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extracted from http://www.aisixiang.com/rss.php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在现实中,人的各种行动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其实现目的的愿望就是行动的动机。因此,行动就是改变现状,而之所以要改变现状就是由于对现状不满,其中必然有对于某种价值的追求。 经济学关注人的行动,不仅要关注人究竟采取了怎样的行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对于整个经济现象才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 只有个体,也就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意识的生命体,才有目的和行动能力。人要行动,就必须思考,需要搜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做出决策。这些活动只有个体才能完成。 我们常常使用群体、集体、政府、国家等概念,说它们做了某某事,这让我们以为集体似乎也是能行动的。但这种说法只有在隐喻意义上才是对的。事实上,集体本身不可能行动,只有集体里面的人才能行动。...
1d
摘要: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内,最重要、最易波动的是中美战略军事竞斗,或曰中国和美国与美国同盟和联盟体系之间的战略军事对抗互动。美日同盟进一步加强对华备战,特别是针对台湾问题的基本局势,台海两岸间爆发战争情况下日本伙同美国的对华联合备战,已开始愈做愈实、愈做愈升级。美日就东海采取更周全的联合军事行动,并显著扩大合作范围。印太联盟创设美国主导的多维和灵活可扩的对华备战架构。印太四国互相间针对中国的军事合作愈益突出。印太联盟针对中国推进自身扩展,争取直接间接地包括作用特别重要的英国以及欧盟主要国家,并与北约密切勾连。在韩国政府允许甚而协力下,美韩同盟开始潜在地急剧趋向对华军力建设。中美战略军事对抗互动局部消停与重新紧张反复交替,将成为“新常态”。 正文 ...
1d
记者:您曾经提到现在比较文学的研究生不够理想,一个主要原因是本科阶段没有比较文学的训练。这个问题有什么解决思路吗? 严老师:谈到这个层面问题的时候,我首要申明“我不是九斤老太”。鲁迅笔下的这位老太太,以婴儿出生的重量标准认定“一代不如一代”。我信仰“进化论”,当代的青年人在对世界和社会的感知层面要比我们当学生时代领先了许多,比如在电脑的操作中我深感自己的技术竟然不如只有7岁半的孙儿,他从境外回来到我家里,打开电脑,不到半分钟就“跳墙”到我已经打不开的“Google”页面,然后就进入到他自己要的“游戏”中自得其乐了。面对后辈视域的扩大我深知自己的不如。在这样的意义上说,其实孔老夫子对世界的视域是远远不如当代任何一个正常人的感知的。但是,一个人感知层面的扩展与对“感知量”的理解的深刻性是既有联系又是不同的层面。...
2d
内容提要:人类文明进展的前提是足够多的“闲人”之间的充分交流。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发展出农业,能支持城市这一文明发展的标志和载体之后,下一步的跃进需要文字、青铜、(被驯化的)马、轮子/车子这四大发明。它们由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心和摇篮的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率先发展,文明世界边缘的中国后来居上,但这一世界之外的美洲文明等在遭遇欧洲文明之前,就一直没有走上这一台阶。中国所处的文明边缘、相对隔绝却又一枝独秀的地位,也使得华夏文明得以长期连续,使得中国长期成为文明的输出者。它也许没有环地中海文明那么丰富,但是也有其独特的方面和领先的地方。在与环地中海文明深入交流的今天,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从更广的视野下考察不同文明的得失,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不流血的激烈竞争,这才能使中国乃至人类的文明继续发展下去。...
5d
如果对人类文明的开始一端和现代一端进行比较,人类在现代的确取得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物质和科技方面。但也有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根本问题:物质文明本是基础,也的确是必须优先满足、绝不可缺的,但这基础到了现代却变成上层建筑和最高的价值目标,似乎所有成就都需要通过物质收益来衡量,人类所有聪明才智都需要投入在促进物质成就的事业上。如果提升人的控物能力和物质生活水平成为最高目标乃至全部,那么人何以为人,何以区别于动物,乃至如何区别于文明状态前的原始人?亦即:文明何以为文明? “文明”是什么? 就“文明”的概念来说,中西方对“文明”本义的初始理解并没有太大差异,均指某种开化状态,即脱离了野蛮和蒙昧状态的物质昌明、知识普及、政治秩序和精神成形的状态。...
5d
就在上一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再次强调坚决反对所谓“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涉的立场,也声称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留下任何空间。而后脚,佩洛西就欲窜访台湾,此行目的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显然,佩洛西不是第一个访台的美国政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25年前,时任众议院议长的纽特· 金瑞契(Newt Gingrich)访台,造成台海危机。那次危机之后,中美双方经过各种较量和斗争,台海关系总体平稳发展。但自从特朗普政府以来,中美关系越发不稳定,尤其表现在台湾问题上。一方面,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越发没有底线,尽管“战略模糊”并没有正式被抛弃,但美国以“切香肠”的方式促成台湾的和平独立则是非常明了的;另一方面,中国所设置的“底线”对美国没有产生具有实质性的阻吓作用。无疑,在中美关系的新局面下,为实现国家统一的总体目标,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中美关系和国家统一问题。...
5d
很高兴跟同学们一起做一个分享,现在是经济情况不太好分享的时候,情绪上怕控制不住,因为有的同学压力更大一点,有的可能少一点,差异比较大。 去年年底在定今年GDP目标时定了5.5%,当时感觉太低了,因为我们第一次掉到6%以下,5.5%明显太低。没想到第一季度就打脸了,只有4.8,第二季度0.4,1都不到。 所以第三、四季度,我估计再努力也很难实现5.5的目标,难度比较大,因为第二季度只有0.4%,第三季度要飙升太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对未来判断上,我想大家更多还是偏向于更加低迷一点。但是中国经济还是要往前走,想办法能不能第三季度提升更大一点?那问题就是三四季度我们到底怎么办? 目前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动作比较大。 ...
1w
在很多人看来,恐惧本身足以让人生畏。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职时提到:“除了恐惧本身,我们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对此,纳斯鲍姆(Martha Nussbaum)不以为然。她认为,不论是承认并主张发挥恐惧的积极作用,还是质疑且主张摈弃恐惧,简单地理解与评价恐惧都难以引导人们进行理性慎思,不利于开展有建构性的工作,不利于维护社会团结。冷静地审视恐惧背后隐含的真正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这个时代应该做的。鉴于此,在《论恐惧》一书中,纳斯鲍姆集中论述了恐惧的本质特性,通过揭示人的本真处境,说明恐惧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性的情感表达形式,如何看待恐惧关乎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传统,关乎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关乎民主社会的建构。 一般认为,包括恐惧在内的情感是行为主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反应。比如,看到草丛中有蛇状物体时,容易心生害怕,引起警觉,连忙躲避。情感的发生是如此迅速且难以自控,以至于过往的哲人大多把它看作无意识、未经深思熟虑的产物,是非理性的或不理性的。在《斐多篇》中,柏拉圖曾借苏格拉底之口,把人的灵魂比作一辆由黑白两匹飞马驾驶的战车—黑马代表情感和欲念,白马象征道德和节制。前者不断试图挣脱后者的控制,妄想成为灵魂...
2w
2021年,“元宇宙”这个词搅动了技术界与资本界关于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种种想象,尽管如研究者所说,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个像宇宙那样的科学概念,而是对数字技术所驱动和连接的信息空间的一种新的概括性描述,是一个会根据技术发展而不断增减内涵的开放性的集合概念。但作为一个容纳了各种技术可能性的“筐”,“元宇宙”这一概念承载了人们对当下技术的否思,对技术走向的关切,也再次激发了研究者对于互联网一些本质问题的思考。 总体来看,关于元宇宙的定义、应用及影响,存在着技术叙事、艺术叙事、资本叙事和学术叙事等不同方向。但无论是哪种叙事,最终都需要落脚于用户的需求与使用行为。用户的需求与行为既有一些“常量”,也有一些“变量”。这些常量、变量与技术的互动,影响着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影响着人自身的生存。用户需求与行为对技术应用空间的影响,是“近虑”;而长期的技术浸染对人的生存境遇与状态的影响,是“远忧”。面对元宇宙的发展之路,我们需要同时关注“近虑”与“远忧”。...
2w
提要:“道可道,非常道”是通行本《老子》首章的起首之句,学界对其含义意见纷纭,迄今未有定论。学者们通常认为老子之“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然而 “道”是指宇宙万物本原之“字”而非“名”。而“字”是对“名”之内涵的解释。根据老子的思想逻辑,宇宙万物的本原包含本体和作用两个方面,其本体无声无形,无法命名;其作用表现为创生宇宙万物,并作为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准则等,此作用可见可知,可以言说,故老子“字之曰道”。因此,“道”的确切含义,是指宇宙万物本原之作用;而“常道”,则指的是宇宙万物本原之本体。据此,则“道可道,非常道”的含义为:可以言说的宇宙万物本原之作用,不是宇宙万物本原之本体。从“道”之体用的角度理解“道可道,非常道”的内涵,不仅契合老子的思想宗旨,而且亦能有效解决围绕老子思想的诸多重要争议。...
2w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