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有用,但是有趣
36 followers 0 articles/week
元代文人为什么那么“丧”?

的的元延祐三年(1316),一位47岁的大叔从监狱里走出来,迎接他的朋友说,朝廷刚刚恢复科举,你又错过了。又错过了,不过一年,科举这条路似乎躲得就是他——黄公望。这个一辈子没当成官,最后出家的道士,因为一卷《富春山居图》名扬海内外。如今《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分隔海峡两岸,画幅颜色简单,皴麻点点,一副暗淡的秋日景象。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还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哒哒哒敲碎了汉人的梦,你从此沦为四等公民,成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从前的背景,清零,随着科举被废,从前学的知识,在这个政权下也清零。被后世评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也没能幸免。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黄公望出生在江苏常熟城内一户姓陆的人家,取名陆坚。七八岁时,父亲早逝的他成了寓居常熟的温州籍老人黄乐的继子。黄乐家境富裕却无子,九十岁高龄的老人见到继子时,高兴得叹道:“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改名黄公望,字子久。黄公望黄家经济宽绰,黄公望自幼按照宋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习通经作诗赋,通晓儒家经典,除此之外,还涉及绘画、音律与填词谱曲。如果不出意外,他会考取功名,学而优则仕。对,如果意外能在预料中...

Thu Aug 10, 2017 08:03
日本七夕:从传说到现代

文:风满蜃气楼“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里这几行诗句,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作为早期记录牵牛星与织女星的载体之一,它比《诗经·小雅·大东》里的句子更深入人心。“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说的不过是天空中两颗星星的存在,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遥远的星宿间拟化出一段凄美爱情,人们才开始在深邃的夜里仰望星光、若有所思。一、流入东瀛的星辰传说如果说神话系统的生成反映了早期环境中的人类信仰,那么日本神话故事里极少出现星辰这一特征,则反映古代日本人对其兴趣缺缺,同时也成为牛郎织女传说源自中国的一个佐证。传说内容无需赘述,但它究竟是在何时流入日本,据日本学者中西进推测,路径可分为两波:第一波发生在7世纪以前,随织布机的引进流传于庶民阶级的生活中;另一波发生于8世纪,以宫廷贵族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奠和诗歌雅宴为媒介渐渐流传开来。奈良时期的宫廷贵族慕唐风,作汉诗吟咏“七夕”,这种雅集便和乞巧仪式一起成为定式。平安中期以后,在菅原道真的提议下,日本一度废除遣唐使,开始重新审视本土文化,迎来国风文化的鼎盛时期。此时,农历七月初七在宫廷内举行“乞巧奠”已成习惯,其中既包含对牛郎织女...

Sun Aug 6, 2017 07:41
恭喜两宋结合,可你是否知道韩国有同姓不婚的习俗?

沈持盈 我还真的不知道今早一起床,被《太阳的后裔》两位主演宋仲基和宋慧乔的婚讯刷屏。也难怪,谁都喜欢看金童玉女的童话变成现实。可是作为一个主打有趣知识的公众号,我们来强行刷一波科普——你知道韩国其实有“”同姓不婚“”的习俗吗?作为韩国年度神剧之一的《请回答1988》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也赚够了无数观众的眼泪。该剧主要展示的是30年前韩国的风土人情,对中国观众来说,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有着相当的距离,片中一些特定年代的习俗也就自然引起了观众的兴趣。(《请回答1988》剧照)《请》剧中有一个颇为值得一提的细节:情侣成宝拉和成善宇同为“成”姓,却囿于韩国的传统习俗与当时律法,导致无法结婚。这一幕对于年轻的中国观众来说,似乎显得有些荒唐可笑。但“同姓不婚”的确是韩国古已有之的传统习俗。在韩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相同姓氏者或为近亲,不得结婚。韩国社会同姓者甚多,有调查显示,在韩国,光是“金”、“朴”、“李”三姓民众就分别占全国人口的20%、15%和8%,兼之韩国地理面积狭小,同姓者的确有很大可能是近亲。近亲结婚一方面不符合伦理,古语有云“不娶同姓者何,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将近亲结婚视为一种兽行。另一方面,近亲结婚往往导致后代患有遗...

Sun Jul 30, 2017 08:22
她是银妃吗?一幅清宫旧藏美女图引发的谜题

清朝覆亡后,故宫对外开放。而其中的糊涂账是很多的。一些考据做得非常不严谨,还经常出现以讹传讹,造谣传谣的事。有些事放在今天,基本同炒作无二。但事情也都是一体两面,至少为历史爱好者们,提供了不少想象空间。比如如下这件:清宫旧藏的《乾隆妃簪花图》这幅工笔画像是清宫旧藏的《乾隆妃簪花图》。图中汉装美女,作“当窗理云鬓”状。原作中没有文字,宫中档案也没有记载。这种缺少记载的美女图,历来都是历史八卦者最爱。既然雍正珍藏的一堆美女屏风,还能被网络写手脑补成穿越女,那么1931年《故宫周刊》里的集体YY,也就是正常的了。那段文字大体是说:这张簪花图,原本放在一座插屏里的。插屏的一面是它,另一面就是乾隆像。宫里有传说,这位美女是乾隆宠妃,就是不知道名字。柴萼几年前在《梵天庐从录》里记载说,乾隆有位银妃,特别得宠,她的画像有两张,《晚妆图》被日本鬼子买走了,这张是《晓妆图》。东陵遭窃后,在乾隆陵寝里,发现一具汉族女性的尸体。画中穿汉服的妃子像,只有这一张,因此画像中当为银妃无疑。银妃……不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2》里头上吊自杀那位吗?《铁齿铜牙纪晓岚2》里的银妃然而这段考据让我忍不住想吐槽:槽点1:如果说和乾隆画像放一起,就算是乾隆爷的妃子了,那我的照片...

Wed Jul 26, 2017 08:10
我理解的藏人和藏文化

以前写游记或文章,零星涉及过一些对藏人、藏文化的感受,现在把这些综合起来,写完整一点。第一个问题就是,藏人、藏文化有没有独特性?其实很多学者脑子里都没这个概念,他们默认人都是一样的。比如搞藏学的某大牛,喜欢写“XX关于藏族的想象”……也有不少小学者学他,已经成了一个流派。这是后现代的套路,已经不会探究真实是什么了,只会研究想象。但这对社会公众没什么意义,他们需要了解真实的层面。就像网上流行过的那句粗口: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很多到藏地旅行过的人,都知道藏族老乡的淳朴善良(好像也不乏在川藏线上被小孩讹了的,我没走过川藏线)。但我觉得这也不算特殊,只要是受外界影响少、比较原生态的地区,都有这种特征,汉族也有。1930年代,有个美国传教士在安多藏族牧区传教,整天和部落藏人混在一起,回美国后成了藏学家,写过很多书。他有过一个总结,藏人思维特点就是充满自相矛盾:“……强烈的自相矛盾感,与古怪的敬畏、以及愤世嫉俗的意向交织在一起……这是大多数藏族所共有的。”他的游记小说,经常表现这种自相矛盾。比如某次,他和一个当地著名的老强盗骑马出行,路上遇到了一位少年活佛,被从家里接出来、正去往寺院(我考证,这是当时的拉卜楞贡唐仓活佛,来自若尔盖辖曼部...

Mon Jul 24, 2017 08:05
1918年,爱因斯坦化解了科学史上最大的人质危机

1918年,时光与天才尚未在爱因斯坦的脸上结为联盟。他宽广而智慧的额头上还没有射出标志性的白毛,他还不怎么爱笑,他还要花几十年才能学会在镜头前吐舌头。相反的,这段时期的爱因斯坦是四十不到却异常憔悴的男人,眼中没有了昔日的闪光。在爱因斯坦乘坐有轨电车前往柏林国会大厦的那天,他看上去就像一个努力寻找食物来维持生活的贫民——和这座城市里每个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的,疲惫不堪的人一样。从有轨电车的车窗向外望去,爱因斯坦或许会想到四年前德皇威廉二世向协约国宣战时的场景。那时整个柏林陷入了沸腾,热血青年们欢呼雀跃,姑娘向排队出征的士兵们献上飞吻。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地等待着胜利的消息,忘记了战争总会有失败的一方。欢迎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先是自告奋勇的愤青被扔进凡尔登绞肉机,当国家发现愤青差不多用光了,开始把强行征兆来的键盘侠(在那个时代应该叫海报侠)推进索姆河的地狱,然后是工人、农民、手艺人……无数年轻人的生命像垃圾一样被倾倒在几乎静止的荒谬战线上。那些许诺“身许家国心许你”的姑娘们如今成了无依无靠的寡妇,她们开始流着泪诅咒战争,流着泪在日夜轰鸣的兵工厂中生产炮弹,然后用这些炮弹制造另一个流泪的寡妇。你的炮弹又会杀死谁的爱人?相比于连篇累牍的政治教科书,...

Sat Jul 22, 2017 08:55

Build your own newsfeed

Ready to give it a go?
Start a 14-day trial, no credit card required.

Create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