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人体极限:了解你的健康限度》是一本从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营养学等角度介绍六十五种身体极限,读起来轻松容易的小书。它既可作为日常生活的参考,也能帮助理解人类自身。这不,春节假期结束,也就意味着胡吃海喝、熬夜刷剧的各种极限探索该告一段落,是时候好好关注我们的健康了。为什么要控糖,为什么不能躺平,PUA和身心健康都有什么关联?欢迎您继续阅读。▼从人类个体赤裸降生的那一刻开始,人的身体就成了认知世界的工具。我们触摸、观看、嗅闻、记录、内化、复述,从而代代相传,这是智力赋予人类的独特探索体验,也让我们获得见识与理性,通晓无限广阔的大千世界的局部,得以用第三视角观察自身。身体本身也成了我们认知的客体。这种细微的探究,是“仰观宇宙之大”之外的另一种角度,是人类作为碳基生物细致的自我观察,客观理性,又充满自觉与谦卑。然而,大部分人是以猎奇阅读或者养生为目的来了解人体的诸多机能,且仅限于知其然的浅显层面,缺乏长期纵深向下的视野和敢于一探究竟的决心。《人体极限:了解你的健康限度》一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山崎昌广除了以日本人的刻板和严谨解释了种种极限以及其“所以然”,讲解诸多“记录”之外,也让人对于自身的“物理极限”有所了解...
16h
公元285年,戴克里先被近卫军拥立为古罗马帝国新一任皇帝。此人本是奴隶之子,自幼参军,缺乏行政经验,深感帝国疆域过于庞大,难以治理,便邀请自己的战友马克米西安出任联席皇帝,负责西部地区的防御,自己则专注于东部地区。到了293年,两位皇帝又各自增加一名副手,形成“四帝共治”局面。此举虽然一度提高了统治效率,却导致帝国逐渐分裂,内战频发。君士坦丁大帝雕像。图片来源:flickr公元306年,罗马帝国西部的最高统治者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去世,其子君士坦丁在不列颠军团的拥戴下成为继任者,随后在一系列内战中击败其他几位霸主,于324年重新统一了罗马全境,被后世尊为“君士坦丁大帝”。古罗马时期君士坦丁堡遗迹。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在首都罗马城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巴西利卡和凯旋门。他对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拜占庭旧城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建设,仿照罗马城设置了宏伟的宫殿、神庙和各种公共建筑,于330年迁都于此,将此城改称“新罗马”,又名“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强化了统治机构,重组军队,在抵御蛮族入侵的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他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颁布“米兰敕令”,承认长期被严厉禁止的基督教为合法宗教,本人也宣布皈依。罗马帝国境内开始仿照巴西利...
3w
按:《五个光子:正在发生的宇宙往事》共读活动发起后,许多读者朋友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他们之中,有原本就对物理学天文学感兴趣的,也有沉迷于书中所列“天书”,而傲娇地呼吁不要轻易展开阅读的,但有更多的朋友是硬着头皮挑战自己的阅读舒适区。在此分享其中的部分感想,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打开这本书的动力。此外,《读库2206》的共读活动即将在元旦后开启,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继续保持关注。既令人沮丧又令人振奋150*21:整个《五个光子:正在发生的宇宙往事》(以下简称《五个光子》)的阅读过程,就是我对deadline的深度体验。共读活动结束前,几乎花了一整天一口气通读完,赶在截止时间提交了读后感。看完后,似乎很多内容都还不懂,又似乎懂了一些。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最为奇妙,因为它能让我保持好奇,心存疑惑,或难以释怀,或许哪天空闲,会再花上一整天,将《五个光子》再读一遍。每当我对各种艰深晦涩的理论规律难以理解、苦思冥想、抓耳挠腮时,作者就会贴心地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让我恍然大悟,直呼原来如此。比如,在介绍恒星大气对光子的影响时,作者说可以想象成装满沙子的网袋;介绍光子的散射,说可以设想在浓雾中等一位朋友向你走来……更可贵的是,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琐碎美好...
Dec 2022
按:“建筑史诗”系列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者王南撰写,每册用几万字、上百幅图片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许多读者在探访古今中外建筑之时,便将这套书用作寻宝指南。南京的读者朋友竹林意羽,更是把“建筑史诗”中聚焦于北朝石窟与南朝陵墓的《六朝遗石》当作田野调查的复盘资料,重新梳理三十余处南朝陵墓石刻遗存现状,由此引发与书中观点不同的独特见地和延伸思考。读了这篇文章,如果您有任何想分享的,也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南京尧化门萧景墓神道石柱顶端的小辟邪,远远望见一只斑鸠落于其上,抓拍到停和飞的两个瞬间,做了二次曝光,于是有了开篇这张照片。在没有拿起《六朝遗石》这本书前,我一直没有真正复盘过这个酷烈夏日里做的南朝石刻田野调查。探访的时候自然是兴致盎然,切切实实感受着南朝石刻可灵动可雄浑的美,拍每处石刻前会先拍文物保护碑作为分组标志;也会在发现石刻的胡子、翅膀等造型细节不一后,本能地记录下局部特写。但当探寻归来,所做的也不过是在地图上给已探访地点标记星星,再从手机里导出照片归档,之后便仿佛万事大吉。宫城西南城墙遗址夯土墙垣。北魏太极殿遗址考古工棚,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码放极其整齐的……工地。回望宫城遗址,中轴线远处的那条白色水平线就是太极殿遗址...
Dec 2022
按:每当发布和“医学大神”系列有关的内容,我们就会被读者朋友追杀:朱石生老师的新作“人类与病”系列到底什么时候推出?请各位同学放心,这套十四册的新书正在按照出版流程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和大家见面。本期小报推送的是朱石生老师写于近期的班廷博物馆访问记录,大家可把它看作是“医学大神”《大成若缺:班廷与胰岛素》一册的补充阅读。在新书面世前,欢迎来和我们一起读一读。▼“医学大神”系列里有两个加拿大人,一个是奥斯勒,一个是班廷。书出版之后,2020年1月8日,我跟加拿大伦敦的班廷博物馆联系,说打算送他们一本书,就是“医学大神”的第十三册《大成若缺:班廷与胰岛素》。馆长格兰特回信说那敢情好。接着新冠疫情骤起,国内物流静默了两个月。3月24日,书终于来到我的信箱。但此时加拿大安省风声也有点紧张,政府建议减少社会活动,我跟格兰特说,最好还是等风头过去吧。格兰特说,没问题,从新闻看,安省的健康部门长官刚刚发布一个疫情趋势图,看起来到初夏我们应该就能控制住局面。然后,两个夏天过去了。直到2021年4月,信使RNA疫苗在安省铺开接种,局面终于真的控制住。到2022年夏末,加拿大解除一切疫情防控要求,生活恢复正常。我就跟格兰特说,星期四我去参观一下班廷...
Nov 2022
按:本期小报精选了数位读者对《读库2204》的感想,如果您也读了这一期,欢迎来评论区和我们聊聊。盼着《读库2205》寄出的朋友,请再耐心等一等,待发货时间确定,我们会第一时间汇报。此外,新一年的《读库》订阅已经上架,您可以趁着双十一抓紧采购。《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155*42:这篇文章给了我这个《读库》新读者更深入了解mook这种杂志类型的机会。我读到了更多长篇、学术和严肃(我认为很有趣)的文章。毕竟以书的概念来看,内容无疑可以更加多元,不必过分考虑趣味以覆盖迎合观众。同时,我也在阅读这类社会现象分析和概念介绍(如NFT)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杂志——报刊的衍生与升级的本质价值,即带给读者对社会更深的理解。总之,作为年轻人,《读库》给了我打开世界的窗口。且相较于学术期刊或大部头的理论书籍,《读库》更轻松,门槛更低,也更加丰富。177*82:从《读库2005》《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到《读库2105》《垄断的困境》,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这些都是每期《读库》文章里,我阅读得最慢、最快乐、最折磨的文章。如果老六的初衷之一是打破信息茧房,这三篇文章完全做到了,我深切地感受到智识上的欢乐。以下罗列阅读时俺的部...
Nov 2022
2023全年阅读计划已在天猫、有赞、京东的读库旗舰店上架预订,欢迎各位亲友点击下方图片进店下单。此外,双十一的活动仍未结束,您还可点击文中的新书盘点及限时优惠卡片,了解那些不容错过的好宝贝。▼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加入▼双11您不可错过的新书盘点及限时优惠点击卡片图了解更多在此为您导览读库App最新内容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IvmWe8xBtp
Nov 2022
今晚八点,DK-17读库2022读者年会将在“读库老六”视频号及微博@读库老六 同步直播。本场年会的主题为“在焦虑的另一端”,主编老六将与主持人陈晓楠一起和您谈谈这一年的读库,以及在焦虑的另一端,到底有些什么、该是什么。读库的各位朋友,欢迎来直播间,一起听听聊聊。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5Ml1bf12s1
Nov 2022
题图选自“因书而在,有书而美”系列笔记本在此为您导览读库App最新内容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IiWanqQQ61
Nov 2022
《素锦的香港往事》一文原始素材中,主人公周素锦女士寄往上海信的实寄封,左右滑动即可查看。“《素锦的香港往事》秉持了近年来非虚构写作‘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基本逻辑,让读者既对一位‘命如柳絮,随风而飘’的女性的人生共情不已,也让读者看到香港从五十年代的弹丸之地成长为后来的‘东方之珠’这一路所经历的起伏与跌宕。”▼近些年来,我结识了很多从事民间私人历史收集和研究的同道师友,这其中就有山西的刘涛老师。和我对私人档案、书信、日记、物件并旁及现当代历史文献的杂集不同,刘师的收藏范围只集中在私人书信领域,据他所说,这些年来林林总总共收集了全国各地百余个家族的书信,可谓洋洋大观,蔚成一家。收藏之余,刘涛老师还对其中的一些书信进行了整理,致力于民间私人历史的发掘和重述,刊于《读库2202》上的《素锦的香港往事》便是如此。该文的原始素材来自刘涛多年前在上海文庙旧书市场购得的三百二十六封私人家信,起于1956年10月,止于1976年12月,历经整整二十年,记载了家信主人“在香港生活二十年的日常起居、生活琐事,展现了她在香港生活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因为考虑到要为信主及家人避讳的缘故,刘涛为这些家信的主人取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周素锦”。按年代精心装订的...
Nov 2022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