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资讯类移动应用的人均阅读时长是 5 分钟,而在知乎日报,这个数字是 21。以独有的方式为你提供最高质、最深度、最有收获的阅读体。
苏澄宇,动物科学 / 冷门问题收割者/看心情更新 阅读原文 鸟儿不仅在枝头上会鸣叫聊天,在飞行途中也会唱歌,这里我们叫它飞行鸣啼(Flight songs)。有科学家在 1987 年对黄喉地莺(Geothlypis trichas)做了研究,它们本身就是天生的歌唱家,看看鸟儿在飞行途中唱了什么歌。怎么记录空中鸟儿的声音呢?当时没有微麦克风挂在鸟儿身上,只能在地面用抛物面反射器(Dan Gibson parabolic reflector),来将远处鸟儿的声音记录下来。有了它大概可以听到 300 米左右范围内的鸟鸣。结果发现,在雄性黄喉地莺在枝头上只有一种鸣叫声,而在飞行途中有三种。下图中,上面是枝头上的鸣叫方式(perch song),而下面是飞行中的鸣叫方式(flight song)。下图中,记录下的三种雄性黄喉地莺在飞行途中都有相似的三种鸣叫方式,具有可重复性,可以作为信号使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鸟类之间的语言。简言之,它们是在聊天,而不是随机乱叫。那它们用这些鸣叫聊了什么?在科学家出现在它们领地的时候,黄喉地莺飞行鸣啼的频率明显变高了,说明这是对潜在捕食者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有一只鸟发现有危险的时候,就会鸣叫提醒其他鸟注意危...
10h
Luna Li,LP作者/旅行撰稿人/自驾环游亚欧/游记号2Lunatics 阅读原文 Pitt Rivers 博物馆,这座牛津大学的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是我最喜欢的博物馆。博物馆创建于 1884 年,英国陆军中将、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奥古斯都·皮特·里弗斯(Augustus Pitt Rivers)将他来自世界各地的 22000 件收藏品捐赠给了牛津大学,从而形成了以他的姓为名的 Pitt Rivers 博物馆的基础。在中文里,这座博物馆常被叫做皮特河博物馆,或皮特里弗斯博物馆。如今,博物馆的藏品已经达到了 50 万件之多,许多由世界各地的人类学家与探险家捐赠,每件展品都具有独特的考古与人类学意义,并给予我往世界更远、更深处探索的启示。博物馆唯一的入口在牛津自然历史博物馆后部的拱廊,穿过摆了...
10h
HJ·X,教师 阅读原文 1、含量低周期表中铁镍之后的元素,都无法通过恒星核反应大量生成,因为铁是核反应的能量最低的终点,放热核反应的最终产物必然是铁,所以铁之前的元素,会作为恒星核反应的中间步骤而大量存在,铁镍之后的元素则含量极低。通常认为,地球上的重元素主要来自于远古超新星爆发,因为超新星爆发时能量极为充沛,会生成一些高能物质。即便如此,离铁镍最遥远的,超重的锇铱铂金仍属于最稀少的元素。注:更重的铊铅铋钍铀,地壳含量反而高于锇铱铂金,有特殊的原因:它们是后续众多放射性元素逐级衰变的较稳定产物,所以有累积的效果。2、化学性质自然界的金属几乎都以化合物形态存在,金却完全以单质状态存在,因为金的化学性质极为惰性。所以,一方面,黄金无需冶炼,任何文明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黄金;另一方面,储备黄金非常踏实,无需担心生锈变质。3、物理性质不同于普通金属的银白色、灰白色,以及生锈后的污化光泽,金的自然状态为恒定的金黄色,美观且极易识别;此外,金质地相对柔软,方便交易过程中随意切割。更重要的是,元素不灭。某些依靠特殊结构方式而产生的价值,比如金刚石、芯片、药物、珍珠等等,都有可能用相对廉价的原料无限生产;但元素不行,任何化学合成、生物制造...
10h
赵泠,遗迹是曾经讴歌繁荣的生命留下的缺页的梦。 阅读原文 具体熬夜具体分析。「熬夜」的原意是「深夜不睡」,并不等于睡眠时间不足。人们日常用「熬夜」一词表示「通宵不睡、第二天白天继续醒着」或「深夜里忍着睡意不睡」,这往往对应着短于身体所需的睡眠时间,对身体有害,但要造成「很大」的伤害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偶尔欠一点睡眠债务、事后补上,没什么伤害。「一晚没睡」对成年人脑造成的影响可以表现为学习能力暂时下降、记忆力暂时减退;那之后 7 天间正常睡眠,可以让脑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长期睡眠不足有伤害。成年人连续两星期「每天只睡 6 小时」造成的认知影响与「连续 48 小时不睡」相当;前者在这之后需要超过两星期的正常睡眠来恢复脑功能,比后者需要的更长。晚上不睡而白天在黑暗环境中睡到需要的时长,基本上没有伤害。关于熬夜猝死:熬不熬夜,都有概率猝死,70%...
10h
卫小妖GOGOGO,关心粮食和蔬菜,聊聊美食聊聊人生 阅读原文 十多年前我刚到美国读研时,恰逢第一个节假日,我们的植物学教授查理邀请班里几位外州不回家的同学到家里做客,当然包括我啦,我不但是外州,我还是「外国的同学」。那是我出国后第一次到美国人家里做客。查理家非常漂亮,典型的美式独立别墅,有个大大的后花园。我读书的城市地处美国南部,气候有点像国内海南,温暖潮湿,植被异常繁茂,整个花园被查理和他太太打理的像是莫奈画笔下的《The Garden In Flower》。The Garden In Flower当时厨房中岛上已经有不少餐前小食和酒水饮料了,查理和他太太喊我们到院子里,说下一步我们要开始准备今天的正餐了,先要来摘一些配料食材。他们两位老人家都是植物学领域的专家和教授,德艺双馨。查理太太一边给我们讲解她院子里花花草草的品种和习性,一边告诉我们今天的主食会用到哪些香草来搭配,一种种的给我们详细讲解,鼠尾草、迷迭香、柠檬、百里香、薄荷等等,同时给我们每个人摘下来叶片,揉碎,让我们感受每种香草那种挥发性香气的不同,以及观察它们的叶片根茎,一时间我都怀疑我们根本是来查理家上植物课的。那天的晚餐非常丰盛,那些我们下午了解和学习到的香...
10h
如果你保留了现在的记忆并回到了小学的课堂上,你会怎么做? 这周很哈,最烦回答感情问题,但是就是忍不住的安全工程师 阅读原文 已经单身二十载,如今又得从头来! 阅读原文 情怀还是海归的重要因素吗? 石鹏量,留法狗、工程狮 阅读原文 情怀撑死排第四,前面是淘宝、快递、八大菜系。 阅读原文 三国还有哪些诸如「长坂坡剑圣夏侯恩」、「乌巢酒神淳于琼」之类的外号? 偏右悄悄地,踩爆了俩地雷 阅读原文 医闹祖师曹孟德? 阅读原文 刘畊宏在直播中使用《本草纲目》作为背景音乐,会存在版权问题吗? 林天旋,好想某天,我能追上逆光里的背影 阅读原文 杰伦「什么版权不版权的,只要你不找我陪练,啥都好说。」 阅读原文 有没有一张图片让你瞬间明白了什么叫没气质?...
10h
初冬,人类苛求完美受害者和完美贡献者。 阅读原文 “人类是宇宙间最高等的文明”,有以下几个可能:一.没有地外生命。二.有地外生命但没形成地外文明。三.有地外文明但没有我们高。四.有地外文明但大家一样高。“人类不是宇宙间最高等的文明”,有以下几个可能(这部分还没展开):五、地外文明比地球高,但所有文明都出不来,困死在原来星系。六、各文明间无法交流,互相隐藏和毁灭。这部分参考《三体》。七、地外文明和我们完全不同,无法被看见听见,无法触碰。八、宇宙非常和谐,神级文明比比皆是,大家庭等着地球小朋友的成长和加入。——————————以下是几种情况的分析。分析起来还是很有趣的。分析基于现有的理论。各规律宇宙通用,没有神话里传说的世界。总体论调是用已知推测未知,而不是用未知推测未知。一、 有没有地外生命生命的诞生,容易不容易?应该讲,不很难。当然这个不难,只是建立在数量大的基础上。只要形成地球差不多一样的环境,生命早晚会出现。为什么必须是和地球差不多一样的环境?其实不是必须的。...
1d
地星引力,某青少年科普杂志编辑一枚~ 阅读原文 地中海,就是这么一个很多次被海水淹没的大沙漠。按照地中海的现实情况来看,沙漠最终还是会变成大海。一、打穿地壳的计划上个世纪 50 年代,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09 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利用地震仪记录巴尔干半岛的地震时发现,这些地震波在地下 33KM 的地方传播速度突然加快,地震波波速从 6.3Km/s 突变到 8.0KM/s,这么突然的变化说明在这一深度处必然存在物质性质的突变。从这一发现开始,人们开始利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在更多的全球各地的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用炸药或其他手段制造地震波)数据支撑下,人们发现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这就是我们如今从小学就会学到的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是分层了,我们如今小学生都知道,但是百年前这还是一个新发现...
1d
Anmix H,一叶浮萍归大海 阅读原文 全书使用魔杖共 763 次,约五分之四成功,使用最多的七个人依次是:1.哈利波特:209 次;2.赫敏:86 次;3.邓布利多:60 次;4.斯内普:43 次;5.罗恩:39 次;6.伏地魔:37 次;7.莫莉:25 次。使用最多的五个咒语是:昏昏倒地,除你武器,荧光闪烁,飞来,呼神护卫。七:系列共七部哈利的魔杖七加隆韦斯莱家七个娃一只魁地奇球队七个球员魔法石最后七个关卡活点地图显示七条秘密通道穆迪的箱子有七个钥匙孔韦斯莱兄弟的金丝雀饼干七个西可多比有七双袜子独角兽七岁时变成纯白詹姆和莉莉第七年在一起哈利和罗恩各得到七个 O.W.L.s贝拉特里克斯在蜘蛛尾巷向斯内普提了七个问题七个魂器七个波特七岁开始显露魔法哈利监视魔法部入口七小时七个黑魔法防御术教师全书一共出现了...
1d
Helios学长,瑞士ETH博士| 德国工程师| 玩过科研/混过券商/爱过猹 阅读原文 氢能 vs 锂电 太极图 | 图片来源:丰田研究院,侵删碳中和政策:锂电/氢能加速中国交通领域深度转型中国近 90%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能源体系国际能源署 (IEA) 在最新 2022 年 2 月的报告《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中明确指出,中国近 90%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能源体系。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力行业(48%)、工业(36%)、交通(8%)和建筑(5%)。因此,能源政策必须推动碳中和转型。在 203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有赖于三个关键领域的进展: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国家政策是新能源行业第一指导旗帜回答这个问题,新能源三大流派:换电、充电、氢燃料,到底哪一个会是未来?首先最具现实指导性意义的是国家政策,其次才是技术路线和市场成长性。从10多年前的光伏,到5年前的锂电,再到目前的氢能源/燃料电池,每一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孵化,都离不开国家对于新能源方面补贴政策的不断输血和给投资者打的N针强心剂。如果将光伏(太阳能),锂动力电池(电能),燃料电池(氢能)年装机量的数据拉出来在时间维度对比,就会清楚的意识到,他们...
1d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