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PKM)的過程中,蒐集、整理、組織學習到的資料固然重要,但第二大腦要有效,更關鍵的是筆記下自己的經驗、記憶,乃至於自己實際的行動流程,甚至是在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情緒感覺。因為資料、知識往往是中性的,很多時候還是他人的,如果要能變成「自己」可以反覆輕鬆使用的內容,那就要進行實驗與測試,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加進來的就是屬於「自己」真正的經驗,只有能掌控這樣的經驗,我們的第二大腦系統才會成為未來可以有效重複使用的記憶。而想到要記錄執行過程的經驗、情緒,通常我們想到的是「寫日記」。但是往往我們的日記在寫的當下感動萬分,寫過之後迅速遺忘,未來需要的時候更是無法拿出來使用,或是在破碎的日記中仔細一看都是一些重複犯下的錯誤與反省,彷彿日記只能是一種紓壓心情的循環儀式。為什麼會這樣?又怎麼改變這樣的情況呢?這篇文章,推薦大家在...
4d
AI 在文字表達上的發展令人驚艷,像是「Notion AI 筆記實測:自動用中文寫報告大綱、會議待辦、行銷文案」這樣的工具更是如同雨後春筍般爆發,甚至可以做到幫我們針對一個具體問題,寫出一篇四平八穩的小短文。當然,看起來很厲害的 AI 工具背後也會有一些問題,例如 AI 給出的知識答案不一定正確(甚至常常看起來很認真地說一個完全錯誤的答案), AI 的思考比較缺乏創意的想像,乃至於像是報告、論文寫作上面臨的寫作道德等等。不過, AI 寫作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修正、輔助,應該是無庸置疑的。而知名的翻譯工具「 DeepL 」,這兩天也推出了他們最新的測試產品:「 DeepL Write 」,用 AI 來「輔助」我們完成更簡潔清楚、正確無誤的英文(德文)寫作。「輔助」的意思是,「 DeepL Write...
2w
時間管理的很多焦慮,來自於自己想做、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只工作上的任務希望依照時程完成,也希望把生活、家庭過得精采,還要認同自己的價值。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時間不夠、精力不足,於是「好像」天平總傾向某一端(通常是被他人要求的工作那端),而另一端的任務處理得七零八落,衍伸更多問題,或是某些很想實現的目標只能不斷的被太累、太忙等原因拖延。所以常常在時間管理相關的課程、講座中,最容易被問的問題,很多朋友想要達到的目標之一是:「工作、生活(如果加上"自我實現"更好)怎麼平衡?」背後大家想解決的是天秤的某一端(當然,有時候是天秤的兩端)如何能夠更有時間、更有體力、更有動力的去推進呢?在 2023 春節過年前的這一篇文章,就針對這個尤其在年初更容易被提出來的問題,就工具、技巧、心態的不同角度,分享一下我的作法。我和胤丞老師在「高效人生商學院」...
2w
透過已經頗為成熟的語音輸入自動辨識文字功能,我們可以在寫筆記、寫文件的時候擁有更多的彈性,很多時候也確實能夠節省時間。而現在有非常多種不同的語音辨識輸入工具可以選擇,其中支援繁體中文,甚至結合可以自動輸入標點符號的選擇也不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內建在windows 11 系統當中的一個好用的語音辨識輸入工具。最近因為把我使用了快 5 年的 Surface 筆電,換成新的機種(自己很喜歡這樣子的觸控螢幕結合輕薄筆電的方式,所以這次換新筆電的時候,依然還是選擇 Surface 系列),也就在新筆電中自然的升級到 Windows 11 。摸索 windows 11 系統的過程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功能,就是它可以支援繁體中文的語音辨識輸入工具。(這是我在原本的 Windows 10 系統中還無法支援的)(另外還可參考:利用免費...
2w
時間管理中有工具的技巧、管理的方法,但快樂、動力、情緒與成就感的管理也很重要。最近全部單元剛剛正式上架的「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因為有 31 個單元,超過 10 個小時的課程總時數,讓我可以盡情發揮,所以我在其中第四章節「啟動防彈原子習慣」中用了 6 個單元的份量,討論了習慣問題、動力問題、情緒問題,乃至於快樂與成就感等等問題。那麼,為什麼建立一個更快樂的生產力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呢?經過了很多年的生產力研究,一開始我對各種數位工具的功能、理論的方法技巧很有興趣,但慢慢的注意到我們要在這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工具確實能提升效率,但也會因為額外的功能或技巧導致時間不是花費在真正完成任務之上。雖然我不認為時間管理、工作生產力是可以透過立定志向與下定決心來完成,但不可否認心態的調整確實很重要,一方面我們聚焦在實踐,但另一方面透過實踐來修正自己的心態。而到了這幾年,我又意識到如果要讓自己的生產力工作流程是可以持之以恆的,減少半途而廢,不僅要能夠實踐,更要得到需要的滿足,那麼就需要解決情緒上的快樂、動力、成就感等等內在需求。所以在迎接...
3w
Evernote 最近的功能更新的頗為頻繁,而且透過無縫更新,讓電腦、手機、網頁端的不同軟體可以更快的擁有一致的新功能。這幾天我看到的一個實用的更新,就是 Evernote 終於加入這兩年來筆記軟體最熱衷的「反向連結」功能。所謂「反向連結」,就是當我在 A 筆記中插入一則 B 筆記的連結後,我可以在 B 筆記獲知這則筆記也被 A 筆記所用。例如我在「防彈筆記書籍專案」中插入了一則「執行線上導讀會活動」的子任務連結,來到「執行線上導讀會活動」的任務筆記中,我可以利用「反向連結」看到在他的母專案筆記是「防彈筆記書籍專案」。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Evernote 的新功能:「反向連結」,並分享一下應用案例。並且,也比較一下像是 Notion、 Obsidian、 Logseq 等筆記軟體中的「反向連結」還有什麼特殊功能。自動反向連結的用途我們什麼時候會在一則筆記中,插入另外一則筆記的「連結」呢?可能是因為...
3w
在工作上有時候我們需要為任務設定截止日期,或者當他人交付我們任務時直接給我們訂了一條死線,無論哪一種 Deadline ,這時候太逼人的截止線會累死自己,太遙遠的截止線讓人現在沒有動力去做(太無解的也是)。訂出「有效」的死線、截止線是一種藝術,而且面對不同專案會有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情況,所以我不敢說精通所有設定截止線的技巧,但畢竟在職場工作十幾年,還是有一些屬於我自己的經驗可以分享。就像去年(2022 年)我個人推出的兩個產品:《防彈筆記法》書籍、「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剛好有兩種不同的設定截止線需求。《防彈筆記法》的書相對沒有來自外力的額外要求,我需要自己負責,意思是我可以在任何時間完成,那麼我要如何設定出有效的截止線,是讓自己會有動力去推進,而不會死線一延再延,最後變成不斷拖延的目標呢?「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又是另外一種情況,有來自合作單位的時間要求,某個程度是對方訂出了一個截止線,而我必須在截止線之前交付出產品。這時候要如何知道這個截止線是可行的?如果可行的話又如何真的可以如期完成呢?近期在我和趙胤丞老師一起合作的...
4w
要如何寫下一個想法,才算是真正的記住,而且有辦法在以後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使用呢?這應該是很多喜歡寫筆記,熱愛研究筆記工具的朋友,常常午夜夢迴時會拿出來自問的問題。一個資料轉換成任務筆記的思考練習我最近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一次類似的思考練習,今天這篇文章就從這個真實案例出發,跟大家分享我如何把資料變成有用任務的設計邏輯。這是某一天晚上,我在七點多的時候到基隆的田寮河某一段路上處理事情,平常我很少在這個時間到這個地點,所以那一次開車過去時,發現原來平常日的這個時間點,河邊還有一些停車位,附近停車場也還有空位,並且看起來人不會太多,但有一些不錯的餐廳依然在開門營業。於是我冒出一個想法:「今天晚上的田寮河邊很適合找間餐廳吃飯並散步。」這只是一個簡單想法,我當下很想要記下來,又很怕隨手寫下來,就算記在數位筆記中,但會不會以後忘記時也根本沒有機會拿出來使用呢?於是我當下做了一個自己常常在課程中分享的思考練習:「把要收集的資料,轉換成要執行的任務。」"今天基隆田寮河邊的晚上六七點,還有一些停車位,適合吃飯散步。"這樣的想法只是一種資料,就像我們從各種地方收集來的資料一樣,這種資料要記下來不難,但亂丟在筆記本中,很容易變成淹沒在大量資料中的無用記事。那麼這...
4w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輕鬆有趣的線上小工具,可以幫你把孩子畫的人物塗鴉,變成做出各種動作的動畫。而且這個「Animated Drawings」線上服務非常自動化,只要上傳小孩的塗鴉圖畫,他就會自動偵測人物,自動加上動畫節點,我們只要選擇人物想做的各種好玩的動作,系統就會幫我們快速生成動畫影片。當孩子看到他們畫出來的圖案變成栩栩如生的動態人物,一定會很開心,值得爸爸媽媽們玩玩看。開啟「Animated Drawings」,也不須註冊帳號,首先上傳自己的塗鴉圖片,可以拍張孩子畫圖的照片即可使用。接著圈出想要製作成動畫人物的範圍,圈選時包含其他東西也沒關係,等等都可以自動消除。然後「Animated Drawings」會偵測出範圍內的人物,如果覺得他的偵測沒問題,就只要按下 Next 即可。下一步是自動畫出人物的臉部、四肢等動作節點,如果你覺得「Animated...
4w
我自己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很注意寫筆記的重要。與其擷取一整篇文章,不如擷取一個一個自己閱讀過的段落,並且加上自己理解的筆記,要使用的待辦清單。與其把一段影片直接收集,不如註記一下哪一段落裡面有以後自己真正需要的內容,這樣之後拿出來使用時,也就不用重看一次文章或影片。擷取整篇文章、整段影片往往不能算是真正的做筆記,囫圇吞棗的結果反而讓資料很多但消化不了,最後資料庫就變成難以整理與使用。今天要介紹的「 Glasp 」,就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筆記「輔助」工具,他最好的用途不是做為一個收集網頁文章或影片的資料庫(雖然他也可以做得到)。而是可以幫助我們一邊閱讀文章、觀看影片時,隨手快速保存文章、影片的「重點摘要」,記住重點來源,之後可快速跳轉到文章與影片的「特定段落」,並且可以把這樣的重點摘要很方便的匯出成自己需要的筆記內容(...
5w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