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3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分 钟 我叫“海蚌”,是一位大清公主。其实我原本也不叫这个名字,至于后来人们为啥这么叫我,那可就有说头了。不是因为我爱吃海蚌,而是因为,我是大清和亲公主里,第一个远嫁漠北,并且能主政一方的公主。“海蚌”是我们满族的语言,夸我厉害的意思。 我皇阿玛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但我额娘郭络罗氏就比较一般了,只是宫中一个小小贵人。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时,我出生了,成了父皇的第六个女儿。但我们大清的公主是满十岁才序齿(按照长幼排序),大姐姐、二姐姐和四姐姐还没到十岁便夭折了。皇阿玛又将自幼养在宫中的恭亲王常宁之女和硕纯禧公主视为大公主,所以我便排行为四公主。 我小时候,过得挺不好的。额娘和她的姐姐一同进宫,皇宫中向来母凭子贵,姨母多子,被封宜妃,深受父皇宠爱;我额娘只生了我和我弟弟,奈何弟弟两岁早夭,我又只是个女孩,额娘只能幽居宫中,蹉跎时光。这样一来,我自然也过不得什么好日子。...
本 文 约 4400 字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元朝对高丽,采取的是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蒙古统治者虽然在高丽设置行省,名义上实行直接统治,但高丽王国并没有因征东行省的设立而消失,高丽国王同时兼任征东行省丞相。这个亦省亦国的高丽王朝,在与元朝的不断互动中,不仅搅动了大元帝国的兴亡,也改变了东亚未来的政治格局。 战争造就完全臣服的高丽 高丽王朝兴起以后,与处在中国的辽金政权都曾发生过军事冲突,具有绝对军事优势的辽金政权,始终都对高丽仅有形式上的宗主权就满足了。而到了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时期,其对周边藩属的要求便改成完全彻底臣服。 从公元1231至公元1273年,蒙古为迫使高丽臣服连续发动了多达七次对高丽战争,战火从鸭绿江边延伸到东南角的大邱与庆州一带,朝鲜三千里江山尽起狼烟,最终迫使高丽王朝彻底臣服,在元朝军事高压之下的高丽王朝疆域从鸭绿江下游和千里长城退缩到慈悲岭、铁岭一线,元在新拓的疆域内设置了东宁府(平壤)和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半岛咸镜道与江原道交界处,逼近今朝韩分界线)。此外,耽罗(济州岛)也被元夺取,设立达鲁花赤及耽罗军民总管府。...
本 文 约 4100 字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一觉醒来,莫扎特发新歌了…… 原来,前段时间,德国莱比锡市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员在一个陈列室内发现了一部莫扎特早期创作的未公开曲目。如今,这一曲目已在音乐平台上线。 这般听起来“离谱”而又好玩儿的故事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例如,章太炎在日本填户口调查表,各项分别填的是: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以及以下这篇! 还有哪些听起来“离谱”又真实的历史? “真香”,慈禧也喜欢在镜头前cosplay! 十九世纪中叶,摄影技术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悄然踏入中国的大门。然而,在这古老帝国的权力中心——紫禁城内,摄影一度被统治者视为异端邪术。 恭亲王奕䜣是最早接纳摄影术的晚清宗室之一。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䜣留在北京与英法联军议和。在《中英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摄影师费利斯·比托要为恭亲王奕䜣拍摄一张肖像照,然而这次拍照并不成功。相机前的奕䜣“面如死灰”,“担心这个机器可能随时夺取他的性命”。...
本 文 约 4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分 钟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手段,频繁地出现在史册中。从王昭君,到文成公主等人,她们以智慧、勇敢,亲身书写了关于民族团结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在唐朝这个以开放包容著称的朝代,其和亲政策尤为显著。然而,在这些和亲的公主中,有两位公主命运悲惨,而后人关于她们的记忆又十分稀薄,她们便是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这两位公主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嫁入契丹和奚两个部落,而在婚后仅六个月又分别被各自的丈夫斩杀祭天,为唐朝的和亲政策付出了青春与生命,成为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上的一段悲歌。 作为大唐公主,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为何会几乎同时踏上和亲之路,又为何同时受此劫难? 唐朝与契丹、奚的和亲缘由 契丹与奚,二者正式名称见诸史册始于东晋时期。自隋朝以来,契丹逐渐发展壮大,至唐朝初期,已拥有“胜兵四万”。而奚则坐落于契丹之西,东北接壤契丹,西部则紧邻突厥。鉴于突厥一度称雄北方,奚族与之结盟,吸纳了大量突厥人,生活习俗深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与突厥同俗,逐水草畜牧,居毡庐,环车为营”的生活方式。奚族鼎盛时期,部落分为五部,唐初,其军事力量亦颇为可观,拥有“胜兵三万余人”。然而,在隋末唐初的动荡年代,契...
本 文 约 4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分 钟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之后,统治者总要面临如何处置旧朝遗民的问题。武王伐纣、殷周变革之后,周人并没有选择将殷商遗民赶尽杀绝,与之相反,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入周之后获得了相对友好的对待。《尚书》的周初八诰中多次提到对殷遗民的安置,如: “尔乃尚有尔土,尔用尚宁干止,尔克敬,天惟畀矜尔……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多士》)表示要让恭敬天命、顺服周朝统治的殷遗民安居乐业。 “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节性惟日其迈”(《召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多方》) 体现出周王重视任用殷商旧臣、提拔殷遗民中有才干的新臣,并促使周人官员与殷人官员和睦相处,积极将殷遗民纳入周朝统治体系。 殷商遗民在周朝的生活,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形。...
本 文 约 3800 字阅 读 需 要 10 分 钟 古代人的嘴能有多毒?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在“群嘲”之中反复社死,有人阴阳怪气,有人吐槽上司,有人疯狂拆上司的台,还有人因为吐槽过度,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如果将这些嘴炮王者的发言凑在一起,就是一场精彩的“脱口秀大会”。 洪承畴:人还活着,但反复社死 崇祯十五年(即清崇德七年,1642),明王朝的余晖仍然在中原大地上流连。清军一路南下,在松山抓住了蓟辽总督洪承畴。明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京师,崇祯帝以为洪承畴已经殉国,于是放声痛哭,下令“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邱民仰并列”,不仅亲自前往祭奠,还写了《悼洪经略文》来悼念洪承畴。 谁料不久后,洪承畴降清的消息就传到了都城。而在此时,“殉国忠良洪亨九(洪承畴,字亨九)”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而在知道洪承畴投降的人们眼中,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这也成为洪承畴一生之中最大的污点。于是,明朝老臣们摩拳擦掌,要以此事将洪承畴骂个狗血淋头。...
Build your own newsfeed
Ready to give it a go?
Start a 14-day trial, no credit card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