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 followers 0 articles/week
龙虾的大脑是等级制的,所以人类社会也必须是等级制的吗?

本文作者:Ent 我不知道你们多少人看了那个“白左女权主持人与硬核理性Jordan Peterson巅峰对决”的视频。 这个视频是英国电视台“4频道”的一个采访,一方是记者凯西·纽曼(Cathy Newman),另一方是心理学家约当·彼得森(Jordan Peterson),讨论的话题主要涉及性别差异和社会制度。彼得森认为,我们社会的众多等级差异和不平等有生物基础,所以是无法改变的。这个视频看起来很爽,很像是理性科学证据打脸的样子;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彼得森举的龙虾的例子:一只龙虾的神经系统会对它在龙虾社会中的地位产生响应,随地位高低变化而产生脑化学变化,进而影响龙虾的行为。彼得森说,人类和龙虾有共同祖先,所以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和社会文化构建毫无关系”,“人类和动物组织结构上有连续性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Fri Feb 9, 2018 04:09
造福“吃货”的小龙虾?醒醒吧!本地小龙虾都保不住啦!

本文作者:游识猷 愚蠢的人类制造出了一种能自我克隆、繁殖极快的恶魔生物,然而一个大意,这种生物就逃逸到自然界里,逮谁灭谁,血雨腥风——这种情节曾是科幻恐怖片的最爱,然而科学家们发现,这事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已经成真了。 主角就是这只看上去平凡无奇的小龙虾。 一只成年的大理石纹螯虾,图中黑线代表现实里的1厘米长度。图片来源:natureecoevocommunity.nature.com 能打又能生的怪胎螯虾 1990年代中,德国宠物圈里出现了一种新螯虾,品种不明,起源地不明。饲主们一般根据壳纹叫它“大理石纹螯虾”(Marmorkrebs),也有人管它叫“美国德州螯虾”,还有些比较认真的饲主则会写信给水产研究者,询问这种虾的学名。去信里往往会提到一件事,这种虾即使一个虾孤零零地养在缸里,也会产卵,卵也能孵出后代。...

Thu Feb 8, 2018 18:03
公鸡打鸣会把自己震聋吗?

本文作者:Alulull 雄鸡一唱天下白,公鸡打鸣时的动静搅碎过不少人的美梦。曾经有学者推测,如果在公鸡头部测量的话,打鸣声的声压级直逼130分贝,堪比飞机发动机。我们人类若是暴露在这种水平的噪音之下,短短1秒就会听力受损。那么公鸡自己是如何忍受住自己制造的噪声呢? 一群来自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决定较真一把。他们找来3只品种不一的成年公鸡,并在它们的脖子上绑上微型麦克风,位置刚好在外耳道开口附近,以还原公鸡耳里听到的声音效果。 挂在外耳道附近的麦克风,以及挂在一定距离外、鸡舍栅栏上的麦克风。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根据他们在2017年12月发表于《动物学》(Zoology)的论文,3只公鸡的实力轻松超过了前人的预估,其中一只打鸣平均声强甚至达到了142.3分贝——在这种音量下,人类内耳的毛细胞会损伤乃至死亡,导致听力受到长期损伤,如果连续听上几分钟,就会头晕目眩。...

Tue Feb 6, 2018 10:55
婴儿肥,有大用

本文作者:Morgan K. Hoke (亚得里亚海上的猪/译)“哎呀,你还有些婴儿肥呢!”这句话我在童年时代听了无数遍。无论我怎么努力,都始终摆脱不了我的“婴儿肥”。我不是什么特别胖的孩子,只是脸颊圆圆的、肚子鼓鼓的,不像我的大多数朋友那样早就摆脱这些赘肉了。“别担心,亲爱的,”我的母亲总说,“这样比较暖和,你只是隔热层稍微厚了一些而已。” 但她说得根本不对。 图片来源:esudroff/pixabay 后来,我成了一名人类学家,专门研究营养和人类的生长发育。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多长了几磅肉的人。根据记录,人类是出生时最胖的物种。人类婴儿一出生就有大约15%的体脂,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物种。其他哺乳动物中只有极少数在出生时的体脂比例超过两位数:豚鼠约为11%,竖琴海豹约为10%。即便是和我们关系最近的灵长类亲戚,在出生时也没有我们这么胖。...

Tue Feb 6, 2018 05:41
猫奴快来看看,朕眼中的江山是这样的!

本文作者:果然知道 在普通人的眼中,世界是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的。习惯了人类视角的我们,是否曾想象过,动物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又该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呢?是和我们一样能识别各种颜色,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我们不曾目睹过的东西呢? 有很多人认为这个世界上除灵长类动物以外,大家都是色盲。事实上,动物界有很多的动物都能够识别颜色。 许多鱼与鸟拥有4种光感受器,这意味着它们能够识别比我们更多的颜色,它们的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 图片来源:mirror.co.uk 蜜蜂的眼睛对低频光不敏感,比如说红光。但它们对紫外线光却比人类敏感地多。因此,它们能看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反之亦然。 图片来源:genehanson.com...

Sun Feb 4, 2018 09:14
果壳网对话BBC纪录片《大猫》导演:真实是一切的基础

本文作者:李子李子短信 最近,朋友圈和微博上日常吸猫的那群人,忽然开始萌上了一段纪录片。屏幕里那只小巧玲珑的大眼猫,并不是在家里打滚卖萌,而是潜伏在野外捕猎,并被封为“世界上最致命的猫科动物”、捕猎成功率达到60%的黑足猫。 夜晚出来捕食的黑足猫。图片来源:BBC《大猫》预告片 这段纪录片来自BBC Earth最新的旗舰纪录片《大猫》。这个拍摄了《地球脉动》《蔚蓝星球》等史诗级纪录片的单位,卖起萌来也是毫不含糊。实际上,能够拍到小黑足猫,也拜拍摄的新技术所赐:自动快门探测到了它们的动静,难得地记录下了它们捕猎的英姿。 是谁拍出了这样动人心弦的画面呢? 我和这部片子的导演聊了聊。 一个生命的侧影...

Fri Feb 2, 2018 07:23

Build your own newsfeed

Ready to give it a go?
Start a 14-day trial, no credit card required.

Create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