環 高雄輕軌大南環段通車元月十二日通車。原本第一階段路線多半沿著地廣人稀的港邊。這次東西兩端分別延伸進市區,也終於從以往的觀光導向走進日常生活。 我十三日搭乘的觀察也的確如此。試營運免費,好奇來搭乘的人還不少。平日觀光客不多。仔細觀察都是一般市民。各種年齡層與家庭組合都有。 與地下化的捷運相比,地面電車窗外有城景,車內有陽光。隨著列車移動,風景與光影也跟著改變。體驗豐富許多。滑手機的人少了。都在感受當下的體驗。 對我來說意義最大的是東段凱旋公園站到輕軌機廠站連結了三多路兩側的苓雅區,以及連結了苓雅與前鎮交界人口最稠密的舊聚落。 我從小在苓雅區五塊厝長大,老家就在現在的凱旋武昌站附近。晚上搭電車進城,看著乘客在這幾站下車,那種「回家」的感覺特別強烈。雖然我現在已經不住那一帶了。...
2w
1改善行業體質,讓遊覽車駕駛獲得足夠的支持、協助與訓練 疫情帶來國旅熱潮,原本是件好事。但十一月底奧萬大乙類大客車翻覆意外讓我們意識到,十年前中國遊客熱潮時期觸發的遊覽車安全問題依然未解。這是系統性的問題,不只是車輛與駕駛的問題。 台灣多山多川多災。最美的景點都在山上,而山路駕駛風險更高。天候影響路況以外,還有山路上下坡的挑戰。最大的挑戰就是長下坡了。 歷來很多遊覽車下坡煞車失靈都是因為駕駛不懂得使用引擎煞車與其他輔助煞車系統(如排氣與電磁煞車),只是一味用腳踩煞車,最後導致煞車失效。如果都用低速檔,車子其實快不起來。 一般職業大客車駕駛剛入行一定是從公車開始開起。速度慢,路線單純。然後可能是距離長一點的交通車或客運,但依然是平地固定路線。磨了幾年之後才會有機會與能力學習開遊覽車。...
Dec 2020
28現實世界的全集中呼吸:Garmin 的正念呼吸引導 現實世界中與《鬼滅之刃》的全集中呼吸最接近的大概就是正念(mindfulness)呼吸了。透過正念呼吸,你可以降低焦慮,放鬆身心,也能更加專注與警覺。不少 Garmin 穿戴裝置都有呼吸引導功能,大家不妨多加利用。本文以 Forerunner 945 為例簡單介紹。 呼吸引導也是一種活動類型,名稱是「Breathwork」。找到它,把它新增到手錶上。另一個進入方式是在檢視壓力的頁面按下「開始」也會出現「放鬆一下」的選項,按「是」即可進入呼吸活動。 最新版的韌體提供四種呼吸技巧。每一種都能幫你專注當下。第一次可能要看一下手錶的說明與提示,了解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但熟悉以後就只要跟著震動提示吸氣、吐氣或屏息即可。...
Nov 2020
27重建鄰里關係,強化社會支持 單親媽媽殺死親生孩子,自殺未遂。大眾關注的焦點都在死刑的判決。但如果要避免悲劇不斷重演,就要回到系統面,重建鄰里間的支持系統。 在現代都市的居住環境,不論公寓或有專人管理的大樓,鄰居之間都很難踫到面。住的時間再長,往往也不真的認識。這減少了很多互助的機會,也讓照顧者(不管照顧老人或小孩)無法喘息。 但以前的鄰里關係不是這樣的。我想起小時候住台南,就一個小村子。上學有時是鄰居長輩接送,家裡沒大人也會往鄰居家跑。一群孩子玩在一起,最年長的也會帶著大家。 這些社會支持的力量在這個時代其實還在的。甚至更豐沛。隨著社會高齡化,已退休但身心健康、仍相當活躍的長輩愈來愈多。每個人的社區都有。 而因為工作型態的異質性愈來愈高,即使是社區裡的青壯年的工作與空閒時間分布也不會完全一樣。所以彼此間其實也有很多資源共享與互助的機會。...
Nov 2020
11 月23以通用計程車觸發產業升級 今日參與交通部運研所「愛接送-預約式通用計程車服務品質提升工作坊」南部場,了解通用計程車現況。會後與車行經營者交流,覺得其實可以利用通用計程車觸發產業升級。 促進產業升級 通用計程車購入與維護成本都高,服務障礙者較一般乘客耗時且必須照顧各種細節,這些都是司機不願投入的原因。政府當然試圖補助,但歷來依賴政府補助的服務從來沒有哪個做得好的。 每個行業都是這樣。你得先有一些能夠賺錢的產品與服務,才能支持不賺錢的產品與服務。只靠理念與補助是無法永續的。 車是司機的謀生工具。政府應該要想的是如何利用通用計程車幫司機賺錢。通用計程車一般來說大些,乘坐體驗也好很多。這其實可以創造很多新服務的機會,例如商務、長途、旅遊包車。 就像我在年初納智捷可載輪椅乘客的...
Nov 2020
20憶柯華葳老師 昨天從林從一老師那裡得知,柯華葳老師過世了。 三十年前大二寒假,在輔大心理營聽了柯華葳老師演講。當年大部分心理系教的發展心理學都很傳統,而柯老師講的是認知發展最新趨勢。 我眼界大開,此後緊追相關文獻。幾年後真的去考中正心理所碩士班。筆試每科都答得好。不只認知、知覺、生心、研究法,連發展心理學都考得好。一百四十多個考生中的第一名。 口試我剛好第一個。老師們輪流拷問,問答超過半小時。柯老師問:「你對認知有興趣啊。以前行為主義把心理當黑箱。現在要怎麼研究箱子裡的東西呢?」 碩士班修了柯老師的閱讀心理學。我從大二就對閱讀歷程有興趣。這個興趣讓我一路念到博士。碩士班的種種磨練,包括柯老師的,打了很好的基礎。 轉眼來到三年前。那年我到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所演講。剛到所上就問柯老師在不在,趁演講開始前去跟她打招呼說說話。演講開始她還跑來聽到結束,而且還提問。我都感動得快掉眼淚了。...
Nov 2020
11 月15菸點到最後會變成灰,人也一樣 四個性格迥異的高中死黨在畢業後經常聚會。打牌嘴砲,互相關照,支持彼此面對社會的現實與人生的無奈。黃信堯導演的《同學麥娜絲》比三年前的《大佛普拉斯》更飽滿、細致、節制,也更成熟。(無雷) 四個同學,四種人生。四個演員都相當強,把這四個角色與四個故事詮釋得極為真實可信。 與阿嬤相依為命的紙紮師傅閉結,每天無所事事愛幻想的罐頭,做導演夢卻懷才不遇的添仔。這三段故事就繞著電風的故事統整起來。 電風是這四個故事的軸心,以及與觀眾的介面。在保險公司基層做著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努力賺錢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為了符合社會期待放棄了自我,一如大部分觀影的中產階級觀眾。 情節乍看平凡,卻有豐富的層次。每一個角色都會遇上難關。不管最後過不過得了,我們都會看到角色的轉變。而隨著故事的展開,看著每個角色身不由己、抗拒不了命運的過程中依然充滿了驚喜。...
Nov 2020
10 月31引導孩子同理、大人療癒:親子音樂劇《屋頂動物園:用不完的願望》 AM 創意製作的原創親子音樂劇《屋頂動物園》全新故事續作《用不完的願望》十月三十一日在高雄首演。上午看完,非常享受! 這是齣為學齡前與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製作的音樂劇。雖然對象是小孩,但從視覺與舞台設計、音樂、編劇到演出,都是最高規格。大人看了一樣驚豔。 編劇真的厲害。情節拿捏得恰到好處。不會簡單到大人覺得幼稚,也不會複雜到孩子看不懂。在可預期中仍然帶著不可預期性,在「好玩」的主軸中仍有情緒起伏與及情感共鳴。在看似單純的故事中引導孩子轉換觀點,同理身邊的人。 甚至大人都被療癒了。我的意思是,大人心中那個可能永遠沒長大的任性小孩,也在這齣戲結束的時候跟著威力與飛飛一起長大了一點點。...
Oct 2020
10 月28中年,再啟動:運動重啟你的身心靈 很多我這個年紀上下的朋友最近不約而同開始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我自己四十五歲那年才開始運動,不知不覺間進入第六年。至今連續運動 269 週未曾間斷。分享一些心得。 首先還是從對照圖開始。三十五歲與五十一歲。 三十歲前後到四十歲是個讓你迷失的時期。你覺得自己還年輕,也想表現得年輕。於是維持二十幾歲時不運動、亂吃、睡眠不足的生活習慣。但因為身體狀況基本上還能負荷,這十年就過去了。 到了四十歲以後你終於發現自己的身體從外到內愈來愈差。但你對不再年輕感到恐懼。所以有些朋友還是會選擇否認。千方百計,也許從言行,也許從穿著打扮,也許每天跑社群,就是想表現得年輕。 但如果直到這個階段你還沒有真的意識到要徹底改變生活型態,隨之而來的就是崩壞。不只身體壞了,自信也消失了。你試圖用更激烈的言行來掩飾,最後成為一個人見人厭、只是大家未必明說的混蛋。...
Oct 2020
Subscribe to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