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李嘉诚办公室有一幅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我初读觉得有意境,后来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得知这对联由左宗棠所作,但似乎和首富办公室的对联有所区别: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上联一样,但下联中,左氏原为“就平处坐”,李氏的为“寻平处坐“。 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好多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个差别,难道李嘉诚办公室的对联还能有错? 听说在江苏无锡梅园有左宗棠的原始对联,朋友帮我亲自去梅园查看,拍照为证,左宗棠的原作对联确实是: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看来原作确实为“就平处坐”,但李嘉诚办公室的对联却是“寻平处坐”,这是为什么? 好奇心驱动,我做了一番搜索,才发现原来这里大有文章。...
今天和朋友聊天,提到以下几个观点: 美国的现货ETF估计马上要通过了; 美元要停止加息了; 减半就在明年5月份发生; 市场多出来这么多灵活的钱,没有地方去; 某个国家的富豪们有需求将资金转到其它国家。 以上种种利好,凑在一起,天降良机。 暂时留个记录,过段时间再来看此时的分析是否正确。
周末两朋友分别驱车四百公里和两百公里从其它城市赶过来和我聚会。大家久别重逢,一起品尝清远美食,小酌贵州水,登上市郊的野山观落日,深秋的夜晚在民宿的营地上围炉煮茶……我珍惜着每一刻当下。 临别后,一朋友赠送我一个保温杯,并特意在上面刻写:和光同尘,与时舒卷。这是我个人网站上的副标题。礼物用心之至,令我异常感动。 我端详着这八个字,陷入了沉思。土木坛子使用这个副标题有好些年份了,我也很喜欢这句话。但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尤其是结合我自己的心境。网上查了好些解释,总感觉不得要义,不太符合我内心的感受。灵机一动,万事不决问AI。 如何理解: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是一句古文中的成语,通常用于表达个人修养和处世态度。下面是对这句成语的解释: 和光同尘:意味着与世无争,不与物质利益或权力争夺为伍。它强调了一个人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被外在的浮华所动摇。和光同尘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繁忙的世界中保持纯净的内心,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某次无意中翻到手机银行里的理财产品累积收益率,银行理财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我居然跑赢了近九成的客户,那些沪深300啥的这几年跌成渣渣。 我的秘诀是什么?简直无从谈起,其实我只买了一点货币理财基金货币基金,没有任何其它操作,只不过是货币基金收益率不高,但非常稳定,而国内股市这几年整体上下行的。这充分说明,选择了错误的赛道才是最要命的。 股市等风险市场每天都有波动,但一定时间段有整体上行和下行趋势。我以前曾初浅研究过基于平均价值的定投策略,并且认为这种近似于机械化的策略手段比基于人类自以为是的投资方法更为靠谱,用机械战胜人性自身的弱点。但我也说过,定投策略成功的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选择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产品,只要长期是上升通道,短期内的波动不影响,定投可以削峰截谷——我甚至想到了定减(定期减持)的策略。...
最近快一个月都没有更新任何日志,一直闲着,所以忙着阅读,小说居多,刚读完的书是《大明王朝1566》,另一本是《遥远的救世主》,两本书都是多人在不同场合推荐过,也都拍成了电视剧,我看了看电视剧,感觉没有原著本身精彩细腻,我更喜欢阅读原著,也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在视频、图片盛行的今天,我还依然喜欢文字的力量,希望这不是我已老去的证明。小说的内容给我带来许多思考,朝闻道,夕死可矣,读到这样好的作品,我感到很满足。 这段时间也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中堂大人的突然离世,退休工资才领了半年不到,令人唏嘘,我当年读大学时,他任所在省份的省长,当年如此年轻,且是真才实学的经济学博士,且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骂过人,给当年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位不幸的人物,也就是一直在疫情期间为“动态清零”站台的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吴尊友,居然不到60岁,且和中堂大人同一天去世,可能退休手续都没有办理,更别说领取退休工资,我有点不太理解他当年为什么如此坚持“动态清零”?毕竟古话不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
最近快一个月都没有更新任何日志,一直闲着,所以忙着阅读,小说居多,刚读完的书是《大明王朝1566》,另一本是《遥远的救世主》,两本书都是多人在不同场合推荐过,也都拍成了电视剧,我看了看电视剧,感觉没有原著本身精彩细腻,我更喜欢阅读原著,也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在视频、图片盛行的今天,我还依然喜欢文字的力量,希望这不是我已老去的证明。小说的内容给我带来许多思考,朝闻道,夕死可矣,读到这样好的作品,我感到很满足。 这段时间也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中堂大人的突然离世,退休工资才领了半年不到,令人唏嘘,我当年读大学时,他任所在省份的省长,当年如此年轻,且是真才实学的经济学博士,据说他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骂过人,给当年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位不幸的人物,也就是一直在疫情期间为“动态清零”站台的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吴尊友,居然不到60岁,且和中堂大人同一天去世,可能退休手续都没有办理,更别说领取退休工资,我有点不太理解他当年为什么如此坚持“动态清零”?毕竟古话不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他早已知道自己得了绝症)?...
Build your own newsfeed
Ready to give it a go?
Start a 14-day trial, no credit card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