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我回了一趟青岛老家,然后一整年,我再也没有离开过北京。疫情的不确定性,和疫情管控的不确定性,让我担心,离开北京容易,但再回来可能就难了。很多朋友只是出了趟差,然后一个月、两个月回不了自己在北京的家。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我们会倾向于做最保守的选择。不买房,不买车,不消费。据报道,2022年1-11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14.9万亿,其中6万亿被称为“超额储蓄”。在各种不确定面前,最受打击的,是人们的信心。以2022年4月上海封城为标志,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一下子由乐观转向悲观(从大于100转向小于100)。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这样的信心坍塌,我之前还从未见过。一直以来我们都相信,新的一定比旧的好,未来一定比现在好,年轻一代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一定比他们的父辈那一代要好。所以碰到为子女忧心忡忡的父母,我的回答一向是,用得着为他们操心吗?他们一定比你混得好。就像我一直相信,只有解放个人,只有激发出民间的积极性,财富才能够真正被创造。就像我一直相信,我们今天生活品质的提升,有很大一部分是互联网带来的,而互联网上的每一项进步,都是由没有资源,没有关系,但却敢于冒险,不畏失败的互联网创业者和企业家为我们带来的。20...
Jan 2023
前些日子,我住的小区出现几例新冠确诊病例,小区被临时封控,人员只进不出。楼下卖水果蔬菜的小店,也被要求关闭了。封闭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便,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外出工作的人,封闭影响了工作,甚至影响了收入。但好在,快递和外卖仍然允许进小区,并送货上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其实没那么大。在封控的日子里,我忽然发现,美团竟然不知不觉地成了我身边的商超。外卖订餐就不用说了,这是我从2020年疫情初期开始接受并养成的习惯,在那之前,我除了叫个pizza之外,几乎从来不用外卖。就像疫情让我发现了外卖一样,小区封控又让我发现,美团不但可以订餐,还可以买肉蛋菜,可以买油盐醋,可以买药,可以买鞋帽服装,甚至可以买手机。美团怎么从一家一日一团的团购公司,变成一个外卖平台,进而变成一个渗透到用户身边,送啥都快的巨型超市。美团如今的公司介绍,第一句话是“美团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按我的理解,这句话的核心在“零售公司”,“科技”只是一个定语,用来界定零售公司。按互联网公司惯常的做法,一般喜欢将自己界定为科技公司,或者干脆就是平台,其他行业和领域则是科技公司或平台的定语,比如零售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生活服务平台、一站式出行平台、全球创作与交流平台,诸如此类。美团把自己定...
Dec 2022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以及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未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不可捉摸,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一切,似乎都被打上了问号。今年以来,因会计监管问题,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一个个被列入了预摘牌名单。上月底,中美双方的监管机构就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合作终于达成协议,这无疑是针对中概股不确定命运的一个确定的积极信号,中概股的退市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不过,面对一个涂满不确定底色的大环境,不少中概股公司仍然选择采取第二上市、甚至第三上市的手段,化解单一市场,尤其是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风险,安抚投资者,保障股东权益,同时也便于公司引入更多的投资者。比如9月21日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面对监管的不确定,二次上市是TME所能做的保护股东利益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二次上市成功也代表着投资者对TME的信任。作为一家现金流和经营状况还不错的上市公司,TME二次上市选择以介绍形式上市,不涉及发行新股及相应的资金募集资金。两年半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说中国音乐行业是相信者的游戏?》,想要说的是,一个市场从来都不怕你来得晚,怕的是你没有坚持,因为你不相信这个市场应有的价值。而市场终究会奖赏那些坚持下来的“相信者”,比如作为数字音乐市场“相信者...
Sep 2022
这个题目本来应该放在四年前说,就是拼多多IPO那年。那时候,业内看得懂拼多多的人其实不多,有说微信红利的,有说拼团模式的,有说低价诱惑的,还有说“消费降级”的。为什么拼多多能从电商红海中杀出来,引起这个话题的由头,其实是刚刚结束的第四届拼多多农货节。我忽然发现,这个由拼多多发起的电商节日,给了我们了解拼多多的一个极好的窗口和样本。拼多多是这样介绍自己的:生于移动年代,拼多多以农产品零售平台起家,深耕农业,开创了以拼为特色的农产品零售的新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为鲜明特色的全品类综合性电商平台,是全球唯一具备规模的纯移动电商平台。拼多多称自己是“腿上有泥”的新电商,我觉得“腿上有泥”可能是理解拼多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时钟回拨到2017年,拼多多彼时在业界已经小有名气,作为一个黄峥所说的“五环内”人士(其实是五环边人士),我虽偶尔在拼多多上买点什么,但当时并没打算把它当成我的主要购物平台来用。那年春节前,黄峥建议我在拼多多上买点年货,他说拼多多的农产品又好又便宜,还特意抛了几个链接给我。可是我既不做饭,也没有囤年货的习惯,所以就没太在意黄峥的推荐。不过,黄峥当时承认,拼多多可能还不够好,无法完全满足我这样的用户,“但未来一定可以做好的...
Sep 2022
时世艰难。难的人更难。 所以更需要公益,让那些微弱的希望得以被点燃,让那些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归宿,让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公益梦得到一个落脚点。 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大都设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会,也大都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捐助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公益确实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积极、更负责的社会形象。但对企业来说,公益很多时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企业固然很热心,也很真心地投入公益,但公益毕竟跟企业自身业务是两回事。企业家们会觉得,公益很重要,但不难,把主业经营好,让自己有钱有力做公益,这事儿更难。 公益确实不难,有爱心,愿意付出就行,人人皆可公益,何况企业。公益又很难,如果你把公益从自己的事,做成了大家的事,做成了一个平台,一个体系,一个99公益日,这事就不再像捐钱捐物挺身而出做志愿者这么简单了,其难度并不比经营主业低多少。 过去七年间,我们眼看着99公益日这个由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年度公益活动,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场景最多元的全民公益节日,捐款人次从最初的205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6870万人次,期间的艰难我们未必了解,也无从想象。 像淘宝那样的平台,一端连接着商户,一端连接着消费者,我们称之为双边平台,我们知道这个平台很复杂。像美...
Sep 2022
北京北湖林地。2022年5月22日少儿编程很热。自2018年以来,编程培训类创业公司的投融资事件,每年都有数十起之多。“双减”之后,学科类培训机构更是把编程培训当成了一条逃生通道,相互踩踏着蜂拥而入。之前我也接到过一些少儿编程课程的推广合作意向,但我始终对此有点排斥。一件事情热过头了,不免让人怀疑哪里出了问题。而且我还特别不喜欢贩卖焦虑式的营销,尤其是向那些早已被“卷”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的家长们处心积虑地贩卖焦虑,比如,“不懂编程就是未来的文盲”,“不会写代码就没有网络生存能力”。我特别担心,每一个苦学编程的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虎视眈眈、望子成龙的家长,就像每一个琴童的身后,都有一对殚精竭虑、走火入魔的父母。有必要这么发愤图强么?我有一个朋友,我叫他余老师,是做音乐教育的,关于要不要让孩子去学钢琴,他的一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他说:“学琴不是什么不得了的重大决策,它只是这么一件小事:孩子五岁了,该去学一下琴了。”我一直觉得,学琴这件事制造了一大批苦大仇深的家长和愤世嫉俗的孩子,拜师、上课、练琴、考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家长和孩子不惜为此变成相爱相杀的怨偶。余老师说,中国家长的误区在于,他们认为学琴这条路的尽头,要么是下一个...
Jun 2022
北京北五环。2022年5月12日关于算法的善恶和价值观,有过数不清的讨论,大家比较有共识的点是,设计算法的人的善恶,决定着算法的善恶。这个表述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可能仍然是一种过于脸谱化的简单表述。以大家熟悉的外卖算法为例,外卖平台是一个复杂的多边市场,作为这个市场的利益相关者,用户、商家、外卖骑手以及平台方,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在此汇聚,受复杂多样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各种外在的和内在的矛盾也在此交织。不同的利益主体看待平台和算法,难免会受限于自身身份、视角和利益关切,从而产生盲人摸象般的认知偏差。作为用户,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订单送得快些再快些,同时我们又对外卖骑手逆行、闯红灯的行为心存不满,我们觉得平台只顾着效率和利益,有意无意地默许甚至纵容骑手交通违章。骑手则觉得,平台用越来越刁钻的算法,培养着越来越没有耐心的用户,推动着越来越短的送餐时间,带动着平台越来越大的商业利益。某些餐饮行业协会则公开抱怨,平台抢了门店的生意,餐厅要活不下去了。所以最终,平台成了公认的恶人,平台的算法成了想象中无所不能的坏算法。我对外卖从来都没有什么好感,以前也几乎不怎么用,但直觉认为,大家对平台的抱怨和非议不无道理。出乎意料的是,2020年初开始的疫情,竟然...
Jun 2022
抱怨微信可以有一千种理由,最容易引起共鸣的那个,叫微信太占空间。没错,在我自己的iPhone上,占用空间最厉害的,原来是照片,占用了512GB中的一半以上。但在我购买了iCloud存储服务之后,相册中的照片和视频可以实时地存储到云端,现在,占用空间最厉害的变成了微信。过去有个说法是,英特尔给多少,微软拿走多少。或者叫,安迪(格鲁夫)给的,比尔(盖茨)全拿走,用来说明软件总是会用尽硬件性能的提升,永远不会有硬件性能过剩这回事。现在有人把这句话改成了:库克给的,张小龙全拿走。不过,英特尔和微软之间,很可能曾经存在相互提携、相互照应,或者心照不宣的关系,就像撑杆跳明星布勃卡一厘米一厘米地连续35次破世界纪录,分寸、火候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手机用户对存储和性能提升的需要,是一个大趋势。第一代iPhone的存储容量是4GB、8GB、16GB。从手机用户的实际情况看,确实,库克把iPhone存储容量的上限,从64GB提升到128GB,从128GB提升到256GB,又256GB提升到512GB,最受益的很可能就是微信,或者说是微信用户。不过,不像旧笔记本跑不了新Windows,我的一部旧iPhone,跑微信仍然丝般顺滑,毫无问题。而且,微信和手机硬...
Jan 2022
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现金收购动视暴雪的新闻,给业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虽然微软不差钱,但溢价45%去收购一家近况不佳的游戏公司,还是让人倍感意外。PC时代的暴雪,那是神一般的存在。但在2021年,暴雪不但连续五年没有游戏新作问世,甚至不得不在一系列丑闻和动荡中,面对世人对其企业文化的道德拷问和法律挑战。动视暴雪的股价在一年内下跌了25%。那么,微软动用一半的现金储备,去进行一次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图啥?要知道,在动视暴雪之前,微软最大的一笔收购还是2016年以260亿美元收购职场社交服务LinkedIn,260亿美元在当时已经是天价。官方新闻稿给出的理由可以一听,但肯定不是全部。微软说:“此次收购将加速微软在移动、个人电脑、游戏机和云计算领域的游戏业务增长,并将为打造元宇宙添砖加瓦。”微软董事长兼CEO萨蒂亚・纳德拉表示:“游戏是当今所有平台上最具活力和最令人兴奋的娱乐方式,将在元宇宙平台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在阐述动视暴雪与微软牵手的理由时,动视暴雪CEO...
Jan 2022
“连接创造价值”,这是企业微信的slogan。这句话阐释了企业微信的宗旨,即专注于帮助一切组织和个人建立连接,并让他们因这种连接而受益。而我想说的是:价值创造连接。企业微信是一个已经连接了1000万个真实企业与组织,拥有1.8亿活跃用户,并服务了5亿名活跃微信用户的巨大的企业工作平台。把这么多企业与组织连接起来的,当然包括连接可能产生价值的美好愿景,但我想更重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眼前的和未来的价值。价值先是连接的原因,然后才是连接的结果。人是有惰性的,也是会算计的。比如电话,当无数部电话连接起来,形成电话网络,电话就会变得非常有用。可是,在电话网络形成足够大的规模之前,你可能还是会选择不装电话。你并非不知道连接创造价值,只不过你的目标是价值,而不是创造。另一方面,连接所创造的价值,有相当一部分归网络所有,属于网络的价值,获益者是网络的拥有者。在电话普及的早期,每个人都可以因安装电话而受益,但受益最大的,毫无疑问是AT&T。对于一个网络来说,比方说企业微信,因为它是连接价值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它也必须首先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并通过这种价值去创造连接。这里的价值可以是与微信一致的沟通体验,降低企业的接受门槛;可以是连接微信...
Jan 2022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