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季度的安全新闻汇总。今天这篇比较长,有些俺认为不那么重要的新闻,就没有放进来了。★隐私保护◇【输入法】的隐私风险《输入法会“背叛”我们吗? @ 南方周末》一位受访者对南方周末记者描述,几天前朋友家要换马桶,她微信回信息说了自家用的牌子,下次打开手机 WPS 时,开屏广告就成了京东马桶。“这种 N 年不提的话题,不可能这么巧吧?”她怀疑是输入法泄密。根据 Mob 研究院数据,2020年搜狗、讯飞和百度三家输入法占据了国内市场九成的活跃用户,其中搜狗占有率最高,54%。2020年9月,腾讯全资收购了搜狗。易观一组数据表明,中国第三方输入法的活跃用户在2019年达到7.71亿。输入法已成网民刚需。输入法会获取哪些信息......梳理三份隐私政策,输入法软件可能收集的用户信息有11类,涉及调用的手机权限有12项。◇大规模用户数据泄漏《谁在倒卖我的简历?...
1d
上一篇博文(计算机网络通讯的【系统性】扫盲)发出后,有多位热心读者提供反馈,俺更正了几处错误(包括笔误),并补充了若干图片。在此表示感谢 :)★引子 最近几年,已经有多位热心读者在博客留言,建议俺发一篇博文谈谈【新疆人权问题】。就在上一篇博文,还有某读者提到类似建议。由于俺手头没有足够多的资料,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写这方面的【原创】博文。 最近一个季度,“新疆人权问题”已经演变为严重的外交对抗,并延烧到其它一些领域。俺正好借此机会发一篇《每周转载》,有助于列位看官更多地了解此事。 提醒一下: 由于真理部的严厉封锁,【墙内】媒体不可能有新疆的【负面】报道。因此,如果你只看墙内的媒体,你的信息来源是【严重单一化】滴。 为了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本文汇总的外媒,包括了【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的多个国家。 由于本文转载的外媒报道比较多,俺分为几个章节。大伙儿可以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背景介绍 考虑到有些读者可能不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俺先贴出相关的背景介绍。◇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2021年新疆棉花争议事件...
2w
近期老是在写政治博文,又有两个月左右没写技术博文了。某些技术型的读者,背地里肯定骂俺太懒。今天搞了一篇内容特别长,信息量特别多的。喜欢看技术博文的读者,可以慢慢消化。★本文的目标读者 今天这篇的标题是“扫盲”,也就是说:即使那些完全不懂 IT 领域,也不懂通讯领域的读者,依然能看懂(至少能看懂一部分)。为了做到这点,俺会尽量使用通俗的比喻,并适当加一些示意图。 另外,就算你已经比较了解网络通讯领域,本文中提到的某些部分,也可能是你所不知道的。也就是说:懂行的同学,看看此文,也会有帮助。 本文的标题特地强调了【系统性】——俺希望这篇教程能帮助读者对“计算机网络”这个领域进行系统性学习(何为“系统性学习”?请看这篇教程) 为了做到【系统性】这个目的,这篇教程很长。俺开博12年,这篇的长度估计能排到前5名。建议大伙儿慢慢看,不要着急。★基本概念 为了足够通俗,俺先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信道(channel) 这是通讯领域非常基本的概念,肯定要先聊聊它。 通俗地说,信道就是“传送信息的通道”。◇信道的类型 首先,信道可以从广义上分为“物理信道...
4w
前一篇博文《“水门事件”以及尼克松下台的经过》发出后,经过热心读者的反馈,俺又补充了若干内容,并更正一处明显的错误。在此,对这些热心读者表示感谢 :)★背景介绍 缅甸在去年(2020)举行大选,执政的“全国民主联盟”(简称“全民盟”)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胜利,军方背景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惨败。军方高层指责选举舞弊,要求“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宣布选举无效。而“选举委员会”反驳了军方的指责,认为选举有效。 比较讽刺的是——有多个国际组织指出:缅甸2020年的大选,确实有【不轨】行为,但这些行为来自【军方】。比如:“禁止(信奉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投票”,比如:“恐吓那些批评军方的人士”...... 也就是说,军方对大选动了很多手脚,依然惨败。在缅甸议会上院(民族院):“全民盟”赢得135个席位,而(军方支持的)“巩发党”只得到12席;在缅甸议会下院(人民院):“全民盟”赢得255个席位,而(军方支持的)“巩发党”只得到30席。这个选举结果让军方高层很恐慌,他们意识到:“全民盟”才掌权一个任期(5年),民意就有如此大幅度的上升。如果让“全民盟”继续执政,“巩发党”更加会被边缘化。于是捏,就狗急跳墙。 2月1日,就...
Mar 2021
由于疫情的缘故,今年春节比较特殊。俺在2月上旬和中旬降低了在线活动的频率,导致上一篇博文基本没有回复评论,很抱歉:(★引子 前不久,正值川普的第二次弹劾案,网上有一些相关的讨论。俺看到很多人犯了低级错误(比如经常看到有人说:尼克松被弹劾下台)。今天这篇博文,可以澄清某些误解,也有助于大伙儿更深刻地理解美国的政治体制。 另外,俺在美国2020大选前发了一篇《美国政党简史(上)》,这个“简史”俺打算写“上/中/下”3篇,到时候肯定会聊到“水门事件”。由于是“简史”,俺不可能在其中详述“水门事件的过程”。单独写一篇“水门事件”的博文,好处是:未来俺写“简史”的时候,只需要简单引用一下今天这篇博文。★尼克松的政治生涯(理查德·尼克松) 为了深刻理解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的行为,有必要先聊聊尼克松的从政经历。◇早年经历 尼克松早年是众议员,曾参加众议院的“非美活动委员会”。该委员会从1945年开始成为常设委员会,主要负责【反共调查】。“非美活动委员会”最著名的调查案例是1948年的“希斯间谍案”(希斯曾是国务院的官员)。该案的调查由尼克松大力推动,堪称尼克松在政坛的成名作。凭借“希斯间谍案”一举成名后,尼克松于1950年竞选参议员并...
Feb 2021
超过一季度没发《每周转载》了,今天赶紧发一篇,聊聊2020年的网络热词“内卷”。 本文转载的文章,很大部分来自【墙内】网站。为了防止这些文章将来被真理部“和谐”掉,俺对每篇转载的文章都标注了“网页存档”的链接。★何为“内卷”?《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 @ 澎湃新闻》(网页存档)(编程随想注:以下是该报道的部分摘录,段落内部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2020年,可能没有第二个人类学术语比“内卷”更加出圈了,它本来是人类学家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的概念发明。现在则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人们可以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识别出内卷,可以说是从幼儿园一路“卷”到职场、连婚恋也可以“卷到天上去”。 澎湃新闻请到了人类学家项飙来谈谈内卷,今天的内卷和它在被发明之初的含义有什么区别?我们又如何描述当代生活中的内卷? 人类学家项飙非常擅长使用比喻和日常观察来深化和细化我们对于概念的理解。他把内卷描述为一种“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他更是站在人类...
Jan 2021
每年一次的“周年庆”又到啦!根据历年来的惯例,俺在“周年庆”当天(或前后一天)进行【博文汇总】——把历史上的博文按照分类罗列出来,方便新来的读者了解旧博文。 顺便说一下: 今天同时也是【维基百科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维基百科”是俺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给俺带来了很大帮助。也祝贺它20周年大庆。★对【新读者】的几项说明 在切入正题之前,先插播几条说明——主要是说给【新读者】听。◇俺【无法】处理每一个“读者评论” 在2013年或更早,俺基本上可以做到——回复每条读者评论;但如今,评论实在【太多】,无法逐一回复。 在这里给大伙儿道个歉——俺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列位看官请多包涵。◇尽量【别】给俺写邮件 最近几年,俺很少处理邮件(理由同上)。 由于评论是【公开】滴,能被大伙儿看到,所以俺优先回复评论。 如果你有【重要且紧急】的邮件发给俺,建议你在发邮件之后,再到俺博客最新的一篇博文中,用【留言的方式】提醒一下。◇对读者评论,俺回复的频度会比较【随机】 首先,俺如果比较忙,回复读者评论的频度自然会降低。 其次,为了降低安全风险,俺采用尽可能【随机】的方式回复评论。以免朝廷的走狗摸清俺在线活动的规律。比如说:俺有时候会连...
Jan 2021
自从2019年初开始每季度发《近期安全动态和点评》,今天这篇的长度创记录了(确实有很多内容要聊)。 准备这篇汇总花了俺好几个晚上,再加上元旦假期要陪家人,最近10天都没有上线回复评论,很抱歉 :(★隐私保护◇人脸识别《房地产公司利用人脸识别,判断客户身份 @ Solidot》南方都市报报道,多家房地产公司的售楼处利用人脸识别识别客户身份,并据此给出不同的报价。一位中介称,每当新楼盘上市时,房企一方面会花大量费用做营销宣传,吸引潜在购房者,另一方面也会找各种卖房平台作为“分销渠道”,让渠道帮忙招徕客户。如果购房者是看了房企宣传前来买房,叫做“自然到访客户”,说明房企的营销费没白花;如果购房者被渠道中介带上门,就属于“渠道客户”,房企要给予中介一定的“好处费”,即提成佣金。过去,房企销售与渠道中介抢客户的“混战”经常发生。而人脸识别,就是为了帮助房企判断某个购房者是什么类型、是谁的客户,佣金应该发给谁。报道称,没有被系统记录下来的首次到访客户其下单的房屋售价最低可以便宜【数十万元】。 编程随想注: 很多天朝网民觉得“隐私泄漏无所谓”,他们真应该看看这篇报道。 “隐私保护”直接关系到【数十万】的购房差价——这就是【隐私的代价】!...
Jan 2021
前一篇博文在12月4日发布,俺直到12月18日(上周五)才开始回复评论。很抱歉 :( 主要是因为:最近2周新增了69本科普类书籍。由于这些书都是【首次】分享,俺要为每一本书写“简介页面”(这个工作量蛮大的) 在本文发布前,俺已经去前一篇博文回复了4轮评论。今明两天如果有空,俺也会去前一篇博文把某些遗漏的读者留言再回复一下。★关于“科普大类” 最近几年,经常有热心读者建议增加“科普大类”。因为俺比较懒,一直拖到今年,惭愧。本来想在3季度动手,结果那段时间比较忙。还好,总算在2020年结束之前,把这事儿给办了。 “科普类”包含的领域(学科)很多,相关的电子书也很多,不可能一次全搞定。俺这次的策略是:每个学科的多个分支,都稍微上传一两本。这样一来,大伙儿可以看出俺归类的【层次结构】。假如哪位同学认为俺的“分类结构”有不合理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另外说一下科普类书籍的【格式】: 俺要尽量避免“在短时间内的【上行流量】过大”(这种网络流量特征会增加俺身份暴露的风险)。所以,如果某本书俺手头有不同语种不同格式的多个文件,这次先上传文件尺寸【最小】的那个。等到明年1季度,俺再陆续补充同一本书的其它格式。 截止俺发这篇博文时,180...
Dec 2020
上一篇博文发出后,俺连续很多天没有回复评论区——在忙着整理“科普类电子书”(“科普类电子书”的同步密钥,在本文末尾公布)。 然后准备这篇博文,又花掉好几天。为了避免“线上静默时间”超出14天,在本周一,俺已经回复了一轮评论。★引子 今天这篇是呼应去年的最后一篇博文《时间与人生——跨入本世纪20年代的随想》。 2020年只剩下一个月了,大伙儿不妨回顾自己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同时对照一下上述这篇博文。应该会有一些感触吧。 另外,比较凑巧的是:到目前为止,俺累计已经写了【700篇博文】——今天这篇的副标题就源于此。 今天这篇博文的内容非常多,而且会大量引用之前的旧博文。如果你是老读者,并且对旧博文都已经非常熟悉。阅读这篇应该不会花太多时间(半小时可以搞定)。 反之,如果你是新读者,或者是对旧博文【不】熟悉的老读者,阅读完这篇(包括其中引用的旧博文)会花比较多的时间,至少【几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你只用很短的时间(小于半小时)看完这篇,犹如狼吞虎咽,营养没法吸收。★回顾 为了纪念本博客已经写完700篇博文,请允许俺先回顾一下本博的历史——这是为了增加后续章节的说服力。◇博文【数量】的变化 再有一个半月,就是本博客的【12周...
Dec 2020
Subscribe to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