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牌友,Gavin,和我比较谈得来,不过俱乐部里打牌间隙提供的聊天机会非常有限(正好轮到一桌上,并且打得够快因而在此轮结束后移至另一桌之前有几分钟空闲),所以今天特意把他约出来喝了杯咖啡,聊了两个小时,之前他提到的一些经历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仔细问了问, 记一下其中一件, 2009年维州曾发生一次森林大火,史称黑色星期六,死了173人,毁掉2000多栋房子,这事情我过去几年已经听好几个当事人说起过了,其中一个叙说时还非常动情,因为好几个他认识的人都死了或家园被毁了, Gavin也是一位受害者,房产被完全烧毁,一位家庭成员差点没命,他们拼尽全力才勉强把他救出来, 这事情给他巨大震动,他甚至觉得自己有点PTSD,从那以后,bushfire 就成了他投入很多精力去关注的事情,(他在俱乐部第二次跟我聊天的主题就是如何应付这种局面)...
1d
【2021-02-24】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pandemic 曾经引起很多商品的短缺,可出人意料的是,它还造成了一次严重的硬币短缺,去年夏天开始,很多米国商家发现自己没有硬币用来找零了,去银行也换不到足够硬币,因为短缺是普遍的,不少商家脑筋还挺机灵,知道有个地方能换到硬币:投币洗衣店,于是大家都拿着纸币去机器上兑换,然后洗衣店们就不干了,派保安守着兑换机,只许真正的顾客换,可饶是如此,他们的硬币也很快耗尽了,因为来洗衣服的顾客中,自带硬币的比例似乎明显降低了, 这里有篇报道: richmondfed.org/publications/research/econ_focus/2020/q4/federal_reserve 问题是,pandemic 让很多人改用非接触式支付工具,或者干脆网上购物了,照理说硬币需求会降低才对,为何会紧缺呢?...
1w
【2021-02-23】 经济史家里,除了加州学派那一窝之外,还有个名气很大却又特别垃圾的人,Robert Fogel,就是1993年和Douglass North分得诺奖的那位,当年让他一举成名的研究,是铁路对米国经济的影响,其结论可谓惊世骇俗:铁路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 看到这么颠覆性的结论,我很自然会以为,肯定有什么特别独到的方法揭示了某种隐藏特别深的事实吧,仔细一看,差点没把我隔夜饭喷出来, 结论怎么来的呢?他发明了一个概念叫社会节省(social savings),意思是,某一时间点,若缺乏某种技术,那么,实际采用该技术的那些生产的成本将提高多少,因而净产出会降低多少,用这种方法计算,他发现,1890年的米国,若没有铁路,GNP会比实际低1.7%, 如果只差这么点,说可以忽略确实也不为过,...
1w
【2021-02-18】 写上一个帖子时,想起一件往事,几年前,一位老友喝酒时曾提出一个善意忠告:你能不能略微收敛一下你的种族主义?我明白,他的意图是,无论我是不是真的种族主义者,不要让这些东西为我招惹是非,或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我这人口拙,反应迟钝,所以自知这种事情酒桌上说不清楚,也就没多说,今天既然提起,不妨说一说, 按当今 liberals 甚或 wokeism 的PC标准(to which I give zero fucks),我当然是种族主义者,这毫无疑问,我不打算为避免这顶帽子做任何改变,不止如此,我不打算为满足他们的其他PC标准做任何改变, 当然,我相信,避免招惹是非,或避免让人觉得我就是个是非,或许会有助于扩大读者群,带来多一点收入,问题是,当初我改行以写作为生,纯粹是因为有话要说,而且要按自己觉得最舒畅的方式说,压根就不是出于收入上的考虑,而且我完全清楚靠写作挣大钱是纯属做梦的,所以,为了能继续写作而改变说话方式,这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做的,以挣钱论,写作充其量只是糊个口而已,为了这点钱在自己最在乎的事情上受委屈?No...
2w
【2021-02-18】 今天又拉黑了一个在评论中叫嚣*黑人是劣等人种*的人,之前凡见到这种情况,也是一律拉黑,这首先是出于本能的厌恶,其次也是觉得这么说的人非常愚蠢无知,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会了解,这跟 Political Correctness 毫无关系, 问题是,Giving Zero Shit to Political Correctness, 并不意味着我要变成他们的互补物,因为反对某种东西而变成它的互补物,那你就被它牵着鼻子走了, *劣等人种*是个带有浓厚道德意味的词组,我想这大概就是引起我强烈反感的地方,对一个庞大群体做出笼统宽泛(而并非针对特定个体特定行为)的道德评判,这种做法,是我这样的个人主义者难以容忍的, 而且,即便去除这层道德意味,把劣等解读为某种适应性上的*劣势*,*劣等人种*也仍然是一种低级拙劣的说法,肿族差异当然存在,而且在某些方面相当显著,但适应性上的优劣比较只有放在特定环境中才有意义,狩猎者在精细农耕社会是有许多劣势,游动群体在定居社会也是如此,反之亦然,同理,如我曾多次谈到过的,在现代工业社会,在当代知识经济中,某些族群确有其劣势,...
2w
【2021-02-16】 从长波段看,Wokeism这个歪种是90年代以来左派所经历的一次智识大破产的结果,这次破产主要发生在社科领域,也就是和公共议题直接相关的那些学科,这些领域在90年代以前是左派独领风骚的,所以当时的左派在智力上是以同情怜悯的眼光俯视保守派的,但自那以来,他们的整个理论基础都被击垮了, 问题是,理论垮台并不一定导致意识形态破产,因为构成阵营绝大多数的外围粉丝,需要的不是牢靠的理论,而只是响亮的说辞,也就是能让他们在面对各种*为什么*时方便搬出来又不失体面的乘手答案,所以,虽然6/70年代的那种左派在社科领域已经被扫进了各种Studies,但这部分人在整个知识群体中所占比例其实很小,绝大多数都是满足于一套响亮说辞的一知半解者,他们在自己的专业可能确实表现出色,但在公共议题上运用的知识体系根本不需要有多精妙,从那座早已垮塌的大厦的废墟中捡来的砖瓦仍足以让他们在大众面前炫耀智力优越感,...
2w
【2021-02-16】 很多人都曾困惑于这个问题:为何知识/学术/技术界那么左?或者更一般而言,为何(统计上)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左? Thomas Sowell 有过很好的分析(见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哈耶克也曾有所论及,他们都说的不错,不过,他们的分析好像只覆盖了以公姿为代表的一小撮知识精英,并不能解释这个庞大(且仍在膨胀)群体中那些藉藉无名的大多数的意识形态倾向, 我越来越觉得,这事情跟地位/声望竞赛脱不了干系,我并不是第一个从这个方向考虑此问题的人,Rob Henderson 前年在 Quillette 上发过一篇文章,提出了 Luxury Beliefs 假说,但这(如果成立)似乎只适用于当代的 ,而不是一般的左倾, 依我看,与此有关的竞争要点是:对暴露自身平庸和无知的恐惧,...
2w
【2021-02-10】 @人类幻觉体验师 【人类真实幻觉】连欧洲最左的法国都看下去了!法国政届和思想界:美国正在失控的左派思想文化,和他们大学里传播的关于性别、种族、后殖民主义的思想,正在破坏法国社会的认同感和文化传统。马克龙:要警惕美帝输入的某些社会科学理论。 @whigzhou: 把它看作教派就好理解了,论盛产各种狂热小教派,没有别的地方能跟米国比,Wokeism声势虽大,积极参与人数其实很少 @whigzhou: 米国人就是太认真,那些原本懒洋洋的,半真半假的,朦胧玄奥的,滑溜造作的,最适合用来哄妞骗炮的法国玩意儿,一到米国人手里,就变成了直愣愣的蠢话和硬邦邦的耳光,所以法国人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 @whigzhou: 而且法国人那些后现代玩意儿,虽然一块块都是味道相差无几的臭豆腐,可是为了维护知识分子那点小情调,每块都要装的和其他有所不同,所以臭豆腐之间也总是保留着就相互间微妙差异进行永无休止的切磋探讨批判重构再释的余地,这些都是奉承阿谀拉帮结派卖弄风骚勾搭调情的必备道具,顺便也可以消耗掉无数瓶红酒,弄湿许多条床单……可是到了米国人那里,却变成了任何教条偏离者都要遭受无情打击的真·革命派,和米国历史上无数狂热小教派如出...
2w
【2021-02-04】 13世纪西多会修道士(Cistercians)设计的数字符号系统,用字符的四个象限分别表示一个十进制位,因而每个字符可表示1-9999之间的任何数值,非常紧凑的设计方案,图中最后一行是几个应用示例 @R档狂飙2021:看似精妙但使用起来较阿拉伯数字有何优势呢。 @whigzhou: 比(其替代对象)罗马数字有优势就行了 @殆知喵:仓廪实然后好玩耍[可爱]//@重生字幕组:修道院里吃饱撑着的[允悲][允悲][二哈] @whigzhou: 修士可不是闲人,修道院是中古欧洲规模化企业的先驱,农工商经营都很活跃,许多产业都是他们开创的,许多技术创新(比如水动力系统)也来自那里,这也是为何他们无法忍受罗马数字系统
2w
【2021-02-02】 1960年代,在委内瑞拉南部亚马逊丛林传教的慈幼会士(Salesians),觉得当地土著一丝不挂太过不雅,就送了很多旧衣服给他们,土著欣然接受,不过,虽然他们喜欢衣服的某些功能,却也对其中不便之处进行了改造:男人把裤裆部分剪掉了,女人则在乳房部位裁了两个洞,以方便喂奶,于是,教士们原本最希望他们遮盖的地方,反而变得更惹眼了
2w
Subscribe to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