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2.0 » Taiwan 2.0
19阿嬤們的晨間少女時光 清晨的操場邊經常可見幾位不同世代、但以年長者為多數的女士散步完像麻雀一樣坐一排聊不停,一如阿嬤們的少女時光。這也是她們從沉重的家庭負荷暫時抽離的最好時機。 祖母往往扮演凝聚家族的角色(母親則是凝聚家庭),不管她本人願不願意。責任之重,負擔之大,之無可取代,至到過世才得以放下。祖母還在的時候,從過壽到過年,親人會有很多定期的聚會。祖母過世後,家族成員間聯繫的頻率也降低了。 家人間的和諧,家族的團結與榮譽,甚至家族成員的面子,往往也得靠祖母的恩威並濟來維持。而這些管理的眉角,其他家人往往學不來也做不來。 祖母當然也需要和孫子女建立情感連結。但萬一必須幫自己的子女照顧孫子女,也就等於重啟活躍的親職角色,造成角色超載。 祖母還需要在和子女維持親密關係以及讓他們保有自己的心理與生活空間之間取得平衡。這個時候就會需要外部團體的互動,讓生活圈開放一些,不要過度狹隘或依賴(只有老伴或孩子孫子)。...
Apr 2022
4 月15《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哈利波特宇宙裡的李慕白與玉嬌龍,以及不可能的任務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系列來到第三集,《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翻轉了原本的、也疊上了其他的電影類型。是個有點風險的嘗試。算是成功,但還可以更好。(無雷) 大家都知道本片的情感主軸是鄧不利多與葛林戴華德的關係。愛中有恨,恨裡還愛。故事也圍繞著這個主軸展開。有趣的是如何演繹這段關係,以及展開這個故事。 在鄧不利多與葛林戴華德的關係上,你會很明顯看到《臥虎藏龍》的影子。鄧不利多就是李慕白,葛林戴華德就是玉嬌龍。從過程到最後決戰的終局都像。 事實上本片有濃濃的武俠風格。別忘了武俠電影也是奇幻電影,算是混搭得很好。估一下比重,這部電影裡東方武俠的奇幻味比原本西方巫師故事的奇幻味還重一點。不論是故事結構或場景設計。...
Apr 2022
31缺乏動力?你需要的不是激勵,而是意義 生活或工作難免遇上缺乏動力的時候。很多人以為需要的是激勵。但是激勵通常沒什麼用。唯有當你清楚知道一件事的意義,你才會全心投入。以下分幾個層次展開這些意義。 知道這件事對自己有什麼意義 要去思考做這件事前後自己會有什麼改變。這些意義非常多元。例如:可以在做不熟悉的事時候更加認識自己,有機會探索以前不太理解的事物或領域,可以利用這件事情訓練自己,可以學到東西或獲得啟發。 只有為了自己做,你才會完全投入。你人生中的每件事,包括工作上的,首先都該是為了自己做。任何事都要建立「為自己做」的視角。不要覺得先想自己是自私或自我中心。而且你又不是只想到自己。 知道這件事對世界有什麼意義 對世界的意義當然可大可小。可能是你身邊的人的改變,可能是你的工作促成的改變。清楚知道你做的這件事有什麼影響,知道這個影響的價值,你才會想做、喜歡做、有成就感。...
Mar 2022
29我的公共運輸人生 我們五十幾歲這輩,小時候家裡還沒有小轎車,台灣還沒有高速公路。長途交通完全依賴台鐵。鐵路是生活的重要元素,也是世代的共同記憶。 直到有了高速公路,有了長途客運,家裡有了汽車,公路運輸才逐漸取代鐵路。但鐵路沒有真的淡出生活。還是有一些關鍵時刻需要它。 1980 年代,我中學時參加三次自強活動,就是坐火車從高雄往返台中、新竹、基隆甚至花蓮。難得獨自離家,刻意選了離高雄最遠的幾個營隊:中橫健行、新竹、金山。 尤其花蓮,那時北迴鐵路剛通車沒幾年。結束中橫健行,從花蓮坐火車到台北再轉車回高雄是難得的長途體驗。記得花蓮到台北一票難求,我們一群人就坐走道。無怨的青春啊。 再小一點、還沒有北迴鐵路的時候,高雄往返花蓮,有時必須搭飛機。因為親戚住花蓮,小時候有很多到花蓮的飛行記憶。最近一次飛花蓮已經是...
Mar 2022
3 月27無印良品 MUJI BOOKS:小書店裡的大世界 一般人討論書店大概不會想到無印良品,但無印良品店內的 MUJI BOOKS 是書店(尤其獨立書店)的典範:了解目標客群,也知道如何透過選書跟人連結。 先舉一個最近的例子。我最近到高雄漢神巨蛋的無印良品門市,架上這幾本書的組合立即吸引我的目光: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走路・回家 日子是不斷的喜歡 零公里:我與幸福的距離 亞曼的樸門講堂 這些不是單純的工具書。它們從外到內,從方法到心法,從生活到人生。六本書就清楚傳遞無印良品的價值主張(簡約與環保),而且跟入店的消費者內心連結起來。 你去任何一家店買日用品,都不會只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買一件衣服不只是為了蔽體,而是穿出你自己。你戴運動錶不只是為了記錄運動,而是為了運動得更好,更享受運動。你讀一本書不是為了理解內容,而是為了從理解中得到啟發與靈感。...
Mar 2022
25每個人都有一些病痛與無奈:中高齡族群如何以運動重新啟動人生 不運動的四十五到六十五歲的中高齡族群要開始運動,常常遇上心理障礙。這年紀身體多少有些大小狀況,加上三明治世代的各種壓力,往往更不敢也更不想運動。本文分享一些破關的提示。 沒有人是完全健康的 以我為例,在我四十六歲開始運動前,有很長一段時期過重、高血壓、高血脂,甚至痛風都發作過。年輕時手腳都意外受傷骨折過。青少年時期嚴重車禍,頭部外傷,幸大難不死但僅剩單側聽力。當然還得再加上運動這些年來不可避免的一些跌打損傷。 你不該因為這些病痛或障礙就不敢運動。相反地,你應該想的是:「好,我的起點就是這樣了。我要如何與永久的障礙共存,如何改善還有機會改善的,逐漸把自己訓練得更好?」 如果你能全面提升體適能(心肺、肌力、柔軟度、平衡),過程中你會重新體驗自己的身體。你可能會發現一些未曾注意的問題,也可能會遇上新問題。但這些都是讓你變得更強的線索與機會。...
Mar 2022
3 月10中年人的年齡心魔,以及如何擺脫桎梏 很多中年人都有年齡心魔,覺得自己幾歲了就應該或必然如何。久而久之就與世界脫節,憤恨抑鬱。其實擺脫桎梏不難,就在一念之間。 心魔怎麼來的 以往的世界相對穩定,單一專長與生活方式可以過一輩子,不管積極或消極。你可以活在一個很小的舒適圈,不太注意外面的世界。 既然每個人都走差不多的、封閉的線性生涯路徑,年齡就是有用的資訊。你可以從一個人的年齡大致預測他在行業中的職級,生涯階段,以及性格與心態。 但是世界變了。在單一領域藉單一專長穩定升遷直到退休的生涯路徑已不復存在。再加上人的壽命愈來愈長,這個時代生涯路徑的異質性愈來愈高。年齡愈來愈難預測任何事。 舊世界的年齡角色,在這個時代成了心魔。它會限制你的想像與行動,最後讓你陷入深淵,抑鬱而終。...
Mar 2022
3 月7獨立書店的挑戰與機會 我從七年前開始每年跟著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訪視各地獨立書店。第一年寫過一篇〈獨立書店的未來〉。本文再從使用者經驗與消費者行為的角度彙整這些年的觀察與建議。 書店首先是一家店 很多關於書店的討論往往著重在「書」,例如其種類、數量、陳列與銷售等。但如果我們要討論書店,重點其實在「店」。 開店,就是以特定商品與服務滿足特定目標族群(使用者或消費者)的需求,並以此價值換取價格的過程。簡言之就是資源、需求與商業的平衡。 商業上能存續是首要目標。在此目標下思考如何在既有資源的限制下做到:精準掌握目標族群需求,以及設計能夠滿足需求並足以換取價格的產品與服務(包括書及其在系統中的角色)。這個過程要經過驗證與試誤,不能只靠經營者一廂情願。...
Mar 2022
3 月3電停了,時間也停了下來 三月三日上午全台無預警大停電。發生當下手機網路不通。我走出室內,來到戶外。原本是想看一下究竟是只有我的社區停電,還是範圍再大一點。 顯然每個人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網路也一樣不通。陌生人之間很自然地交流起來。大家就是靜靜地滑著手機看有沒有新訊息進來,看到有一臉茫然的人經過就跟他分享從自己的手機勉強收到的資訊。 在我能夠從手機收到任何關於停電的資訊之前,我知道的事幾乎全部來自面對面的口耳相傳。突然覺得這一刻好美。平常在路上只會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或是不真的認識的鄰居,因為停電而有了交流。 就像《獵殺代理人(Surrogates)》。每個人原本都躺在家中遠端操作自己的人形機器人替身在真實世界中活動。電影結尾網路斷訊,人們才真的自己走出家門,感受那個好久沒親自感受過的真實世界。...
Mar 2022
2 月16當責的必要條件(為什麼當責文化這麼難建立) 近年各大企業爭相嘗試建立當責文化,但是往往船過水無痕。困難有兩個層面。第一,這不只是工作,而是個體由內到外的轉變。第二,這不只是管理,而是員工體驗的重新設計。 本文從員工體驗切入,以行為式設計(behavioral design)的觀點分析當責的必要條件。盼能對有心促進當責、建立當責文化的企業有所幫助。若有興趣深入了解,歡迎邀約授課或諮詢。 注意到需要當責的事件 發生了一個需要當責的事件卻沒有人注意到,當責行為就不會出現。 需要當責的事件都在權責歸屬不明的灰色地帶,甚至看不出和自己的職務有關。如果可以立即看出權責歸屬,自然就有相對應的職務或部門負責,也不會來到當責的層次。 職場上傳統的「盡本分」概念反而會對當責造成阻礙。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守備範圍,...
Feb 2022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