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其实没那么高
17 followers 0 articles/week
生于西藏唐卡世家是种怎样的人生体验?

我问:“是在描绘西藏的颜色吗?”他答:“不,是心的颜色。”对,是心的颜色。风物君语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每当忆及那辽阔的雪域高原,耳边不经意地回放起仓央嘉措的诗,眼前不自觉地浮现着八廓街上朝圣的信徒。对,还有那群在岁岁年年里“指语菩提”的人们。他们在线条中寻觅信仰的力量,在布局中隐匿精神的守望。卡朵·旦增平措(以下简称旦平),一位被粉丝们亲切称为西藏“金城武”的85后唐卡艺术家,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丹巴绕旦之子,西藏勉唐画派第四代传承人。择一事,终一生见他第一面时的样子。初在拉萨师专见到未穿藏装的旦平,头戴黑色棒球帽、身着白t牛仔裤、手拎棕色旅行包,我还以为是被高原热情的阳光晒黑了的汉族人。熟络起来加了微信后,偶尔见他圈里直播画唐卡的视频,开始对这个时尚、帅酷的藏族唐卡世家传承人愈发感兴趣。回京后我打电话给他:“Hello,西藏‘金城武’,balabalalalala……”他说:“快别这么叫我了,让金城武听见,他会气死的。”炭笔勾线,旦平朋友圈的视频...

Wed Aug 16, 2017 07:50
错过它,上博“大英展”5个小时的队基本算白排了

赵老实 我还真的不知道正在上博举行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有一件展品特别值得驻足观看。它摆在那里,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雕塑,但其实已经困扰宗教学者100多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它就是密特拉屠牛神像(Tauroctony)。上博“大英展”中的密特拉屠牛像看过《达芬奇密码》的朋友肯定都对小说电影里面所使用的符号学工具有所了解,通过一张画的构图竟然可以延伸出那么多丰富的想象,成为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路径。而解读密特拉屠牛神像的难度,远远在《最后的晚餐》之上。先来看这个雕塑。跨在一只白色公牛背上的是密特拉神(Mithras),他是一个戴着帽子、披着披风的年轻人。他左膝顶住公牛的腰背,右腿紧紧夹住牛的臀部,右脚踩在牛的后蹄上。左手紧紧地掰起牛头,右手上的刀刺进了牛的身体。在牛的侧方,有一只狗、一条蛇和一只蝎子,它们正死死咬住这只牛。密特拉屠牛雕塑或者壁画,是罗马帝国密特拉教的标志。就像基督教堂必有十字架、佛寺必有佛像一样,密特拉屠牛也无一例外地被放置在密特拉教的圣所——太阳洞中,接受教徒的朝拜。德国境内的太阳洞内除了这次大英展中的单一塑像,一幅完整的密特拉屠牛像还应该包含着一个带着月冠的女性头像象征着月亮、一个发出光...

Mon Aug 14, 2017 10:37
马奈:一幅画的隐喻

进入七月,上海的空气像被焖蒸过似的,走在街上昏昏沉沉,不闷声的知了声嘶力竭在叫。虽然家里离公司很近,只一条街的距离,但惺忪疲惫就像长在睡眼里,没一天能在按下闹钟的那一刻就起身洗漱。在这样闷热的夏季,连叹口气说热都嫌着累。常常觉得印象派画家能消暑,大概是因为他们总是能在迅疾的一刻捕捉下热烈的场景,就像在急驰的列车上欣赏大海和森林,在冒着金光的湖泊边看见飞鸟掠过水面,和喝着柠檬金桔汽水的夏天般配极啦。文/樹也《工作室的午餐》(Luncheon in the studio),1868提起马奈,大多数人映入脑海的就是当年备受争议的《草地上的午餐》,或是《奥林匹亚》。但我却意外对这幅《工作室的午餐》(Luncheon in the studio)有好感。大概是因为每次看都能一口气在脑海中演完年度悬疑或情感大戏,又或者仅仅是因为这画面中有道不明的熟悉感。抽着雪茄带着帽子的绅士,沉思地撇过头去,似乎正要开始他长篇的教育演说;端着咖啡壶的女人在后面凝视着前方,不苟言笑似乎有些担忧。而撑着桌子的男孩双腿微微曲着,脸上稚嫩桀骜又有点严肃的表情让人不禁纳闷,他在想什么?而左旁的椅子摆着像来自中世纪的头盔和剑,一只黑猫蜷着在舔自己的身体。那是1868年夏天,...

Fri Aug 11, 2017 11:03
艺术中的强奸:“英雄”强奸传统

对于大多数艺术史学家来说,“强奸”这个词汇所意味的就是普桑(Poussin)的《萨宾斯的强奸》(Rape of the Sabines),或提香(Titian)的《欧罗巴的强奸》(Rape of Europa),或就是一些类似于这样的描绘,其中肇事者是希腊或罗马的神祇或英雄。这种类型的图像,就是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所说的 —— “英雄”强奸。“英雄”强奸受到相当程度的关注。霍斯特·詹森(Horst Janson)的文本介绍了9个强奸场面,除了一个例外,其余都是“英雄”类型。弗雷德里克·哈特(Frederick Hartt)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讨论了七个强奸画面,所有的都是“英雄”场景。不仅在本科的教科书,就是学术出版物所聚焦的也都是“英雄”的再现。即使是当代的修正研究,例如玛格丽特·卡罗尔(Margaret...

Thu Aug 3, 2017 07:55
画中的色、影、光:用4幅画浅学色彩学

伦敦的嘈杂繁华浮躁,让人觉得恐惧。然而,那里的文化艺术时尚的氛围,又让人无法抗拒。有人笑我连基本的画派知识都不懂却能说去对伦敦没有什么深厚感情,只想去国家美术馆泡上一天。然而美术馆中各种免费活动和讲解岂止是一天能参加完的。每天上午11:30和下午2:30都有免费的一小时导览,而且每次讲课的老师和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艺术小白也可以跟着专业的艺术家去学习欣赏美术馆中的世界名画。2017年7月8日(周六)上午11:30的讲解老师是在馆中工作了20多年的艺术家,本期的主题是‘色彩原理(colour theory)’,在光与色中去了解欣赏画作。绘画作品中光线和颜色非常重要,国家美术馆为了在更好的展现作品效果的同时能更好的保护画作,近年来美术馆更新了智能玻璃屋顶,并逐步将所有灯光换成可以调控的LED灯。玻璃屋顶上的遮光板会随着日光强度自动调节到最好利用日光的角度,当光照不足时才会启用适合亮度的LED照明灯。national...

Tue Aug 1, 2017 09:40
为什么拉斐尔风格可以统治西欧的学院派艺术?

翻译肯尼思·克拉克爵士《观看绘画》书中拉斐尔《捕鱼神迹》赏析。走进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大展厅,看到这里存放的拉斐尔系列壁毯草图,你就会向往更高级的生命存在。(再说,这些草图与西斯廷礼拜堂中的壁毯尺寸大小相同,本来也是为那里设计的。)刚开始看也许感觉不佳。我们总是不够冷静,或者不够坚强,难以付出努力。我们希望能离画面更近,这样才能体会到在外面习惯了的、现代的兴奋感,我们坐在这里,心里是充满敬意的无聊,从一幅到另一幅,看着这些伟大的、闪着釉光的矩形画面,等着发生些什么。对着《捕鱼神迹》看上几分钟,某些事情发生了。也许它不是最大的草图,却是最容易感同身受的,同时,画面中的光影效果让我们回想起此前的赏画体验——画中的鱼也许来自透纳,水中的倒影大概是塞尚画的。我们的眼睛扎了进去,我们的身心开始获得力量和满足,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开始全力以赴,投入欣赏高贵风格(Grand...

Tue Jul 25, 2017 07:34

Build your own newsfeed

Ready to give it a go?
Start a 14-day trial, no credit card required.

Create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