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6200 字阅 读 需 要 18 min后人提起韩愈,多从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的角度去谈。实际上,就“古文运动”而言,其滋生、发展、壮大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不对这一进程进行剖析,就不能理解韩愈对文学改良的意义何在,更不能理解他的努力对唐宋儒学复兴起到的重要作用。 古文运动的酝酿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两汉四百年的经学传统未能挽大厦于将倾,接踵而至的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更使得皇权威严扫地。嵇康壮烈成仁,以《广陵散》号召天下英雄效仿聂政刺侠累对抗司马昭,成为一曲绝响,这之后以酒逃避现实的二阮、刘伶,以黑色幽默姿态投身于污泥的王戎……都证明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信仰已然崩塌、内心充满绝望。另一方面,崛起于两汉的士族豪强们,抓住机会攫取了巨大的权力,纷纷“由儒入玄”,以深奥难懂的玄学作为文化资本,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地位,这进一步加剧了儒学的衰落。同时,西晋末年北方陆沉,佛图澄、鸠摩罗什等外来僧人利用人们朝不保夕的社会现实,以轮回之说吸引大量信众,至佛图澄的徒孙慧远创净土宗,声称只需赞叹供养弥陀一佛就可修行,极大地扩张了佛教的声势。到南北朝时期,就连社会高层也开始竞相学佛,其中最著名的梁武帝...
9h
本 文 约 2900 字阅 读 需 要 8 min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乾元二年,杜甫避安史之乱,移居成都。次年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后人称“杜甫草堂”。他在这里看到了安史之乱的平定,看到了他效忠的唐王朝慢慢恢复元气。尽管一生历经磨难,他至死都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抱着希望。一百三十余年后,同样在乱世住进草堂的那个诗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韦庄《燕来》韦庄重修杜甫草堂的时候已经六十六岁,比杜甫建草堂时还年长18岁。他有意挑了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新居,又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浣花集》,以表达自己对杜甫的崇敬之情。他一定知道杜甫终生都是大唐的忠臣,而他那时已决定效忠于后来成为前蜀开国皇帝的王建了。在草堂里读着杜甫那些对朝廷满怀忠爱之情的诗作,不知他是什么心情。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韦庄出身杜陵韦氏,家族世代簪缨,民间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传言。到韦庄这代虽已家道中落,但祖先们煊赫的声望还...
9h
本 文 约 3200 字阅 读 需 要 9 min谁说炒冷饭不得人心?只是你不会炒而已!居家隔离,喂饱自己的终极,就是炒饭。无论窗外的岁月多静好,躺平的日子多无聊,一锅热气腾腾的炒饭,就能让你瞬间醒脑,抚平褶皱不堪的心房,盼着胜利解封那一天终将来到。炒饭,就是这么自由奔放,铁火与大米的激烈碰撞,能唤醒沉寂的味蕾,复杂而玄妙。炒饭,看似随性,实则装着中国人的餐桌元宇宙。若是至简,它只需打颗鸡蛋、一勺酱油;若是至繁,则是包山包海——蔬菜、肉禽、海味、河鲜,只要是人间食材,都能热烈翻炒一番,再呼噜呼噜吃下肚,抚慰你的饥肠辘辘。炒饭,更有着无数张面孔。从雍容华贵的扬州炒饭,到清新惹味的菠萝饭;再到魔性夺魂的贵州怪噜饭,以及风情万种的潮汕炣饭;更有热情洋溢的新疆手抓饭,外加中西合璧的港式鸳鸯饭……那么问题来了,天下第一炒饭大赛,谁才是王者?1舌尖有多挑剔,炒饭就有多争气”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一盘盘貌似不起眼的炒饭。你看,从米饭状态(水分少、颗粒分明),再到食材选择、配比,以及对火候和调料的掌控,每份炒饭都需一气呵成、马虎不得,毕竟只要下锅,就没有退路;之后是猛火淬炼、锅铲翻腾,看似随性而为,却是厨师的毕生修炼。最简单的东西,自然也是最难。人们的...
1d
本 文 约 5800 字阅 读 需 要 15 min时间计量的精确程度和时间价值感的强弱,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历史大潮的推动下,以计时器的更新和时制的变革为表征,近代中国的时间计量和时间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大约从周代起,人们就已经明确了将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或十二时辰的计时制,此后十二时辰制和百刻制相互配合,成为古人生产和生活中最常用的计时标准。传统的辰刻制在中国一直沿用,直至明朝末年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才开始针对性地提出改革,他们建议推行一种更为科学的新计时标准——时刻分秒制。其中,意大利耶稣会教士利玛窦最早明确提出取消传统刻制而代之以九十六刻制, 他称“凡计日百刻者,每刻作六十分,每时有八刻,又零二十分作二小刻。今节去馀分,以便镌记。故每日止九十六刻。通算另有乘除之法(以脚筩所测得时刻,或逐节所查得度,与中法一百相乘为实,而以九十六为法除之,即得。若有零分零秒者化之)”。利玛窦还同时规定了时分秒的新时制,即“每时共六十分,每刻得一十五分,而以一分为六十秒,一秒为六十忽。自上视之,则以度化时化分。自下视之,则以度之分,化时之分若秒,以度之秒,化时之秒若忽也”。之后,随着清初历法之争...
1d
本 文 约 1400 字阅 读 需 要 4 min仕女图是中国绘画独有的画题。从战国古墓的《龙凤仕女图》,传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皆是早期仕女图的典范之作。仕女的幽情到了明清之际,千百年来积攒下的动人故事和绝美诗赋成为后世文人画家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他们柔化了前代仕女的高冷外壳,将她们的一颦一笑带入画轴、册页与扇面。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来源/上海博物馆在那里,她们不再是只可远观的存在——听命于画家执行着某种宫廷示范的功能。她们虽然依旧保持了近乎统一的端庄,周遭环境和卷上题词却暗示了某种幽微的文人心事。前者如曾经写过的《春阁倦读》,后者如上图的唐寅:夏日所摇之纨扇一到秋天就被收起那是扇子的宿命,是佳人的薄命,也是他自己的命运。仕女图一旦少了这种待人窥探的心事,便与小说绘本里的美人图没有分别。当今社会变化之速,连山水画都因城市化变成“不合时宜”的画题,仕女画更容易沦为徒欲仿古的造作。当仕女成为历史,即使画技不逊古人,若无诗文在腹,临摹古画不过复制而已,又有什么幽情可堪寄托。民国...
2d
本 文 约 6500 字阅 读 需 要 17 min 1889年1月,周日的晚上,维也纳笼罩着一层半透明的黑色薄纱。雪粒从蓬松的灰粉色云层中撒下,落在宽阔的环城大道(Ringstrasse)上,为那些能上溯到中世纪的屋宇的红瓦房顶和庄严矗立着的巴洛克、新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墙覆上了精致的白斗篷。瓦斯的火焰在铸铁街灯中闪烁,在寒冷的空气中透出幽灵般的光晕,马匹沿着林荫大道气喘吁吁地往来,两边是一行行在严冬里光秃秃的椴树和菩提。维也纳在流光溢彩的地平线上闪耀着,在1月琥珀色的夜晚中悬浮着,完全称得上是一个伟大而自豪的帝国的大都会中心。维也纳环城大道。来源/纪录片《哈布斯堡帝国》截图随着1889年的到来,欧洲皇室家族的权力和声望达到了最高点。从拍打着西伯利亚海岸的太平洋到地中海,从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峡湾(Scandinavian...
2d
随着暑假临近,全国广大学子将陆续返豫,近期上海等疫情发生地返豫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体现对豫籍大学生的关心关爱,本着自主自愿原则,对愿意在郑州隔离的学子,凭学生证等有效证件,由郑州市统一安排进行集中隔离。考虑到大学生群体没有收入来源,郑州将对这些返豫学子免费隔离。5月22日,为切实守护莘莘学子的生命健康安全,确保大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暑假,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提醒返豫学子:首先,来返郑人员须提前3天报备、主动报备,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进行报备:登录“郑好办”APP——返郑返豫人员登记——返郑人员登记管理系统进行报备;登录“豫事办”APP——来(返)豫报备系统进行报备;登录“支付宝”APP——豫事办——来(返)豫报备系统进行报备。根据报备情况,便于我们摸清返郑人员、包括上海等疫情发生地返豫大学生的底数,逐人建立信息台账,据此错峰安排隔离点,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引导错峰返豫。返豫学子如有问题需要咨询,可拨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371—12345和登录“郑在抗疫•一帮到底”平台咨询。其次,郑州市域外来返郑人员入郑时须提供“两码一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配合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旅途中做好个人...
2d
本 文 约 5300 字阅 读 需 要 14 min中国人讲究烟火气,而烟火气这三个字,差不多专指的正是餐饮小吃。因此,餐饮行业的繁荣,自古以来也被中国人当成了朴素的一类生活标准,城市有烟火,活着就有安全感。“烟火气”三个字,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中华文明专属。在民生经济尤其是餐饮、小商品领域的发展,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是中华文明为外人艳羡的一部分。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孕育出烟火气?为什么中国的烟火气能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直到今天,我们也喜欢用“烟火”来形容所有的尘世美好?其实,这也与我们很早就在餐饮行业的“模式创新”有很大关系。宝藏名画《清明上河图》,约等于一幅“今日份”开封城市日常。城市里的日常有些什么呢?饮食男女,关注的自然都是吃吃喝喝的事。看图中100多栋房屋,餐饮业几乎占了一半,就知道开封城的“开封菜”有多火爆了。那么,当时的人怎么“干饭”呢?都是“下”馆子吗?非也,咱们把图放大仔细观赏,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很熟悉的身影——送餐的外卖小哥。一家写着“脚店”的店铺前,有一位身上系着围裙的店小二,正一只手拿着筷子,一只手端着两只碗往外走,要去送餐。《清明上河图》(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截图这,莫不是遇到赝品了?这么想,张择端反手就想...
4d
本 文 约 5100 字阅 读 需 要 13 min近日,三国谍战剧《风起陇西》里,后主刘禅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剧中对刘禅着墨并不多,且出场时,他或以背影示人,或隐藏于帷幕之后,只显露出一个模糊的面孔。但这一形象,已经与我们常见的愚蠢、颟顸、有点弱智的刘禅有着不小的差别。剧中的许多剧情甚至还在给观众透露这样一个信息:刘禅并不昏聩,他反而更像一个隐藏在幕后、心机深重的布局者。千百年来,刘禅的身上始终贴着“乐不思蜀”的标签,顶着“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成为群嘲的对象。但近些年来,刘禅在一些人的口中又成了一个被误解千年、大智若愚的君王。所以,到底哪张面孔才是真正的刘禅?前半生:稳固的“二元权力架构”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经常是在比较中获得。刘禅的历史评价长期猥琐,除了因为他是亡国之君,还因为人们往往将他与刘备、诸葛亮二人作比。刘备是“天下枭雄”,诸葛亮是“千古名相”,置于这两大光环之下的刘禅,自然高下立判。被两大强人前辈环伺的刘禅,心里也很苦。来源/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截图魏之曹操、蜀之刘备、吴之孙坚、孙策、孙权(前半生),这是三国开疆拓土的一代人,三国的疆域和基本盘在他们手中确立。之后虽然天下三分,三国之间征伐不断,但其...
5d
本 文 约 6000 字阅 读 需 要 16 min 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古代士子晋身的“不二法门”。不过到底要学点什么呢?在1500多年以前,隋文帝杨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开皇九年(589)四月,南陈被灭,分裂了数百年的神州大地重归一统。随后,文帝迅速下了一道旨意。在诏书中,他历数前朝乱政,展望美好未来,表示眼下四海升平,率土大同,因此“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不过他同时也为勋贵子弟们指明了未来的出路,那就是“武力之子,俱可学文”,“有功之臣,降情文艺”。这道诏书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盘踞了数百年的门阀士族从此迎来了自己漫长的衰亡,一个崭新的人才选拔模式——科举,出现在了人类的历史上。此后学文章、考科举,成为后世学子的晋身正阶。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呼之欲出,那就是:我们究竟要学谁的文章呢?江西省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王安石生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自幼聪慧过人,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宋史说他“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凡见者皆服其精妙”。其领导的熙宁变法是北宋一代力度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政治改革运动“八股制艺始于宋王安石”科举始于隋代,成熟于宋代。从中唐到宋初,科举惯例乃是重辞赋、轻经义,说...
5d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