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某一时刻起,何雨珈决定不再做核酸了。如果有活动找她参加,她会提前说明。那段时间她查到一句话,“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小单位的自由”,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一个胆小的人能够做出的“最小单位的抵抗”。她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一表述,这段话不久就消失了。不做核酸的决定也坚持了没多久,2022 年就在大转弯中恍惚过去。回想这一年,还有什么最小单位的事值得一做?什么令人悲愤,什么令人鼓舞?我们的生活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电影《普通女人》在单读公众号被动休息的两周里,关于「螺丝在拧紧」的信息无法及时呈现,但它仍在尝试用语言描述激烈的 2022 年。终于在过年期间,我们得以与大家重温两期年终总结的播客。「螺丝在拧紧」的第二次年终总结,主播吴琦对话自由译者、半吊子撰稿人何雨珈。在吴琦年末听到“最小单位的抵抗”这个说法,感受到了它现实而治愈的力量,于是找来了这位常见面的朋友,寻找支撑着我们走进...
2d
“我觉得 2022 年像是撞到了南墙的一年。”这是主播吴琦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在单读公众号被动休息的两周里,关于「螺丝在拧紧」的信息无法及时呈现,但它仍在尝试用语言描述激烈的 2022 年。终于在过年期间,我们得以与大家重温两期年终总结的播客。回头看「螺丝在拧紧」一年的对话,痛感仍在。关于乡村女性的遭遇,学者、作家梁鸿说:“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剥离得太干净。”关于令人窒息的舆论场,新闻学教授陆晔说:“有专业主义,我们新闻业不见得会变好,但是没有我们一定会变得更糟。”关于俄乌战争,学者项飙说:“(国际政治)可能有一些原则,比方说弱肉强食,但是(如果)没有道义上的原则,这样的一种虚无主义,把人就变成动物了。”关于上海封控,编剧、制片人沈祎说:“其实我们要去思考痛苦的根源,是谁带来这个痛苦。”青年作家、学者吕晓宇说:“你们(公众)不是无力的,你们在之前的危机中就是有力的,而且你们不能失去这个力量。”关于普通人的政治生活,作家王梆说:“生活的肌理就是观念的一种呈现。”「不在场」主播重轻说:“我们也可以假装很正常地生活,甚至我们也可以很鸡汤地发一些消息,可是它背后有一种荒谬和一种好笑在里面。”记者、作家柏琳说:“比起绝境来,在绝境中以日复一日的努力...
3d
新年已至,今年的新年终于与往年不同,相聚、拥抱都不再是非必要的事。单读编辑部也在新年之际为读者朋友们送上祝福,一同分享我们的新年心愿。在努力重构新秩序的过程中,回望不久前的 12 月,仿佛已经是很久远的时期。12 月的月末,单读编辑部的月度 pick 书单未能如期发布,但我们仍然在持续记录着,尝试以书为起点,用勇气与相信来破解无序的世界。十二月我们关注的作家Writer of the Month班宇从《冬泳》到《逍遥游》、再到这一本《缓步》,五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班宇在小说语言上的精进、成熟,但更让我们感动的,恰恰是他身上从未改变的东西。他是一个如此真诚的写作者、生活者,他一直与他笔下的人站在一起,关注他们的命运,也感同身受他们的经历。——一个普通人,生活在今天、当下的普通人,面对不断下坠的、衰败、残破的现实,是如何努力挣扎着不被命运吞噬。班宇笔下的人,从来都不是那种果决的、昂扬的,能够与时俱进、对命运充满掌控力的强者;他们往往是一群软弱的、无助的,为恐惧所困,一面害怕行动一面又害怕无所行动的平庸之辈。但他们又不甘心彻底沦为命运的俘虏,更不是冷漠无情自怜自艾的一群人,他们被一些基本的情感和价值支撑着,内心深处有着朴素的爱与温情。在小说...
6d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tUEOq661BP
1w
当朋友们求买一盒鸡蛋、一块猪肉,或是远方的亲人买不到退烧药,正在读小说的你难免会隐隐地感到无力。文学,面对一个像 2022 那样现实痛感如此强烈的年份,有什么用处?但当你尝试描摹 2022 的伤疤,以及止痛的方法,文学在这一过程中或多或少有它特有的位置。有时候它是来自另一世界的参考,警示我们要对这一世界发生的创伤保持敏感;有时候它是当下的止痛药,将情绪散布到想象的范畴里,一一得到发展和结局。在上一期「螺丝在拧紧」的 2022 年终总结节目,何雨珈也说:“有时候人就是活那么几个瞬间,你可能就是为了读到一段好文字、读到一个好故事的那个瞬间而活着的。当你有了这些瞬间之后,你就觉得,好像我还有权利拥有这样的瞬间,那我的生活还是可以继续的。”电影《郊游》第三期 2022 年终总结节目,也是第二季「螺丝在拧紧」的最后一期,经历一整年与社会议题、电影、小地方、同代人的对话,我们回过头来关注文学。主播吴琦选择了一位熟悉的小说家朋友,班宇,来给这一年收尾——“他作品的周期超越新冠的周期,我们一直在跟着他的作品理解他的世界,同时也看到我们的世界。”对于班宇来说,总结...
2w
每天都有令人惊讶的新闻发生,睁眼闭眼,今天感觉严重的事情,明天会被更严重的事情掩埋。 “难以对任何事情作出充分的回应”成为一种普遍的遗憾,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健忘者。只是,忘记前的最后一次警醒,往往以讣告的形式到来。许多人和事的逝去,我们都来不及做郑重的告别。 单读的新栏目「备忘录」第三期(👉第一期回顾👉第二期回顾)依然想要纪念那些在 2022 年离开了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与这些人共世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遗留下来的,是一个更好还是更坏的世界?他们的工作与创举,又为今日的世界描摹了怎样的历史和未来? 从去年九月到年底,又有小说家、翻译家哈维尔·马里亚斯,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媒体人张进,思想家林毓生,翻译家、批评家柳鸣九,作家西西,球星贝利,时装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与我们告别。他们的才华、韧性与关怀,不仅成为一个逝去时代的印记,也是下一代人前行的参照。 “纪念”的英文是“commemorate”,意为“共同记忆”。踩在如此激烈的一年的尾巴上,我们需要停下来整理、重构一年来共同经历的事情,包括死亡。「备忘录」本意在于铭记某一领域的不可替代者一生的努力,但是死亡与纪念也发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要一同记得。▼加入单读...
2w
我们度过了国际交流几乎停滞的三年,在继续想象世界,共情、理解他人上,文学充当着为数不多有效的途径。而当看似复归正常的生活之下仍涌动着种种危机,我们更期待一种可能性,让“完整的人”得以栖居,对抗单一的价值标准——文学亦是答案之一。再度想起波拉尼奥写下的,“孤身对抗历史是没法做成什么的”。如果这些新颖、独立、多元的写作者能找到彼此,聚集在一个互相交流并与公众联结的平台,是不是可能在后疫情时代,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乃至新的社会实践?抱着这样的想法,从去年开始,《单读》一直在筹划“新声计划”(New Voice Project),今天终于可以将这一文学国际项目正式介绍给大家,也向不同语种的写作者开启作品征集。以下是关于“新声计划”的详细介绍👇“新声计划”(New Voice Project)由单向空间旗下的内容出版物《单读》发起,获 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Pro...
2w
知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 2023 年 1 月 16 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 79 岁。郭宏安一生著作丰富,译有《波德莱尔作品集》《加缪文集》《红与黑》《墓中回忆录》等,同时著有《论〈恶之花〉》《重建阅读空间》《从阅读到批评》《阳光与阴影的交织——郭宏安读加缪》等作品。《从阅读到批评——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论初探》是郭宏安长期研究日内瓦学派的成果,他试图以其方法论为切入点,论述了在诗学与精神哲学的范畴之内,不同时代的作家与批评家如何在文学与现实之间建立起恰当的距离,以此来完善和滋养后者。今天单读分享《我害怕生活》(全 5 册)第二册《捕风记》中,李静对于郭宏安这部著作的回应。她对书中所划定出的关于文学、批评本体的诗性、和哲学探索的三个根本性问题做出了阐释,描绘了批评家在个人的超功利创造力和人类社会的功利目的之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不是一个淡漠封闭、明哲保身的文学家群落,而是对人类社会之改进抱有既热诚有超功利态度的精神群体,也是对人类精神生活、文明前景保有深切责任感的群体。如果我们把郭宏安先生所有的翻译作品、研究著作做一整体俯瞰,便会发现他一直沉默地置身于这一精神群体中,始终未曾游离。”▼《我害怕生活》(全...
2w
㊟ 电影《将来的事》岁末年关,第二届雅努斯翻译资助计划终于再度启动!在此,我们诚邀文学和社科领域的优秀译者加入到雅努斯计划中来,让更多的读者和朋友看到那个在精彩作品背后闪闪发光的你。01项目背景2021 年,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和甲骨文工作室联合发起了“第一届雅努斯翻译资助计划”,雅努斯计划将资助活跃于学术与文学翻译事业的英、法、德、日、俄等各个语种的中文译者。雅努斯(Janus)是古罗马的双面神,一面回顾过去,一面眺望未来。我们以雅努斯为名启动计划,就是希望作为再创作者的译者,能将才思与技巧、激情与经验、东方与西方融汇到作品之中,为我们打开一个多元而厚重的思想世界。雅努斯计划并不是简单地着眼于某一本译著的出版与传播,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投身于翻译事业的平凡译者,在他们长期而又艰难的行动和努力中,寻找更重要的价值,展现他们更为璀璨夺目的一面。2022...
2w
好久不见!单读终于回来了!在短暂告别的这段时间里,《单读32 · 寻找救生艇:爱尔兰文学特辑》应该陆续到读者朋友的手中了吧,《单读 33 》也会在年后马上与大家见面。这次,我们邀约了几位不同领域的学者或“网红”,一同探讨我们所处的当下社会的问题何在,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希望 2023 年我们能够继续在一起谈文学,谈问题,看自身,看世界,你可以用加入订阅计划的方式给予单读直接而坚实的支持。▼加入单读 2023 订阅计划向死寂的夜晚举起拳头今天,我们经由八个关于爱尔兰的“不关键词”,走进这座岛屿的细部、深处。这座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的岛屿,比起其他西欧国家,极少出现在我们的新闻首页上,更不用说日常对话中,却迸发出惊人的文化创造力——不单指在“影响的焦虑”下依然蓬勃的当代爱尔兰文学,那里的音乐、电影、戏剧等等都在源源不断地讲述好故事。也许你早已接触过它们,却因为一种更宰制的叙事,总是与爱尔兰擦肩而过。希望这期“不关键词”可以作为你进入、理解《单读...
2w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