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森林》 本周,香港的珍宝海鲜舫因意外沉没。谁能想到,珍宝舫开业多年,被无数港产片和好莱坞大片取景,成为一代人的香港记忆后,却在一个普通的六月,落得如此萧瑟的结局。 近几年,因为长时间的封闭需求,很多人的生活半径都被圈在单个城市,时不时还会收窄到某个街区,某个房间。在“非必要”的倡导下,经历一座城市的方式和机会越来越少了,与一座城市的连结被切割成机械性的日常消费。 城市和我们,似乎都变得无聊。别误会,这里的“无聊”绝不是什么批判,而是指一种近乎静止的精神状态。 对于很多有趣的城市角落、个性的城市风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无余力消受。而当我们回过神来,意识到一些城市气韵已悄然凋零,本不幸福的生活便更落寞了。 今天的文章为大家讲述香港、纽约、京都三座城市里的三件迥异的标志物,希望借由它们,唤醒些许对附近的关注和想象。就像混迹于纽约街头的约翰·威尔逊一样,从一件风物的过去和当下,同时体验一座城市的迷人与烦人。 总有些东西,值得我们留念。 01.香港的霓虹灯牌🌃 聊起香港,最先浮现的情绪似乎是“怀旧”。无论是叮叮车,粤语歌,茶餐厅,还是沉没的珍宝海鲜舫,都背靠着一种带有岁月感的市民生活方式。 彼时的香港没有网约车,大数据、移动支付和外卖也...
1d
《对不起青春!》 Deadline(人称“死线”,就是人过了这条线会死的意思,指截止日期),是让人类在短期内重拾对生活的热爱的神圣存在。Deadline来临前,人类总会莫名其妙地做家务、做运动、剪指甲、发呆、闭目养神等等。 拖延,是人类探索时间可能性的主观行为。它尝试打破时间的线性流动,试图凿出一个时间回环。更多情况下,拖延是挣扎,是止痛,是一种作死。 在拖延症面前,全人类展现了空前的统一性。明知自己动与不动,deadline就在那里,却还要肆意挥霍任性。 据局部人间观察,无论deadline设定得有多宽松,人类的实际作业时间都是最后两天——倒数第二天开始颅内思考,倒数最后一天的白天开始焦灼,晚上开始疾书。 在不赶deadline的日子里,人类给拖延症分析了许多原因。比如碎片化时代让人难以长时间专注啊,狗屁工作的泛滥啊,家里的猫猫把电脑咬碎了啊,云云。当然,也给拖延症找了很多解法,比如番茄工作法,关闭手机法,最后还是没办法。 今天,我们搬来了4K摄像头,力求为大家复盘人类与deadline纠缠时的言行举动。是谁的拖延基因动了?我不说。1.拖延的时候我在干什么?🧻1. 《我的事说来话长》 2.《日常》 3.《我的事说来话长》 4.《我的...
2d
文章原文
2d
高考陆续开始出成绩了,这注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时候。但无论是欢喜还是愁,高考结果对年轻人未来的影响似乎逐渐在减弱。因为考得不好的可以复读,而考得好的,即使进入了不错的高校,也得很快面对考研考博的压力。毕竟,2022年本科毕业生已超过一千万,人们不得不通过获得更好的学历和文凭来增加自己就业甚至择偶的竞争力。所以,今年不仅高考人数创了新高(1193万),考研人数也上升了21%,达到了457万。不过,考得人多了,录取名额也多了。国内外高校(包括不少世界顶级名校)近些年扩招的力度都相当大。这对于相信学历与个人及社会的进步是正相关的人来说,无疑是大好的消息,因为这似乎意味着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了,也就有更多机会找到好工作了。可是扩招后的现状又很“诡异”:没有(好)文凭就找不到好工作,于是大家都去追求更好的文凭,但有(好)文凭的人迅速变多使得(好)文凭又不值钱了,于是有了(好)文凭也找不到好工作了——文凭在越来越被看重的同时也迅速贬值了。但即便文凭贬值了,也不妨碍许多人对它的信仰。毕竟,大家相信社会应该按照个人能力和努力进行财富分配,而高考体制下的文凭体系是个人能力和努力的最好体现,所以看重文凭就是看重个人能力和努力,是最公平的促进阶层流动、...
3d
naive笔记本·随行系列灵感如影“随行”去年开始,理想国&看理想的线下店naive理想国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产品。从“M译丛”系列到“十年手帐”系列,我们十分谨慎地对待每一款发布,因为我们十分珍惜每一次能够理解、触达和与人联结的机会。假设对naive理想国的产品使用也有一个类似于“手机屏幕使用时间”的图表,动笔、写手帐,看书、做笔记,这些能够代替“手机屏幕使用”吗?在习惯电子阅读与书写的今天,依然很多人执着于书本和纸张,我们推出的这些舒适便利的文具能够延长大家写字和阅读的时间吗?这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事。我们不再把这些产品叫做衍生品,或者周边。它们自成系列,不需要按照什么服饰、文具划分,能寄托和感受到什么,能用它们完成自己的哪些部分,才是分类标准。naive的第一批笔记本——随行系列,也是在这样的标准里诞生的。📓📒naive笔记本·随行系列轻便:都不超过三百页,小尺寸版才巴掌大柔韧:软皮耐脏,可以卷在包里灵巧:细线、浅纹,内页不同格式组合古典:低饱和度的油画配色,不沉闷也不抢眼这款我们予以厚望的轻量级选手,用“空白”解放创造力,填补“轻装上阵”的空白。随笔尖在页间游走,灵感如影“随行”。🎨#关于颜色封皮三种颜色,鲁本斯红、马格里...
3d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最近的新闻总是不免让人感到沮丧,要么淹没在纷杂的信息洪流之中,要么静悄悄没有后续,更有许多人,看待新闻只剩下一种狭隘的角度,“等反转”。“后真相”这个词你或许并不陌生,常被用来形容当下的言论环境,即忽视真相、不在乎事实,往往以立场决定是非。你可能也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看似“冷静分析”,实则是在推波助澜,“真相无关紧要啦,这年头没人在意真相了,大家只想看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容”。现象当然存在,但这不是任由它合理化并泛滥的理由。今天,我们想分享原《南方周末》记者、新闻学者方可成在看理想App主讲节目《读懂新闻》的最后一集。这是一篇“后真相时代”的自救指南,真的就是真的,事实比立场更重要。注意力、思考和行动,不仅可以让我们自己获得更优质的新闻,也可以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尊重事实、敬畏真相。作者...
4d
宗教对人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以基督教为例,公元380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的国教,之后在长达数百年的中世纪里,整个欧洲都被基督教会主宰。今天,基督教也是影响最大的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据说,世界上印刷最多、销量最高的书就是《圣经》,有超过25亿册。不过,作为基督教的圣典,《圣经》通常被当作一份宗教文件来阅读。无神论者或反对、蔑视宗教的人,几乎不会翻开《圣经》。但这并不意味着《圣经》对非信教人士没有丝毫意义。相反,不论是从时间长度还是信仰人数,宗教的影响都不容忽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果我们不懂宗教,我们何以认识人类?《圣经》中关于人的价值、知识和伦理的基本假设,对我们今天认识人性与世界也有重要作用。在《世界经典通读计划》最后一季《信仰的启示:古希伯来与中世纪经典选读》中,著名人文学者徐贲将带领我们阅读《圣经》,以及12本宗教影响下的中世纪人文经典,讨论信仰和怀疑、正义和邪恶、智慧和幸福等人文主义话题。节目原价198元,限时特价168元,仅剩最后两天。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了解中世纪人文经典*徐贲·世界经典通读计划共5季,合辑原价730元,特价538元,可至看理想App购买。从第一季到第四季,“世界经典通读计划”一直是在人...
4d
四天工作制的新闻,又出现了。6月6日开始,英国超3300名上班族参与了“一周四天工作制”的试验,即在薪资不变的情况下,一周仅需工作32小时。组织者说,“20世纪一周工作5天的理念已经不适合21世纪了。”6月20日,据新闻报道,澳洲也将开始试点四天工作制,试点机制负责人说,“我们在疫情之前就充分意识到五天工作制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我们试点并研究了四天工作制,发现四天工作制是解决若干人类问题,以及带来额外福利的必要手段之一。”冰岛、日本、西班牙、比利时……许多国家也都开始或计划实行四天工作制。在这个闷热又繁忙的周二,我们来聊聊四天工作制与工作制度本身,或许回顾历史以后你会发现,这真不是天方夜谭。讲述 | 梁文道来源 | 看理想《八分》01.工作日的观念,是怎么来的?前段时间,互联网上有这样一则消息,从6月6号开始,英国将实行四天工作制,为期半年。对于“四天工作制”,大家都很兴奋,这在英国倒不算是一个很大的新闻,我觉得传播广了之后很多人有点误会,四天工作制并不是在英国全国试行,而是有限定范围,有70家公司参与,覆盖的行业多种多样。这其实是一个带着试验性的调研计划,目的是看一下如果真的实行四天工作制的话,对不同种类工种、不同行业会有什么影...
5d
日本综艺节目《周一看月曜》曾做过一期调查,内容是各种各样的依赖成瘾。有人依赖美瞳、墨镜,因为会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更有气势;有人依赖水晶项链,戴了很多年,已经成为护身符;还有的人依赖某种味道、色彩,每次闻到或者见到都会感到开心……种种特殊的依赖构成了人们的独特性,也维持着日常的秩序,有那些东西,我们才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至于摇摇欲坠,也有了某种被保护着的感觉。b站up主@日本沙雕日常当然,也有一些依赖成瘾体现着我们生活状态的改变,新的习惯被养成,如果不那么做,会感到浓浓的不安。你是否也有什么特别的依赖成瘾(可以是人、事、物)?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体验?欢迎来与我们分享。⬆️ 🦄扫码即可填写问卷,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击“阅读原文”,分享那些特别的依赖癖好 ...
5d
文 | 李厚辰在最近BBC的报道后,淘宝已经下架了争议的“非洲定制祝福视频”产品。这件事令人惊讶之处在于,这个夺人眼球的生意,终于在多年后,因为一起极端的侮辱性文案事件加童工后,才真正引发了争议。在此之前,人们多多少少在朋友圈或短视频平台看到过类似的视频,甚至有不少人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这种猎奇的祝福方式。而此次事件后,我们如梦方醒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涉嫌歧视和侮辱性的事。微博截图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社会环境整体对于族群歧视问题的确缺乏敏感,这种潜移默化的接受与漠视与很多男性对女性处境的接受与漠视高度类似。另一方面,这件事即便被揭示出来,也未能消除所有人的疑虑,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种生意其中有很多合理的要素。确实,排除侮辱性的内容,绝大多数文案都是祝福的目的,且很多祝福视频也并没有小孩子的参与,都是成年人。因此排除引发争议的这个特例,这个产业如果都是由成年人参与,且制作内容都是生日祝福,是否就没什么问题,而仅仅是一种“格调不高”的生意了呢?这不是一个新问题,相反,这件事折射的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旧问题,即经济发展不均衡与“血汗行业”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关联东亚的大型流水线工厂,可以关联东欧性工作者,可以关联印度的外包呼叫中心,可以关联外卖送...
6d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