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资讯类移动应用的人均阅读时长是 5 分钟,而在知乎日报,这个数字是 21。以独有的方式为你提供最高质、最深度、最有收获的阅读体。
小时候过年的哪件事让你念念不忘? 两老儿辩日,『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查看知乎原文 真的太久远了,久远到我都记不得是哪一年了,只记得那时候我们家还没搬进楼房,而是住在砖瓦房子里面 那年冬天怪冷的,雪下的很大,那时候的老天爷可不像现在这般吝啬,下个雪犹犹豫豫的,最后下个小雪就潦草收场 特别是大年三十的晚上,雪下的尤其大。那天我在家里面吃年夜饭,突然听到门外邻居家的“哥们儿”喊:下雪啦下雪啦 我立马放下了碗筷,冲到了家门口,打开门一看,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天上也在下着鹅毛大雪 我冲到门外,没有打雪仗,也没有堆雪人儿,而是直接背对着地上的积雪,躺在了雪地里,躺了几分钟,记得后来是我妈妈出来给我拉回家的 还记得回到家里之后,我妈一边用鸡毛掸子弄我身上的雪,一边骂骂咧咧的“批评我”,我爸和我爷爷奶奶就在旁边看着笑话我...
2d
中科院物理所,没错,我就是那个物理所。 查看知乎原文 变硬应该是纸张耐折度下降的表现,变硬的纸张手感应该更脆,相较于正常纸张,更加不耐折叠。 纸张是由纤维交织形成的层状、多孔的薄形材料。在纸张的制造中,打浆和上网可以使纤维在纸浆中均匀分布,同时将纤维的羟基暴露出来。上网之后,还要经过脱水、压榨、干燥、压光等过程。纸料在脱水过程中逐步形成湿纸幅,纸料脱水交织成形。随后开始压榨,通过机械压力排出水分,实现结构的固化,这个过程中,羟基形成氢键。压榨后,纸幅干度在 40%左右,然后还要经过干燥,除去剩余的水汽,使干度达到 92%-95%,这时,氢键充分结合并获得稳定结构。 因此,干燥的纸张是由纤维组成的多层网状结构,纤维之间靠氢键连接,不过,大部分氢键是纤维内部的羟基形成的,下图是纸张的结构。...
2d
南行兮,有苦吃苦,有糖吃糖。记录风俗,理解诗书,把人间味道讲出来。 查看知乎原文 涉及楼阁亭的文章很多,有王粲叹登楼,有杜牧讽阿房,有欧阳修的醉翁亭,有苏轼的放鹤亭,有苏舜钦的沧浪亭,有刘基的阅江楼,松凤阁……不计其数,但是能借楼阁,表达胸臆,在古今的前后照应中,几乎以同样的叙事方式,又推陈出新,超脱自己的现状,抒发一种“高级”的思考,摆脱简单的感性感慨,寥寥可数。其中,王羲之在晋人南渡以后,盛宴之下,写了兰亭;王勃在驱逐出京以后,写了滕王阁;范仲淹在新政失败以后写了岳阳楼。这三篇几乎是一样的模板,但又有不一样的情怀。最值得放在一起比较学习。 《滕王阁序》的行文逻辑和思想架构在整个古文史上可以说是承前启后,承的《兰亭集序》的前,启的《岳阳楼记》的后。从王羲之到王勃,三百年才出一篇这样的旷世文章,从王勃到范仲淹,也是三百多年才出一篇这样的旷世文章。...
2d
梨知 查看知乎原文 华蕉的话灭绝完全有可能,但不至于以后再也吃不上香蕉,因为还可以培育别的品种。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大部分都是华蕉,基本覆盖了全世界。) 而且香蕉灭绝这事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上世纪初以前,人们普遍种植的叫大麦克香蕉,是一种三倍体植物,它种子完全退化,肉多皮厚,适合远距离运输而且口味非常棒,远远优于现在的香蕉。 后来一场大规模的黄叶病感染了大麦克香蕉,这种病通过土壤传播,作用于香蕉根部,被感染后香蕉基本还没成熟就死了,即使没死、结出的果实也非常小,最可怕的是黄叶病至今无药可治。 再加上大麦克香蕉是无性生殖,根本无法变异出对疾病的抗性,短短 30 年内,大量种植香蕉的农民被迫弃耕,很多依靠种植大麦克香蕉的公司都破产了,大麦克香蕉几近灭绝。 后来人们才又培育出了新的香蕉品种:华蕉,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香蕉。短时间内,华蕉全面取代了大麦克香蕉,并在各地种植。可惜的是,华蕉的的口感远不如大麦克香蕉。...
2d
成湯咸,我当高卧百尺楼,尔曹自可轻去就。 查看知乎原文 本质上来说,老天爷给黄河的这个地理条件,就是很容易改道的。 但近两千年黄河改道渐趋频繁,特别是近千年来黄河决溢的愈演愈烈,却基本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本回答「第〇章」叙述黄河改道的自然因素;「第一章」讨论黄河改道的人为因素,首先梳理黄河历代改道的历史,从而分析其人为的影响;「第二章」是总结。 〇.黄河改道的自然因素 先来看看黄河整体: 黄河 地理学家把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是黄河源头到内蒙古托克托县(上图浅蓝部分),中游是托克托县到河南郑州(上图宝蓝部分),下游是郑州直到入海(上图深蓝部分)。 黄河上、中游大多流经峡谷之间,两岸都是高山,河道稳定,改道也较少。但下游就不同了,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没有两岸山地的约束,所以黄河的漫溢改道主要发生在下游。...
2d
也说,知乎17万关注盐选作者,专业、有趣。 查看知乎原文 应该和中国北方的广阔耕平原与大规模农耕条件有关。 你以为的欧洲面包——洁白软糯、香甜酥松,就是现在蛋糕房里的那种。 其实,大部分我们看到的面包都是“日式面包”,欧式面包这两年已经进入中国比日式面包更硬,少糖,少黄油,贴近主食的感觉。 而实际欧洲“过去”的面包,远比今天的还要粗糙。也就是我们看国外小说中,百姓常吃的“黑面包”。 有的书里形容它是“浓浓的酸臭味”,“硬的可以磨破牙床”,“掺杂大量麸皮、甚至木屑”。 欧洲人吃它,当然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它有营养又管饱。 由于其制作的原料也并不全是面粉,而是混合了小麦在磨粉过程中被碾下来的皮层、胚芽、糊粉层及少量胚乳等麸皮,因此比精面粉面包更具有营养价值。 而且由于其结构紧湿度大,需要较长时间分解吸收,让人可以很久不会觉得饥饿。...
2d
小时候过年的哪件事让你念念不忘? 王老五,土里刨食,梦里生活 查看知乎原文 那年春节前,父亲在水利工地值班,让人捎来一包细面馒头。母亲打开白布包裹,里面还有一样东西:苹果!我脱口而出。 我没有吃过苹果,也能一眼认出它;无数次对着课本上彩图,幻想过它的味道,虽然这个是黄颜色,味道一定也不错。 这只苹果出现,绝对是今年过节最大惊喜,白面馒头顿时失去吸引力。 苹果立在桌子中央,姐弟几个围成一圈,没人说话,因为要不停咽口水。 当大姐拎着菜刀过来,我知道,她吸取了分梨教训:上次分梨,她建议一人一口,轮到小弟时,只剩梗连着一点皮。被母亲臭骂一顿。 一个苹果,姐弟五个,怎么分?看似是个难题,难不倒已是中学生的大姐。 菜刀在苹果上比划几下,她有些犹豫,拿出纸和笔,画个圆,计算一番,一刀下去,伴随一阵惊呼,清香四溢。...
3d
律之侠,和我一起在路上,看未探索过的风景 查看知乎原文 这两类器材你亲自上手试一下,就知道为什么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弓箭,然后动手能力也强,初中暑假没事儿,刚好家里也有一些木匠工具,就自己就在家鼓捣制作了一把弩: 这是当时自己画的草图:(偶然翻到的,那时候还没学三视图,也没网络可以参照,我真的是佩服自己当时的这种绘图能力……) 当时为了找到一种高强度的弓弦,我直接把一辆报废自行车的钢丝闸线拆下来做弓弦,激发装置当时就很巧妙的用一根粗钢丝制作,箭头找不到合适的自己就用铁钉子烤红了,用铁毡敲出合适的形状,箭尾就用野鸡毛制作……这些都是后话,最终的成品威力有多大呢?有效射程大概 20 米左右,10 米之内基本上能穿铁易拉罐,5 米之内基本上指哪打哪……当时家里边父母看到我制作的成品,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记得那把弩我玩了整整一个暑假,都乐此不疲,全回忆啊……...
3d
童话,某末流院校的双工程学士 查看知乎原文 农历那不叫误差。 公历的月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基本就是一年十二个月定死了。 但有趣的是,什么是年?什么是月? 月亮绕地球一圈叫一个月 地球绕太阳一圈叫一年 仔细想想,这月和年真的有联系么? 凭什么你月亮绕地球十二圈,地球就正好要绕太阳一圈? 月亮绕地球一圈大约是 29.5 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圈要 365.25 天。所以问题就在这,把年和月定死,本身就不符合月亮变化规律。公历为了年是正确的,已经使月完全丧失了意义。月无法在代表月亮的圆缺就失去了原本月的意义! 而农历不同,农历规定,每月初一必定是朔月就是几乎看不到月亮的那天。但月有 29.5 天啊,那怎么办,古人很聪明,农历月是 29/30 天交替的。所以农历的月是真实代表月亮变化的。...
3d
KnowYourself,是戳穿系,不是治愈系。KY带你「关注自我和内心」。 查看知乎原文 如果是“成熟的友谊”,那么时间对于友谊的冲击力和威胁力就会大大减弱。比起说是时间冲淡了友谊,其实更像是朋友可以支配给友情的时间和精力太少。 那么什么样的友谊才能算是“成熟的友谊”呢?有需要怎么做才能有这样的友谊呢?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1. 成熟的友情不一定是深刻的友情 深刻指的是你们不一定是对彼此了如指掌或是见证过彼此重大时刻的人。只要是相互欣赏的、可以有效交流的、可以相互依靠的,就能发展出一段成熟的友谊。 这份友谊最大的价值在于,你们即便没有参与对方的过去,也能互相理解对方的现在;你们不一定陪伴过彼此的至暗时刻,却也能给对方提供正面的情绪支持。 如果我们的生命中存在和我们共同成长、深刻交织的人,那是极其幸运的。但我们不用苛求每段友谊都是这样的深度,微光也是值得珍惜的温暖。...
3d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