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的语言 也没有新的方式没有新的力量 能够表达新的感情不是什么痛苦 也不是天生爱较劲不过是积压以久的一些本能的反应情况太复杂 现实太残酷了谁知道忍受的极限到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这是时代的晚上的歌词。今天听了一期播客,说的是崔健新书发布了新书《崔健诗歌集》,我马上就下单了。然后想到了这首歌。在这个时代的晚上,你能做什么呢?多读闲书。 有了新公司,我置办了一个巨大的书架,各种各样的书源源不断的运进来,同事调侃我买书不看。不看,摸着也高兴啊。我现在手边上就摆着《照片的历史》《羊男的圣诞节》《旅行的艺术》《佛祖在一号线》《爱的阳台》《镜头之后》《一瓢纽约》,还有二爷倍加推崇的卡尔萨根的《宇宙》,过两天还会多一本《崔健诗歌集》。 ...
Sep 2022
最近朋友圈看到几篇谈中国 To B 软件产业的,比如中国软件公司为啥做不出产品啊,投资人前几年投了很多 To B 赛道的技术创业血本无归啊,等等,好像中国软件企业这么多年一直活在上个世纪一样。 我们的知识星球里也有用户提问: 之前看直播, 有几个大佬老师 都提到 Salesforce 是一家很牛的公司, 甚至能和Google 比肩, 但是他们都没说到底是怎么个牛法。查了两个半天, 感觉就是个有些成绩的普通软件公司啊。请教池老师, 这家公司到底牛在哪? 我在 To B 软件行业工作了近 10 年,借着这个问题,聊聊我对 To B 软件的看法。 对于星球的用户,查了两个半天发现 Salesforce 是个有些成绩的普通软件公司。从我的角度看,你可能没有发掘到有效信息,另外对「有些成绩」,我们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吧。...
Jul 2022
设计简单并且具备生命力的产品并不容易。2012 年,龙哥说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龙哥想恭维一下产品经理,其次,要做简单的产品。 上帝制定了世界运行的规则,这些规则都很简单。大约在 1605 年,开普勒就发现了行星的移动遵守著三条相当简单的定律,这就是著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这是咱们高中学习的,想必读者也已经忘的干干净净。但是,如果你是个产品经理,要记住,世界的规则是简单的,简单的才是美的,有生命力的。到了我们有能力做产品的时候,也不要把事情搞复杂。 自然的、简单的、有规则的产品,才会自我传播,才会被用户推荐给用户。 晚上收到了四卷冲扫出来的照片,其中有一卷漏光了。回北京的时候,我特别想拍官厅水库的风车,于是把车停在水库的边上,拽出那个腰平取景的胶片相机拍摄,不知道挂在哪了,居然卡吧一声,后背暗盒打开了。这可是不得了的事儿,就是说,暴露在光线里的底片,成了废片。我手忙脚乱,赶紧合上后背检查,也没发现是咋打开的。...
Jul 2022
今年开始,我开始像模像样地做 CEO 和公司的创始人,这几个月实践下来,我感觉和当时带极客时间团队的感觉几乎一样,聊天讨论吃饭设计写作等等,大家依然有频繁并且平等顺畅的交流,略有不同的是,人多和人少的区别,会多和会少的区别。我们一周只有一个正式的周会,这得益于我们人少。 不过就我和创始团队的尿性,以后人多了,会也不会多。 公司初创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事情考虑的事情比较多,比如: 1、人员招聘,全职和兼职,比如:财务行政人员、产品经理、运营、工程师等2、公司名称和商标设计。公司注册3、确定投资人和投资金额4、公司股权结构设计5、创建财务账户6、拟定投资相关的各种协议7、投资款入账8、个人社保和工资事宜9、办公场地选址、装修10、知识星球内容规划和储备11、企业知识星球创建,财务账号对接12、运营计划13、创建阿里云账户,搭建基础开发环境14、迁移...
Jun 2022
之前我的朋友 Selina 在 InfoQ 的写作平台发布了一篇文章叫做《一个值得推荐的人才测量标准》,文中介绍了左耳朵耗子总结的一个标准,很有参考价值,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读这篇短文。 我自己看过一些大厂的人才标准,或者是他们招聘的标准,今天总结一下,因为大家对 P 系列比较熟悉,就用 P 来指代,其实这个标准是偏产品和业务的,并不专指技术人员。 P6,主要职责是交付产品,准确理解需求,形成产品设计方案,通过沟通和协调完整的把控产品,实现落地过程及时交付,最终实现用户价值。 P7,就需要把控全局,清晰定义问题,对需求有深刻理解、判断和拆解。对技术的应用有较强认知,形成有创造性的方案。以影响力协同多团队,实现所主导产品线的规划落地并推进持续迭代。具备基本的成本和收益意识,从客户,合作方的角度思考产品价值和做出判断。保障产品的投入产出效益。主导产品线,实现用户体验和产品数据有效提升。...
Jun 2022
今天我和老沈做了一次对谈,后续会放到播客和我的知识星球里,收获还挺多的。老沈是 Tower 的创始人,后来产品卖给了 Ones,自己加入了飞书团队,现在是飞书的产品副总裁。 我做播客,一般会写个大概的提纲,然后循着一根主线聊,聊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的灵感。如同我们在一个森林公园转悠,突然发现曲径通幽,不同的枝桠、花草和颜色纷至沓来,美不胜收。这就是让人惊喜的创作过程。 和老沈聊的过程中,很多内容让人惊喜,比如为什么 Tower 不做移动版本,为什么 Tower 不收费,关停另一个项目 知人 HR 系统的考量是什么?卖掉 Tower 的形态是什么?进入字节半年,啥具体业务也不做,这是什么神操作? 特别多有意思的话题。 我觉得老沈从一个执拗的创业者转变成了一个产品的掌控者,至于这个产品是不是属于自己,没那么重要了,他更加看中平台上的空间,飞书的总裁也给了他足够的信任,这很不容易。...
Jun 2022
最近在家时间比较多,没地方拍照片,于是看了不少摄影相关的资料,比如《一生的凝视》《传奇布列松》《马格南世纪经典》《20 时机》《无畏的天才》《我们这一代》等等,当然,做为一个准器材党,我还在阅读《顶级摄影器材》这样的书籍。 热爱并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这往往意味着奉献和创作。爱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都需要付出你自己拥有的资源,比如时间、金钱、热情等等,大部分时候,更多的热爱会形成创作,比如拍照片、画画、作曲、演唱、写作等等。很多人会说我热爱运动,但如果你只是瘫在沙发里用手指在屏幕上做点戳和划动运动的话,那只能说明你热爱刷手机,并且处在一个非常低级的阶段。 高级的热爱是什么?比如老罗喜欢手机,于是人家自己做了好多款。这叫热爱,虽然没成功,但很高级。 我热爱摄影,但我做不了相机,我可以欣赏摄影作品,也可以自己创作影像,我还可以去了解摄影的历史……所以我最近还看了很多视频博主的...
May 2022
晚上回到家吃了点夜宵,本来打算直播一会——基本上直播就能带来星球转化——转念一想,哎,老想着成功干嘛?就好像我们的智力不足以应付不追求成功的生活似的。于是我就开开心心躺平读书了。 墨问西东 4 月有一个漂亮的开局,成功启动了基于知识星球的内容产品,也开始和大厂商有些商务合作,产品的底层开始构建。公司启动,不仅没花投资款,还有不少盈余,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算是个本垒打。 进入 5 月,喧嚣散去,好朋友们送的花篮也撤了,大家开始踏踏实实做内容,做商务,做产品,这是我喜欢的工作状态。这个时代,着急也没用了,日拱一卒,一步一步进入深水区,找到自己的本质和价值,基于此构建能够服务用户、员工和股东的数字花园,不亦说乎。 最近着急读书,四五月份输出太多了,估计写了有十几万字,直播十几场,播客也聊了七期了。人短期输出太多,会有陷入某种惶恐之中,这时候必须要有更充沛的输入才行,就像人们居家久了,看不到别人,就会慌,人需要相互灌溉,读书也是一个道理,得和书里的内容常见面。...
May 2022
有用户在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之后,挺苦恼,怎么努力,也是中上水准,问我咋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刚好看到雷军的一个视频。雷军这些年取得的成就可谓有目共睹,谈到自己的成绩,他对记者是这么说的,聪明的人,优秀的人,勤奋的人,太多了,轮不到你成功。怎么办,顺势而为,找到自己的风口。这也许就是风口说的起源。 那怎么顺势而为呢?需要判断、选择,需要运气,但我们今天不聊这个,我想和你说的是,大部分人都是老实人、普通人,要接受这一点,然后再去努力,就比较容易做到自洽。 是的,别人很好,但我也很棒。你纵然精彩万千,但那是你的生活,而我,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每天有一个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都很快乐,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也很棒。 这就是我要送给你的话,在能够养活自己,照顾好家人朋友的情况下,快乐地过自己的生活,就是一种意义。...
May 2022
提问:池建强老师,想请教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如何积累认识常识与规律。经常会听到说没一点常识,不知道他是什么规律,从而产生畏惧。我自己很早也想着看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的书来提升这一方面的不足,但实际情况积累下来的很少,书很系统专业,看的吃力消化慢积累成自己的就更少了。 回复:「很早也想着看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的书来提升这一方面的不足」,那为什么不看呢,其实常识就是通过这些系统的科学理论积累起来的,我们并不一定要去看那么专业的书,比如《简单逻辑学》《事实》都是讲逻辑学入门的。薛兆丰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小岛经济学》是经济学入门书籍。心理学推荐《社会心理学》第八版,这些书大部分微信读书或得到上都有。花一年时间把这些读完,你看看有没有积累。 另外我强烈推荐你读读李海鹏的《佛祖在一号线》,是李海鹏的随笔集。写的巨牛。...
May 2022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