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十天的春节出游圆满结束,今年过了一次别样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便抛开一切家务,带着一家人以及两个舅舅家一行共计11人,去昆山酒店过年,并从大年初二开启苏北之旅。 有人说苏北是苦寒之地,其实有些片面,一路上我们与麋鹿亲密接触,与丹顶鹤共舞,感受千年盐都兴盛之地,漫步淮阴方寸之间,在吴承恩故居与齐天大圣偶遇,在狼山顶上眺望长江,品鉴各地淮扬美食,江河鱼鲜,乐此不疲。 特别要夸一下车马之一的特斯拉,十天一共开了1600多公里,长途自驾毫无压力。此行线路冷门,所以游客稀少;天寒地冻,但是兴致不减。疫情以来三年都没有正经自驾出游过,这次是解封后第一次长途自驾,很开心!期待下次家庭出游! 未完待续……
2h
农历新年将至,给博友们拜个早年,祝各位兔年大吉,健康顺遂! 今年也是我建立博客的第十周年,值得庆祝一下~
3w
这奇怪的、讨厌的、无厘头的一年终于走到了尾声,还是要来博客写上几句,感觉才完整。12月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是待在家里的,原因自然也是众所周知,阳了。12月18日下午2点左右开始发烧,第二天睡醒烧就退了,没有吞刀片的感觉,基本上就是鼻塞流涕和咳嗽,也就是18号在床上躺了大半天,第二天早上醒来退烧以后就又开始做家务了,算是比较短的病程。看着隔壁博友的年终总结,还是一样丰富多彩,让我不禁想要翻翻自己的相册,看看这一年究竟做了些什么,因为在没翻相册之前,唯一能够让我第一时间就想到的,竟然是今年一年什么也没做,劲做核酸了。 是的,我的小本本上都记着呢,今年我一共做了132次核酸,从3月开始就密集地做,尤其是4月和5月,基本上天天在做。最后一次做核酸是12月15日,因为第二天我要去医院给儿子配眼药水,5天后的12月20日,官方发布进入医院不再需要核酸了,变态防疫政策终于停止了。...
Dec 2022
发烧了,38.5℃ 12/15日,周四,大家还正常上课上班的,周五女儿学校就网课了,接着儿子学校也网课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阳了。 12/16,周五,在家办公,孩子在家上网课,烧饭收拾得不亦乐乎,感觉在家里待着等病毒来袭也很笃定,堂哥中午送来了几盒布洛芬,更安心了。 12/17,周六的清晨,女儿单管核酸结果在取样后19个小时终于显示了,而且显示的是【阳性】,大大的两个红色的字,显得有点讽刺,因为在新的政策出来前,似乎从来不显示阳性的,而只是一直显示检测中,无论如何,我家的第一只羊出现了,靴子落地了。 随后女儿开始发烧,38.7℃,头疼,体乏,网上说的喉咙疼倒是没有出现,看来可能是南方毒株。小朋友挺坚强的,下午在床上睡了几个小时,晚上还爬起来做作业了,看来也是个爱学习的毒株,哈哈。...
Dec 2022
12月1日修缮一新的张园重新对外开放,和朋友一起去逛了逛。张园坐落于市中心茂名北路南京西路交界处附近,媒体宣传的文案铺天盖地,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而我从一个单纯的城市探索者的视角来说一说再游张园的感受。 灰墙红砖,干净利落,再加上统一设计的logo,各种高级感扑面而来,历史遗迹配上现代渲染手法,真是美不胜收。 这几年历史保护建筑重修以后引入商业的模式越来越多,从淮海路的新天地开始,就一波又一波地出现这类旧房动迁改造,修旧如旧的地标,前一阵子新开的苏河湾万象城旁边也有一片类似的。不过张园的名气可能更响亮一些,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我确实也不太了解这块,通过一些公众号,我了解到张园在晚清时算是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张园只是个简称,全名是“张氏味莼园”,因当时无锡商人张叔和曾持有过这块园子,所以取名为张园。据说霍元甲在这里比过武、上海第一辆自行车就是从这里开始骑行的、又比如第一个室外照相馆也开办在这里等等。1911年1月15日,上海各界还在张园举行过剪辫大会,可见其社交地位的重要性。1918年以后张园的娱乐活动功能逐步退出,地块被分别出售,随后就建起了若干的石库门供人居住,变成了民居。最近这100多年...
Dec 2022
把菜单栏里的“魔法厨房”改成了“三餐四季”,源于这个周末在家做菜有感。魔法厨房显得太浮夸,不接地气,三餐四季平淡简约,确为日常,所以就改了。 最近平时工作日我其实也做饭的,但就晚上一顿,因为是下班后到家做的,所以基本上都是快手菜,也不讲究摆盘之类的,尽快开吃是王道。周末就不同了,很多时间折腾,当然更要拍照记录下来。 这篇文章里的配图都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在家做的几个主菜,看上去是不是还挺不错的?尤其是我上周刚入的不锈钢长方形盘,特别称心。之前我都用不锈钢盆子的,但其实盆的话,不太容易平铺,尤其是码味的时候,并不是每一块肉都能均匀码到,换了这个样子的不锈钢盘子,特别方便备菜。两天周末摆弄下来,成就感满满,尤其是孩子们说好吃的时候,开心盖过了劳累。 ...
Nov 2022
公婆11月3日回老家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并不是短暂地回,而是回去长期修养一段时间,因为婆婆刚刚化疗结束,需要静养。 先生是家里的独子,公婆在我女儿出生的前几天来上海,一转眼已经13年多了。这十几年来他们每年也都会回老家几次,但都是比较短暂地休整,随后又来帮我们照顾孩子,任劳任怨。我自认为是个不太计较的人,和公婆同一屋檐下,虽生活习惯不太相同,但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矛盾。平时公婆和我们楼上楼下可分可合,可是厨房只有一个,所以平时的主理人以公婆为主。这次公婆回家,清理和带走了很多他们在厨房里的用具,我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又重新成为自家厨房的主理人,不禁有点激动! 下厨房这件事情大概可以从当年新婚以后说起,因为结婚以前的我是滴水不沾的。新婚伊始对下厨充满了好奇,当时买了很多工具,西式中式统统拥有,但折腾热络了一阵子就安静了,因为有时做出来不好吃没人捧场,有时做多了又吃不完浪费,于是厨房和那些工具们一起,渐渐变成了摆设。后来公婆来了,厨房又重新热闹起来,我偶尔参与其中打个下手,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样子,尽管有些烹饪方式和厨房布局我并不太赞同,但既然是吃现成饭的,就不要再多啰嗦了。...
Nov 2022
上周秋高气爽,于是和老爸骑行了20公里,在苏州河沿岸逛了一大圈。苏州河经过最近几年的建设,已经越来越美了,不仅河道干净了,商业也各种各样,各具特色。比如,头图上的这个1000棵树,出自THOMAS HEATHERWICK的设计,位于苏州河普陀段,清水混凝土和景观园林的巧妙融合,早在17年建设的时候我就来拍过照片,现在建成了,才刚刚有空来看看,不过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涉及不好看,有点阴森,可能是这个原因吧,所以商家在一个个水泥墩子上加装了蝴蝶结,看上去喜庆一些。 另一片商业也是最近新开的,位于苏州河西段,苏河湾万象天地,主打的巨物装置,整个商业分为东里和西里,巨型的艺术装置特别吸睛。只是现在的商业,我都怀疑是否真的盈利,感觉都是亏损的状态,没有太多的人气。新开的商场,去一次拍拍照,凑个热闹,就基本上不会去第二次了。
Oct 2022
前几个月我自己瞎折腾,把博客的字体和主题弄坏了,归档也没了,加上如今这副此起彼伏疫情管控的死样子,真的实在是沮丧。昨天王同学帮我博客修好了,一切又回到了原来应有的样子,我开心极了,也去逛了几位友邻的博客,尤其是老虎先生今天白天发给我的消息,和秦大叔今天在我博客上的留言,我觉得还是得更新下去。 国庆长假家里蹲,没什么特别的活动,看了一场舞台剧《繁花》。疫情三年来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看戏,48小时核酸附体,走进剧院,真的是久违了。根据金宇澄的知名小说《繁花》编排的舞台剧,这次是第二季,其实早在今年五月就应该在美琪大戏院上演的,但因为封控的原因,延后了,我这才有机会在第二次重新开票的时候抢到票。 金宇澄的这本长篇小说很有意思,不知道各位是否看过,这本书在被创作的时候就直接带入沪语成分写成的,所以上海人读起来会不由自主地用上海话心中默念,于是这部舞台剧也理所当然地用上海话演绎。原本我还有点担心会不会演成滑稽戏,因为印象里只有看滑稽戏时才用上海话说的。看演出的时候倒还好,毫无违和感,反而觉得很亲切,知名小说+本地演员加持,非常棒的演出。舞台布景也挺喜欢的,上海话更加衬托人物性格,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潘虹客串...
Oct 2022
很久没更新博客,主要是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各种管控越来越多,没意思。 今天下班回家停好车,一个小时后下楼倒垃圾,发现车子背上蜘蛛侠到访,(⊙o⊙)哇,很难得如此完整,赶紧上楼拿了相机下来拍了几张。 博客的Theme被我弄坏了,字体不满意,可也不知道怎么弄,最近真的没有心情写字,连手写的日记也耽搁了很多天,暂时躺平摆烂吧……
Jul 2022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