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就是坚持做事、长期持有么?不完全是,或者,不是。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我所理解的长期主义,就从最近的股市投资聊起。 春节开年,都想开门红,但市场并不是这样想的,它像个春节里吃撑了并卯足了劲的弹簧一样,强烈震荡,嗯,就是大跌的意思。连续几天绿油油一大片,大家看手机屏幕的时候,都能满脸绿光。然后很多人就说,哎,为什么我一进股市就开始跌呢? 这个其实就是一个长期主义的反面案例。去年整个股市算是一个还不错的牛市,但并不是每个月收益都好,任何时候,市场都是波动的,只是向上波动还是向下波动。我去年的投资里,有些月份是亏损的,大部分月份是盈利的。既然波动,就不会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但这个市场到了去年年末,从 11 月开始,12,1月全部是向上的势头,然后春节就来了。大家发了工资,发了奖金,假期里一聊:啊,你去年投资挣到这么多钱,今年我可不能错过。投吧。很多人没开盘就把钱扔进去了,为啥呢,等着开门红啊。大爷大妈都开始跑步入场了。...
5w
这个网站是构建在 linode 上的,一直在花钱,有了公众号之后更新越来越少,还是用起来吧,否则钱白花了。 事实也是如此,看看身边的人,掰着手指头算算,喜欢阅读长文章的,也就是十分之一,加上过年,这人就更少了。电影电视长短视频播客直播等等,时间瓜分的七七八八,再加上吃吃喝喝聚聚,留个阅读的时间估计更少了。我也难得清闲,趁这个长假停下来陪陪家人,读读书、逛逛街、看看电影、拍拍照片,也挺好的。 每次过完大年,才会觉得这一年彻底过去了,为什么说大年呢?因为元旦啊、小年啊,都没这么大啊。中国人自己的春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年过完了,新的一年才能开始。也就是说,非常诡异的 2020 年终于离我们而去了。 2021 年终于来了,牛年来了,对吧,这是不是个牛市呢?我不知道,但是诡异的 2020 年却是个牛市。...
Mar 2021
过年后回到公司上班,有人入职有人离职,影影绰绰的一个念头出现在我呆滞的脑海里:公司是不是就剩一个 70 后了啊,想到这里后脊梁的汗毛竖了竖,跟蜘蛛侠似的。于是翻了翻 HR 系统,嗯,残酷的真相只有一个,是的。 遥想我在洪恩工作的时候,还是个花骨朵,青春年少,持剑四顾,眉宇苍茫,身边全是 20 出头的 70 后小哥哥小姐姐。后来在用友软件园工作,慢慢混进了总裁扩大会,发现总裁副总裁,都一水的 60 后,我是最年轻的。后来去了锤子,每周的管理会,一半是 70 后,咱也不显山不露水。直到扯了队伍做极客时间,终于,这一天到来了,我成了公司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好在那时候公司有两个 70 后,后来泰稳也长大了,40 岁以上的有三个人了,我慢慢松了口气。 结果春节转过来,我们的 70 后同事离职了,咔,退休。转身离开,风中尘埃。...
Mar 2021
伴随着世界经济浪潮和格局的改变,我司人员超过 40 岁的人数与年俱增,已经突破了 3 人大关。 现在,大家出差吃饭聊天喝两口的时候,总会一边嚼着花生毛豆,一边兜兜转转,聊到年龄这个话题,而我作为公司的最高龄从业者,主要责任就是装出一副倍感压力的样子,说点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让大家开心一下。 比如,你20 多岁的时候,觉得无所不可为。30 岁了依然一事无成,这时候想想马云 30 多岁还在当英语老师就释然了。40 的时候开始有点恐慌,但任正非也是四十多才创办的华为,心情也就明朗多了。等过了 45 岁,实在找不到更大的大器晚成者了,那姜子牙就是自己最后的心里防线。 人都会老,我自己倒没觉得年龄是回事。 我在用友集团的时候,公司总裁会里,我最小,30 啷当岁,青春年少持剑四顾眉宇苍茫。到了锤子科技,管理团队里年龄比我大的也多的是。老罗说,这个世界牢牢的掌握在...
Dec 2020
今天中午看到一篇文章,张小龙22年,讲的是张小龙从做 Foxmail 一直到微信 2019 的事情,写得挺好。虽然很多东西我都知道和听过,甚至和张小龙交流过,但每次看到他和微信的故事,总是让人很激动。 张小龙从 90 年代的程序员一直到微信 2019,经历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则创立八年多,成为国民产品,几乎代表了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侧面。这篇文章的文末还提供了一个石墨链接,罗列了作者的参考资料,极大丰富,值得大家读读。 https://shimo.im/docs/whkrJWcykkTwYDKW 做一个好产品非常难,做个伟大的产品,简直难于上青天。谁不想把产品做大呢?很多产品规模小或者最终死掉,那都是人和组织的能力不够,没有人愿意把应用做小。张小龙在文中这么说: 「其实,任何产品如果能够做大(这个意味着它有更多的用户或者平台化),那么它一定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小众的产品,是因为注定它的市场就是小众的、或者它不能做大,并不是故意想要做小,没有人愿意把应用做小。所以“小而美”会存在,有些人并没有这么多资源去做很大众化的通用的产品,它在某个领域里面去做,形态上看是小而美。...
Dec 2019
今天的题目估计很多经历过大学军训、打过步枪的读者都不陌生。你五体投地趴在地上,怀里揣着步枪,哆哩哆嗦压上子弹,打开保险,近视眼镜和眼镜后面的眼珠都闪烁着捉摸不定的光。这时候你的教练悄悄的凑过来在你耳边低语:有意瞄准,无意击发。嗯,就这句话。 什么意思呢?射击的时候,要把你的武器、身体、注意力都指向目标,全神贯注的瞄准,至于什么时候扣动扳机,不知道,这个是无意识行为,也许是某个小小的因素,让你无意间扣动了扳机,可能是风吹草动,可能是心流涌动,子弹就射出去了,能否击中目标,也是未知之数。 最近做产品,就有这种感触。 以前听吴军老师的专栏,他说到了自己出书的事。吴军老师是个科学家、计算机工作者、投资者,也是个高产高质的作者,他写的书又多又好,还不限于某个专业领域,叫好叫座,在 IT 圈子里,可以说无出其右。不过,好的东西放一起,也有个比较。在吴军眼中,他最钟意也是花费了最多心血的两本书,一本是浪潮之巅,一本是文明之光,但受欢迎程度和销量最好的,却是数学之美和智能时代。这四本书,数学之美最随意,原本就是谷歌黑板报的连载,最后重新整理成书,反而最受欢迎。吴军老师说,每次都试图用心做到最好,但最终「无意击发」,你并不知道哪本书最受欢迎,市场...
Apr 2019
打开这个博客,发现今年还没有一篇文章,那就写一篇吧。 一 上周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阿里云源代码泄露,涉及多少家企业云云,看起来耸人听闻,点进去发现是有企业在使用阿里云做代码托管的时候,private internal 和 public 傻傻分不清,创建仓库用了 internal,结果只要是登录用户都可以看到并 clone 这些代码。事实上,这三个设置不仅是惯例,internel 的注释也写的清清楚楚,但是挡不住程序员不看。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的水准会低到什么地步,也许这些人从来没用过 GitHub 和 GitLab 呢? 阿里云其实可以采用安全最小化原则,也就是常说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小化可用原则,对于操作系统来说,就是装最小化的包,没用的服务不启动,操作命令最小化,权限最小化等等。对于阿里云上的托管用户来说,internal...
Mar 2019
推荐一篇文章和服务,基于 Docker、Rancher 和 Kubernetes 构建的技术架构。 前言 我和朋友常常谈起,对于做技术的我们,这是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大到被无形的墙分割的互联网,小到林林总总残缺的工具,他们总是很难以完整的面貌真实的世界。某一天,我们也和其他同样背负着「程序员」之名的人一样,决定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去「修复」眼中的世界,而这一切,开始于一架优雅和精致的梯子…… 简介 AgentNEO 生产环境是完全 Docker 化的,所有的服务都运行在 Docker 中。这些服务包括我们的 Web 主站,Shadowsocks 节点,还有其他很多基础服务,比如 HA Kafka、MySQL、Redis、各个服务的 Healthcheck、CI/CD 所需要的 Drone、Gitlab...
Aug 2018
这些年杂七杂八写了很多东西,总会有读者问,你是从哪获取到这些知识和信息的?写了六年还不够你得瑟的,怎么没完没了了?早期写东西是因为之前的十几年积累了很多素材和想法,输出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重新去收集知识和素材、学习、进化,然后再次输出。这个阶段并不是串行的,而是并行的。大家会看到,很多习惯写作和分享的人,一般都是持续输出,生命力长的作家,作品也是一本接着一本,不敢长时间的中断。停下来容易,但是重新上路,就需要更大的驱动力才行。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坚持的原因。 很多人会说,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前提是你得有这个知识库才行,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库呢?估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我也有,办法虽然很土,对我来说还有些效果,分享给大家。 收集知识对我来说大概有两个阶段,开始的时候目的性极强,比如想学习...
Jul 2018
左耳朵耗子在极客时间开了一个专栏,写了快一年了,文章中涉及了很多计算机经典图书。我们的运营妹子整理了一部分出来,是为(上),我看了一下,大部分自己也读过,确实是好书。一并推荐给大家。 必读书籍清单链接地址: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793 关于读书,我为微信读书写了个寄语,写完发现,字写得不如原来好看了,很显然是写得少的原因。以前上学时很强调练字,字写得难看了会不好意思。现在都无纸化办公了,面试很多九零后的时候,发现简历上的字写得像小学生。 这时候,一般字挺拔的,我就录取了。
Jul 2018
Subscribe to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