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女教育的话题,真的是国人非常在意的话题。前几天我女儿学校家长会,我去了一趟,有些心得,简单分享一下。我女儿在新加坡 national jc,中文叫做国家初级学院,李显龙的母校,听上去很厉害对吧,曾经确实是新加坡第一初级学院,但是最近这些年其实每况愈下,录取分数和口碑不仅落后于来福士,华中,英华自主三大名校,最近几年更是被南洋初院和诺雅初院反超,目前每年的招生分数和维多利亚初院,圣若瑟书院基本相当,可以认为是新加坡中上游的初级学院。(新加坡的初级学院只有16所,而且top2招生是最多的)这里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学制,中学(secondary school)四年后分流,有些人会去读poly,也就是理工学院,三年制;还有一些人会读jc,也就是初级学院,两年制,然后考A level 读大学。此外,还有少数会去读ITE,所谓工艺教育学院,通常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最终的去向。那么我女儿在jc二年级,或者说,类似于中国的高三。他们是一月份新学年,所以我认为类似于高三开学的家长沟通会,2023年底的A...
2d
前段时间我在知识星球留了一个作业,大家做一下年度计划目标,反馈超出想象,好多天整个时间线全被覆盖,后来我就提前终止了。计划很多,有些人简略些,有些人详细些,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总结过,自己多少年完成过计划目标,多少年没有,有没有整理过,哪些计划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哪些没有。关于如何制定目标,如何有效的规划目标实现,我觉得,可以先从目标的具体定义开始。我们讲目标,其实可以通过不同维度来拆解目标。第一种拆分方式,依赖度。依赖度,包括主要依赖自己,部分依赖自己,以及主要依赖他人三部分。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你说,你想找个好工作,你立下三个目标,第一,你要刷leetcode300题,第二,你要参加30场面试,第三,你要拿到一个满意的offer。那么刷题包括自己全部做出来,也包括自己看懂别人的解法,所以这件事,基本上主要依赖自己,做不出来,也可以完成目标。那么这个基本上属于依赖自己。30场面试,你需要大量提交简历,润色简历,但也要看对方给不给你面试机会,这种,你的努力和对方的意愿同等重要,部分依赖自己,也部分依赖对方,毕竟如果全行业冻结招聘,你也无能为力。拿到一个满意的offer,这个更多看对方是否愿意给你。当然你的努力很重要,但这个更多取决于别人,...
1w
最近又来了很多国内的朋友,那么一起吃饭聊天,发现一个最多关心的问题,还是子女教育。这边和一些新移民聊天,不少人跟我说,他们看过我之前谈新加坡教育的文章,而且看的非常仔细,确实,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可以说是举世罕见,也可以认为是中国能保持人才竞争力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中国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国外读书,但是心态上,教育观上,,依然是中国的思路,依然沉浸在中国的小镇做题家的思维习惯上。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澄清和说明,既然你出来了,有些教育观念,可能需要了解一下。1、心态放松,这边考大学的底线很高,或者说门槛很低。有人会说,新加坡教育很卷,新加坡考大学的比例很低,新加坡只有不到1/3的学生读大学。我告诉你们,其实不是他们不能读,而是他们不想读,很多人想早赚钱,很多家庭觉得读大学负担过重。人家只是不需要大学文凭也能体面生存,所以和我们的想法不同。而不是卷不进大学。换句话说,只要你想读,家里不差钱的话,肯定是可以读的,而且通常是可以读相当不错的大学,世界排名公认百强的大学,按照人群基数对比,只要英语能过关,国内二本水平可以轻松考取。不止新加坡如此,加拿大,澳大利亚,大概率也差不多如此。所以用不着很紧张,担心孩子...
2w
这是前几天直播的时候一个读者问出来的问题,有读者问我信不信命,我想了想,说我还是信一些的,我觉得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我们说我们是无神论者,信奉科学,似乎不应该信命。但我觉得,所谓信命,还是存在一个解读的问题,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自己还是信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1、不苛求,不较劲,或者说,与自己和解。其实这涉及人生方方面面,比如说旅行,你规划了一个完美行程,你辗转周折,到了某个知名景区顶峰,你去看日出,然而,阴云密布,啥都没看到,算了,别较劲,别坏了心情。比如你事业上努力奋斗,该做的都做到了,但是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当然,能够争取的要尽力争取,但争取不到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很多人就不服气,不认命,非要如何如何,最后就会用力过猛,犯下大错,看到很多事业成功的老板最后把自己送进去了,一系列致命操作的根源,往往来自于一些原本并不致命的损失,错误。如果当时头脑清醒,心态放松,及时止损,不过是身价下跌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有些人过不了自己心理的那一关,结果在试图翻盘的过程中各种灾难决策,到最后锒铛入狱,身败名裂。事业,家庭,人生追求,你说年轻人应该努力向上追求,但求不得也是人生常态,过于苛求,往往就会心态失衡,从而行为失当,做出灾难决策。所...
3w
前几天我的知识星球里,有读者分享了一些判断好工作的原则,不好意思,被我怼回去了,我的说法是,以上全错。限于篇幅,我在星球里没有详细阐述,今天单独写一篇文章说道一下。首先,确实还是有一些年轻人,会拿到很多offer,然后陷入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所以他们很期望别人给他们一些建议参考,但坦白说,大多时候,我都不敢给予明确的建议,也不敢给一个明确的标准。这种选择确实对人的成长很重要,可是这真不是能够用一些标准化的方式来评估的,也无法用所谓讲正确来搪塞的。1、所谓牛人云集我以前也说过,好工作一定是牛人扎堆的,一定是和厉害的人共事。这句话当然没问题。但问题来了,什么是牛人啊,是不是学历高,名校光环就是好工作,我们知道最近几年名校学历下沉找工作的越来越多,你确定名校学历扎堆的就一定是好工作?很多时候,谁是牛人,谁不是,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校验的。我说绿盟是信息安全领域的黄埔军校,牛人云集,但是20年前,除了圈内极少数人认可之外,在公众眼里,你说这些人是牛人,谁看的出来,TK是学医的,还是个很普通的学校。吴鲁加学文的,也是个很普通的本科。四哥之前是铁道扳道工,嗯,好歹袁哥学校背景还行,等等,好像毕业证还没拿到。你说一个应届生,一个普通学生,能看出来他...
3w
最近职场就业环境不景气,有很多人就想找点副业,希望增加第二收入,那么有不少兼职平台,就会提供一些所谓的,在家动动手指就赚钱的套路。比如说,有什么话费慢充的渠道,你如果发展用户,可以拿到多少佣金。比如说,有什么智能云收账的渠道,你用自己的银行卡帮助一些账务往来,就会额外获得一些手续费。比如,可能还有一些各种名目的所谓网赚项目,付款全返,还有额外刷单奖励,或者所谓智能分销,装个软件,所谓什么高科技或者新奇商品,上游进下游出,全自动匹配,你只要设置转账进货,什么都不干就有佣金拿等等。你以为是骗钱的么,还真不是,会有熟人告诉你真的有收入,每单分佣都不大,但每个月几十,几百,甚至上千,还挺稳定。你说天下怎么有这么好的事情,其实,很多都是帮黑产洗钱的。逻辑是这样,受害者在某些黑产网站充值,比如某些东南亚的菠菜平台,客服会提示受害者充到你的账户里,然后你扣掉部分佣金,把钱转给黑产的马甲账户,当然这个顺序也可能是反的,你先转给黑产马甲账户,然后后续总有受害者的钱会按照菠菜平台的固定金额转给你。为什么你能赚钱,黑产需要你持续当这个中间平台。直到有一天,受害人报警,公安查到你,假如,你能完美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对你来说,最轻最好的结果是,所有非法多得没收...
4w
我直播的时候,多次提到,朋友圈很多人进去了,而且我还经常说,一个创业者,如果他身边的朋友圈,还没有人出事,那么他应该是还没有入行,根本不理解风险所在。有读者就问,为什么你的朋友圈会有很多人进去?这个问题挺典型的。从正确角度来说,如果你的朋友圈有很多人出事了,是不是意味着,你自己也经常混迹于一些不那么规矩的圈子,是不是你也作风不正,一个堂堂正正,规规矩矩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出事的朋友。但现实往往不正确,这句话我重复过很多次,只要你在社会中的位置足够高,你的朋友圈一定会有很多人进去了,或者边控了,或者跑路了。你说只有创业者是这样么?体制内也是,职场里也是。只要你位置足够高,你的熟人圈,朋友圈,不可避免会有这样的案例,而且可能还都不少。体制内这个话题不方便展开,但是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韩国的历届总统,泰国的前几任总理,秘鲁的前任总统等等。世界新闻里,你也能看到很多典型案例。职场里,看看马化腾年终怎么讲的,企业内部贪腐触目惊心,那么李彦宏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每年巨头内审反贪抓进去的也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中高层对不对。至于创业,就更多了。那为什么呢?其实说白了,还是之前讲过的,盈亏同源的问题。所谓成功者,所谓能站在高位的人,通常都是有野心...
Jan 2023
1、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外贸数据继续创下新高。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GDP仍然保持住了增长。在2022年底,人民币汇率也强势反弹,人民币持续贬值的传闻不攻自破。2、虽然疫情干扰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在2022年底,政策毅然决然的转向开放后,已经看到,北京,上海都安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人气复苏,消费复苏,经济复苏都已经指日可待。相信春节后,大部分主流城市都会度过传播高峰期,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我们将恢复到正常生活。3、过去几年,虽然在诸多领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但是依然存在不少行业创新,存在不少优秀的企业家,找到了新的方向,并成功实现了转型和突破。这里省略案例若干,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罗振宇老师的年终分享。相信自己,保持乐观,才是破局之道,一昧的埋怨环境,缺乏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不是企业家精神。4、版号持续放量,政策持续给出针对互联网经济的利好和宽松政策,中概股开始从最低点反弹,房地产的利好政策也频繁出台,随着消费恢复,未来可期。5、国际交往即将全面恢复,相关诸多行业都在摩拳擦掌,在国际产业分工的大局中,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成本优势,人才优势,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6、美国持续加息已经严重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Jan 2023
赚钱永远是读者最关心的话题。前几天偶尔看到这么一条,如果你朋友圈有几万名年龄多少到多少的女性,你的年收入可以超过上市公司平均利润。我就回了一句,这话说的太轻佻了。前几天直播的时候也遇到这么个情况,有读者留言说,搞个中学,每年能收多少学费,年利润能有30%,我觉得,这个说法也很轻佻。那你说他们是骗人么,不见得,也许存在某个案例,如他们所说,因为我也从甲方那里看到过很多匪夷所思的案例,比如只有几万粉丝的自媒体一篇文章带来超过十万真实佣金收入,比如不到百万粉丝的自媒体一次宣传带来上千万的销售额,还有小红书几百访问量的文案,几十篇就带来了多少万的超高回报,很多数据还是甲方好友给我的,还不是自媒体的作者吹牛说的,所以可信度是百分百,那这种案例有没有,坦白说,真的有,但如果你说,我告诉你,你只要有几万粉丝,就可以随便发发文章赚超过10万块。你只要小红书写写文案,随便就有几万几十万收入,那就轻佻了。这些案例只是发生在特定作者的特定文案中,就算作者本人,只怕也难以复制。什么意思呢,一个案例,如果做拆解,其实有很多很多因素,比如以自媒体为例,同样粉丝量的自媒体,带货价值,品牌价值,可能差距两个数量级,这很常见,所谓的IP价值是什么,我旧文提过无数次。是...
Dec 2022
我去年还是前年,做过人生关键决策的福利课,不过那个课程已经下架了,最近一些感悟,还是想简单公开聊几句,一些好的关键决策,应该是怎么产生的。1、决策是基于博弈的这是一个思维基础,一切皆博弈,为什么这么说,追求正确往往会适得其反。就好比常说的,过度保护劳工权益,会让企业家减少招聘甚至关闭企业。从而让更多劳工无法得到就业机会,典型如美国铁锈带的衰退,而2019年我就讲过,硅谷之所以繁荣,在于没有工会,直到2022年马斯克大裁员,很多自媒体才发现有这回事,没意思,我旧文里都写过的。我以前经常拿新加坡做正面案例,今天讲个负面案例,也是直播的时候提过的,新加坡的离婚成本极高,政府为了维系婚姻设置了很高的离婚门槛,那么是不是就保障了新加坡的家庭婚姻了呢?结果年轻人纷纷不敢结婚。年轻人的成婚率惨不忍睹,大龄单身比例极高。所以很多人说保证妇女儿童权益,设置高的离婚门槛和补偿,你说是不是就能保障妇女儿童了,结果只能是让很多女性结婚会变得更难。决策基于博弈,不要一厢情愿,不要为了追求正确而忽视人性。作为商务合作,你需要考虑到和对手的博弈,不能说便宜都是你的,责任和成本都是别人的。作为企业招聘和人才培养,你需要考虑到人才也有自己的市场价值和定位,如果你给出的...
Dec 2022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