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愤青”现象“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愤青”同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愤青”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二是标榜爱国。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这些“愤青”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三是轻言战争。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
3d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原创-NO.1344作者:徐飞 审核:黑猫 编排:杜大大本文选自历史研习社新书《历史的荣耀》打高丽这事容易“上瘾”。唐太宗身为一代明君,常常反思隋朝灭亡的教训。当初隋朝覆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隋炀帝三次征讨高丽,以致出现“男丁不足,役使妇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可唐太宗在位期间,曾两次发起征讨高丽¹的战争。劳师远征,广征丁夫,靡费巨大,可以说是在透支唐朝的国力。还好唐朝底子硬,没有重蹈覆辙。那么,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唐太宗为什么会像隋炀帝一样,一定要置高丽于死地?难道他不知道前朝实际上间接亡于征高丽之役吗?▲隋朝三征高句丽有很多历史学者对此提出了看法,其中以唐朝要维系宗藩关系,不容他国挑战自己构建的世界体系为主。此外,还有渊盖苏文弑主、高丽违诏、援救新罗、收复辽东领土、雪隋代之耻、防止后乱、平定天下等具体原因。但是,笔者想从华夏民族的心理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01东北亚的小霸王 首先,简单介绍唐太宗征讨高丽的历史背景。据《史记》记载,在朝鲜半岛最早建立国家的是商朝的遗民箕子。武王伐纣灭商时,箕子率众东走,到朝鲜半岛建国,臣服于周朝。到了秦汉时期,燕人卫满东渡水(今朝鲜大同...
3d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原创-NO.1343作者:徐飞 审核:喵大大 编排:杜大大01大咖之间的论战1919年9月1日,一个26岁的青年撰写了一个《问题研究会章程》,提出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这些问题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以及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有的比较宏观,包括中央地方集权分权、废除各省督军、社会主义能否实施等;有的比较微观,包括不搞惩罚式教育、工人退职年薪、清丈田亩、裁军、外债偿还等。他把这个《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朋友邓中夏,后者则把这个《章程》拿到《北京大学日刊》上公开发表。 这个青年叫毛泽东,他曾在北京大学当过图书管理员。此时,他正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声称“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 他写这个章程,明显是受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咖——胡适的影响。两个月前,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中提出,“我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毛泽东看到后表示认可,他甚至在比较出国学习还是留在国内探究时,说“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
4d
常有人说我的演讲很有激情,可是今天我听了前面两位嘉宾的演讲,我觉得自己被秒杀了。尚老师、许院长他们的激情,来自对文化的热爱。文化确实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可是今天,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对它很是认同。从历史上看,1840年以后,中国面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堪一击,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就是指科学技术的落后。从现实上看,如果今天我们不能用知识很好地答出一份标准化试卷,可能就读不了好大学、好专业,找不到好工作,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的欲望。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压力,我们都知道知识太重要了。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01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死了首先,知识是无限的。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剧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庄子就说...
4d
文丨雷颐 鸦片战争时,林则徐来到广东布防,但是他完全不了解英国人,对敌情一无所知。当时谣传洋人膝盖不能打弯儿,这谣言也不知是谁先传的,反正大家都信,于是林则徐也信。早些年见外国使臣见乾隆皇帝时不肯下跪,中国人认为他不是不愿下跪,而是洋人生下来膝盖就不能打弯儿,跪不下去。▌夷夏之防林则徐的奏折上是这样认为的,他到前线看了看,发现英国人膝盖还是能打弯,所以他就在奏折中写,英国军人的装束太紧密了,从脚脖子到大腿都被绷带打得很紧,所以膝盖不容易弯曲。有人向他建议准备几千根长竹竿,双方交战的时候拿长竹竿一捅,英国人掌握不好平衡就会摔倒,而且膝盖不能打弯,一捅就站不起来了,我们就肯定赢。林则徐最初也是这个看法。 我再讲一个人。打了几次败仗后,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中英两国的深层次差距,他们觉得是指挥员不行,就派了湖南提督杨芳去打仗。杨芳到了广州后还没正式接防,第二天英国军舰就来了,他自己去观战。观战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英国军舰在水里颠簸,炮也随之颠簸,但都打得很准,威力还很大,他觉得这用的是邪术,我们要破邪术。他的方法是在在广州征集马桶,因为最脏的东西能破邪术,他还征集了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里歧视妇女,他就征集妇女卫生用...
1w
来源:Mengdie1901年初,义和团运动凉透了。西方列强攻入北京城,一度扛起爱国大旗支持义和团的清政府不吭声了。默默接受了西方列强开出的条件,包括强烈要求处死的12人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然而,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有人被处死,有人被流放,有人仅被罢官,有人战死沙场。慈禧在出逃的途中,就对军队下达了剿灭义和团的指令。义和团被灭了,那义和团的高层(被慈禧任命为义和团总指挥者,或朝中力挺义和团的大臣)怎么办?慈禧任命李鸿章等为代表,与八国联军进行谈判,外国人的条件是,义和团要灭,义和团高层也不能放过。这是件很头疼的事,但慈禧不予以果断处理,她回北京的路就难以打通。老太婆狠了狠心,终于出手了。这就是慈禧,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点,她比梁山泊人可牛多了。▲载勋1901年2月,慈禧下令:庄亲王载勋赐令自尽;毓贤正法;刚毅已死,追夺原官;甘肃提督董福祥等亦一一获罪。▲毓贤八国联军不为所动,他们认为清廷对端亲王载漪和辅国公载澜的处置太轻。一星期后,慈禧再次下令:载漪、载澜监禁侯决,其后减为发配新疆,永不赦免;刚毅虽死,但仍要给予儒家文化中最重的刑罚,即开棺戮尸;赵舒翘、英年二人,则赐...
1w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原创-NO.1342作者:徐飞 审核:喵大大 编排:杜大大革命免不了有争论。《觉醒年代》第一集,袁世凯批准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李大钊就号召同学们回国倒袁,维护共和。大家群情激愤之时,一个叫张丰载的同学就阴阳怪气的说,就凭你们还倒袁,别给国家捣乱了! 然后双方就吵起来了,吵得不可开交。张丰载说,要不是那些愚蠢的革命党,非要照搬什么美利坚的共和制度,中国早就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万不会演变成今天这不伦不类的局面。如今袁世凯力图实行君主立宪,才是真正回归到了正轨,这才是中国的救亡之策,富强之本。 李大钊气的胡子都翘了起来:“你刚才说的话,实属荒谬!” 一个坚持君主立宪,一个坚持民主共和,抛开李大钊在剧中的主角光环,我们来看一看,到底谁的主张才是对的? 01大清帝国的病根首先,我们要知道大清帝国的病根在于专制,而不是在于君主。 谭嗣同曾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荀子开创的法家学说,无限制的抬高君主的权威,强调臣民对君主的无条件服从,构成一个君权主导一切的集权社会。这种体制后来被秦始皇发扬光大,并经由...
1w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原创-NO.1342作者:任逸飞 审核:喵大大 编排:杜大大《大宋宫词》的评分已经在豆瓣上跳崖了。这部剧的名字吊起了观众胃口。想当年,周公子领衔的《大明宫词》有口皆碑,可惜这届观众不好糊弄,弹幕不会留情。不过,《大宋宫词》有一点是对的,刘娥真是一位锦鲤体质的大女主! 在历史上这位以“章献明肃刘后”载入史册的女人,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皇后。真宗驾崩后,她又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辅佐仁宗长达十一年,成为此一时期北宋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宋朝,中国文人士大夫最鼎盛的时代,也是喷起朝廷最无所顾忌的时代。按照对于宋朝的固有印象,一帮饱读儒家经典的夫子们,怎么就让一个女子堂而皇之的“干政”数十年?这貌似不符合宋代士大夫的政治理念。▲电视剧《大宋宫词》中的刘娥(刘涛饰)《大宋宫词》里为了突显刘娥的“大女主”光环,一路让她开外挂。虽然有些外挂类似于BUG,比如,有一场戏刘娥未经皇帝同意,就一把从皇帝手中抢过皇孙,让皇帝一脸懵逼!(抢皇帝的孙子哦!)电视剧里的刘娥是锦鲤体质,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毒酒喝下去都死不了,宫廷政变都能幸运立功……而历史上的刘娥又何尝不是锦鲤啊!虽然是女子,在真宗晚年的天禧政争中,她不动声...
1w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原创-NO.1340作者:逆北 审核:徐飞 编排:杜大大本文节选自历史研习社新书《历史的荣耀》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卷四十六《孙破虏讨逆传》 01孙策的遗愿 建安五年(200 年),江东霸主孙策遭仇人暗算,匆匆撒手人寰,临终之时,他将自己的基业,托付给了弟弟孙权,而以上这段话,既是小霸王临终时的遗言,也多少预告了自孙坚创业以来的东吴政权,即将迎来一场政治发展的转向。东吴高层当家人的更替,到底预示着什么呢?要想理解东吴内部发生的变化,还得从孙权的父亲说起。自黄巾军起义以来,东汉帝国四分五裂,军阀混战,其中,以江东人士孙坚为首的一支武装力量,先依附于袁术,后向东南发展,渡过长江,占领了大片土地,后来参与三分天下的东吴政权雏形,即于此时期形成。但是,由于轻敌,孙坚在进攻长江中游的江夏时被刘表手下黄祖(一说为吕公,见前文)所杀,而他的儿子孙策,则在经历了短暂的丧亲之痛后,迅速从痛苦中走出来,接过了父亲手中未竟的霸业。孙坚一家,原为江东的寒族,所以回归家乡的朴实情感,自然成为其政治事业的推动力。可是,此时孙策接手的政权当中,大...
3w
文/赵思渊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本文源自《文汇报》中国历史绵长复杂,是创作者取之不竭的宝山。但也正因如此,写史者容易迷失其中,更容易为其中的种种曲折所遮蔽。如今的写史者面对的“00后”读史者,是视野更开阔的一代中国新青年。如何在向他们传递历史经验乃至前人教训的同时,又能感受浩瀚中国历史的温度与情怀? 《历史的荣耀: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一书对此做出了探索。本书创作团队“历史研习社”由历史学科班出身的硕士生、博士生,乃至“青椒”,以及非历史学专业的“票友”构成。就他们的创作来看,有一点是共通的:尊重历史,面向“00后”讲有温度有情怀的中国历史。 “00后”一代对中国历史的认知来源空前多元丰富。一些追求流量为王的新媒体,极尽刺激读者感官,这种写作很容易陷入扭曲史实以谄媚读者的“爽”。同时,还有更多的新媒体形式影响着“00后”一代对历史的感知。例如“爆款”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就不乏以历史人物作为游戏素材。沪上史学名宿葛剑雄先生曾对此评论:“我早就说过,游戏就是游戏,只要价值观念正确,具体内容和手段不妨自由发挥。学历史还得通过历史书,不能靠游戏。我同意担任学术顾问,主要是在历史价值观方面提出意见,同时也希望具体情节符合历史时期...
3w
Subscribe to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