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去睡觉。撰写 | Janosch Deeg翻译 | 孟凡琼审校 | 栗子发完这条微信我就去睡觉。等一下,我再看一眼朋友圈。既然都拿起来手机了,那再迅速看几条微博吧。就这样,一小时转眼间过去了,有时甚至是两三个小时,而我也已经错过了计划的睡觉时间。这样的描述对你来说熟悉吗?实际上,这种现象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命名为“睡前拖延”(bedtime procrastination),它会推迟一个人的睡觉时间,且常常会导致睡眠不足。在2014年,荷兰社会和行为科学家弗洛尔·M.克勒泽(Floor M.Kroese)首次使用了“睡前拖延”这个名称,并将其正式定义为:第一,主动拖延睡觉的时间;第二,熬夜缺乏合理的理由;第三,能意识到这种拖延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当然,这种拖延并不一定是玩手机的结果,看电视或电脑时一样可能发生,比如睡前一集连着一集地看电视剧,或者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理论上,很多其他的活动也会使人不想去睡觉,例如读书或运动。然而,在电视、手机和电脑出现后,睡前拖延这一现象才变得尤为明显。专家因此认为,电子产品的出现和随之而来的多种娱乐方式对睡前拖延有重大贡献。由于没有明确的研究,睡前拖延发生的频率仍...
20h
图片来源:Pixabay撰文 | Tom Anchordoquy翻译 | 熊茵审校 | clefable不知你是否好奇当你服用阿司匹林来缓解头痛时,药物怎么知道该去你的大脑呢?简单来说,它其实不知道:药物分子在体内并不是畅行无阻,也无法主宰自己最终的归宿。但是,研究人员能对药物分子进行化学修饰,并依据需求来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结合位点。药品中包含活性成分与非活性成分,前者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而后者影响药品的质量,如增强药物的稳定性,让药物更易被吸收,以及改善药物的口感。例如,阿司匹林含有的成分中一些能防止药片在运输途中受损,另一些则有助于药片在体内分解。作为一个制药领域的科学家,我在过去30年里一直致力于开发药物递送入人体内的方法,也就是开发一些方法和设计加入一些非药用的辅料,来帮助药物进入人体需要的部位。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药物背后的设计模式,我们可以一起看看药物从进入人体到最后排出的完整过程。人体如何吸收药物在人服用药片后,药物首先会在胃肠道中溶解,随后进入血液。一旦进入血液,药物就能通过循环达到全身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药物分子通过结合细胞上的不同受体,引发特异性反应,进而在人体产生效果。不过,即使药物在设计时是通过靶向特定的受体来产...
20h
法国导演侯麦的电影里,全是夏天去海边度假的男男女女。图片来源:《绿光》自从有工作以来,人类从未停下对工作模式的探索。两百年前,人们每天工作16小时;一百年前,工作时长缩短到8小时,还有了双休。2000年,法国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近几年,4天工作制成了热门话题。对工作时长与生活平衡的不断探索、试验与实践,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工作的意义。文章来源 | 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撰文 | Greye最近,你也许在社交平台刷到这样一条帖子:听说法国人八月不上班?图片来源:微博用户“全球空降比利周”不能说他们不上班,但法国人假期长是出了名的。法国人一年有25天以上的带薪假期,根据公司和工龄的不同,有些人的假期甚至能到40天以上。为了消耗假期,他们常常选择在酷热的八月,放下工作去海边度假。法国还是第一个实行35小时工作制的国家。2000年开始,法国的工作制就从39小时缩短到35小时,也就是每周工作5天,每天7小时。中午的午休长达两小时,吃完午饭还可以在草坪上晒晒太阳。如果工时超过35小时,雇主还需要额外支付25%~50%的加班费。在草坪上午休的法国人。图片来源:GettyImages而且,法国人还有“下班后断联”的权利。...
21h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周一至周五第一时间掌握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物理学 ·DAMA/LIBRA实验的暗物质信号很可能由数据处理错误导致COSINE-100探测器用碘化钠晶体探测暗物质。图片来源:COSINE-100合作组织DAMA/NaI实验位于地下1400米的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用碘化钠晶体探测可能存在的暗物质。实验于1995年开始运行,并在之后升级成DAMA/LIBRA实验。DAMA/LIBRA实验声称实验碘化钠晶体中的闪烁事件发生频率会随着季节变化,闪烁频率在6月达到顶峰,在12月触底,这与科学家们对暗物质行为的估计一致。但没有其他实验能复现他们的探测结果,物理学界多数认为DAMA/LIBRA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为了找出DAMA/LIBRA的结论如何出错,物理学家从2010年代中期开始制造与DAMA/LIBRA同类型的碘化钠晶体探测器,分别为位于韩国阳阳地下实验室(Yangyang...
21h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周一至周五第一时间掌握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新技术 ·氨气后修复钙钛矿薄膜新技术图片来源:pixabay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描述了一种制备甲脒基(formamidinium-based)钙钛矿薄膜的新方法,他们利用氨处理技术,实现了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制备。研究人员首先探究了脂肪胺中甲胺和甲脒体系形成钙钛矿的潜在化学副反应,如加成消除反应(也称转亚胺反应)、离子交换反应和水解反应。结果发现,甲脒阳离子和脂肪胺之间的转亚胺反应的主要产物为氨气。因此,他们想到可以利用氨气作为后修复气体,来有效避免对材料成分的影响。随后,他们进一步调控了氨处理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显著提升了薄膜均匀性和一致性。此外,研究人员利用氨气修复后的钙钛矿薄膜制成了太阳能电池,并实现了高达23.21%的光电转换效率,这将有助于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 环境 ·2060年青藏高原水资源将严重减少青藏高原的雪融水是下游中亚、印度等地近20亿人口的用水来源,青藏高原也被称为“亚洲水塔”。包含清华大学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结合卫星和地面测量数据,根据2002-2020年的蓄水量变化和气温、降水量、湿度等关键气候参...
21h
图片来源:Pixabay来源 | 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撰文 | 七君 一个人流的汗是香的,撒的尿是香的,甚至连耳屎都是香的,这可能吗?实际上还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体臭”其实是“体香”,连天赋异禀的香妃闻了都直呼内行啊。但是就因为这一身的香气,这些人终身只能严格控制饮食,大部分人只能以特殊奶粉为生。因为他们患上了一种叫做枫糖尿病(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的疾病。枫糖尿病的断句方式是枫糖 尿病,它并不是一种糖尿病。枫糖的意思是,这些人的体液、尿液,甚至连耳屎都有一股沁人心脾的类似于枫糖的甜味。枫糖尿病是在六十多年前由美国医生 John Hans Menkes 发现的。John Hans Menkes(图片来源:www.childneurologysociety.org)在20世纪50年代,Menkes还是一位年轻的住院医师。一次,他接诊了一位因为各种脏器都“宕机”而不幸早夭的婴儿。在询问了父母后他发现,这对夫妇之前生的几个孩子也都在婴儿时期夭折,而且病因不明。但是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体液都有一股甜腻的异香。这些现象让Menkes猜测,这家人的孩子可能都有代谢疾病。后来,...
21h
小读课堂 2022-08-09 10:39 发表于浙江以有趣对抗无趣以有用对抗糟粕如果你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那下面推荐的几个公众号他们有态度、有温度、有质量满足你的阅读所需♥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居家生活小攻略ID:xiaoyiash推荐理由:相信生活中,你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洗头太多会掉发,究竟多久洗一次好?每天坚持喝酸奶还是牛奶好?米饭二次加热会致癌?洗衣机不用时,盖子是打开还是关着好?睡觉时到底该不该把手机放床头?......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惑,那赶快关注【居家生活小攻略】,来获取你的答案吧!每日分享健康养生、美食烹饪、家居收纳等生活小知识。赶紧关注她,成为一个生活达人!▲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青年文摘ID:qnwzwx没错,这是你看过的那本《青年文摘》的微信公众号。曾经漫长岁月里纸香的陪伴,如今在微信里又多了一个丰富好玩的文章集散地。这里有教你在生活里打怪升级的暖文辣文,帮你开阔眼界的知识干货,让你笑到飙泪的段子趣图......赶快关注起来!90后女生“抠门”日常曝光:这样的“穷人”,活得有多爽?网红景区,又“卷”出人命了不要在草丛接吻!不要在草丛接吻!不要在草丛接吻!开心一刻|我的择偶观就三个字:(...
3d
图片来源:Unsplash我们刚刚用完了今年所有的生态资源份额——换句话说,在2022年接下来的4个月里,全人类都进入了“欠费”状态。然而即使是那些为了减少生态足迹而发展的“可持续”技术,或许也背负着巨大的环境负担。撰文 | 基拉克·达拉(Chirag Dhara)、范达纳·辛格(Vandana Singh)编译 | 二七 30多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最早的生命;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分道扬镳,走上了一条特殊的演化道路;1750年左右,机器的轰鸣声伴随着工业革命响起;1971年12月29日,人类第一次“透支”了地球全年可以更新的资源,迎来了第一个“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 今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是7月28日。这意味着,从2022年1月1日到7月28日,我们用尽了地球一年内可以再生的所有生态资源。在接下来的156天里,人类粮食种植、木材生产、化石能源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建设基础设施的所有需求,都在“透支”地球积累的“生态存款”。 每年,全球足迹网络都会从1971年起,重新计算地球历年的生态超载日(图片来源:全球足迹网络...
3d
国际化科学团队,年轻富有活力的组织文化,以内容驱动的全媒体科学传播平台,致力于为中国家庭和青少年持续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高品质科普产品。如果你对青少年科学传播有执着的热爱,愿意伴随一个优质品牌的长期成长,我们在这等你!工作地址:北京,建国门简历发送至:hr@huanqiukexue.com青少科学编辑岗位职责:负责《万物》杂志及旗下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编辑及原创、报道。任职要求:1、在青少年科学媒体领域有长期发展愿景,愿意伴随一个优质品牌的成长。2、良好的科学背景与国际视野,中文功底强,在科学界有一定人脉。3、社交媒体深度用户,能敏锐洞察新媒体爆点,成熟的原创能力,相关编辑经验2年以上;有科普短视频创作或采访经验者优先。4、善于团队协作,愿意尝试多元化的发展和跨界合作。5、本科以上学历,理工科背景优先,英文佳。 短视频运营岗位职责:负责《万物》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及商业化拓展,探索国际化儿童科学传播平台的高成长路径,打造深度垂直的科普新媒体品牌。 任职要求:1、在儿童科学媒体领域,有长期发展愿景,具备国际化视野;2、社交媒体深度用户,脑洞大,有短视频、直播操盘经验,成熟的新媒体、社群运营经验;3、熟悉视频号、抖音等平台运营规律,深度的用户...
3d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周一至周五第一时间掌握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物理学 ·合肥科学岛稳态强磁场刷新世界纪录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图片来源:强磁场科学中心)稳态强磁场是物质科学研究需要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在强磁场实验环境下,物质特性会受到调控,有利于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新现象、探索物质新规律。2016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发了中心场强达40万高斯的混合磁体,一举跻身世界第二。8月12日,强磁场团队研制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再攀“科技高峰”:其混合磁体(磁体口径32毫米)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自投入运行以来,已经运行超过50万个机时,为国内外170多家单位提供实验条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超过3000项课题的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随着混合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的提高,其开放共享水平、用户服务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必将成为支撑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大“利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生物技术 ·猪皮肤来源的材料让14位盲人,恢复视力全球大约有1270万人因角膜受...
3d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