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天才棋手和恐怖書店老闆之外,Netflix 上也有適合字體宅口味的片喔——本集番外篇帶你概覽《抽象:設計的藝術》紀錄片,了解 Jonathan Hoefler 與他的字型設計團隊,如何用創意和玩心來設計與介紹字體。 收聽第二季番外篇 1 章節段落與補充 ★ 00:58|簡介《抽象:設計的藝術》:字體紀錄片跟日本壓縮機一樣稀少,但有 Netflix 出手就是品質保證。 Netflix 《抽象》系列影集:〈強納森·胡福勒:字體設計〉影片公開連結 本作入圍 2020 艾美獎最佳片頭設計 較有名的字體相關紀錄片:Helvetica、Frutiger、Times New Roman、Johnston⋯⋯等等 ★ 04:45|Hoefler 與同名團隊——小團隊大成就,設計的字型連蘋果和總統都愛用,以及一些「超前部署」⋯⋯...
Dec 2020
咦??為什麼一個字型節目突然改談手寫??其實手寫不只和字型有脫不了的關係,在漫長的發展史也有說不完的故事!別只是聽我們從《手寫時代》選讀的篇章,不如把整本書的其他段落補完,熟悉字型領域的源頭與側翼吧。 收聽第二季第九集 章節段落與更多補充 ★01:09|由 Anne Trubek 著的《手寫時代》,爬梳文字之初到今天的手寫歷史,篇首還用了敝社的手寫體? 《手寫時代:從寫字到打字,一部五千年的人類書寫文明史及未來》商周出版,台北 2018。博客來 Anne Trubek:本書作者,BELT 雜誌總編,同時為 WIRED、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撰稿。 手寫時代內使用的中文手寫體是 justfont 出品,廖文強書寫的「文強手寫體」 ★04:36|從羅馬帝國滅亡到「加洛琳字體」:中世紀的字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別再只是想到哥德體了。...
Nov 2020
很多事情及早準備,結果就會很不同。例如⋯⋯整體國民的「美感」。如果你也為整體國民的美感擔憂的話,可以關注我們即將推行的計畫:小學生也能懂的字體課。 不是說每個人長大都要當設計師還是美編。當小朋友成為大人,在各行各業發揮影響力的時候,就形塑台灣下個世代的樣貌。街道景觀與其說是政府官員、規劃師的產物,更是國民美感的體現。 身為美感表現的一環,字體雖然不是這個社會中最重要的問題,但至少是無法忽視的問題。打個比方:南投歷史悠久的松柏嶺受天宮在 2000 年發生火災,2009 年重建完成美輪美奐的新建物。受天宮是台灣玄天上帝信仰的總廟,在重建時許多細節相當考究。例如門神彩繪,便是名家之作。 但是說到門楹樑柱上的題字,是海報體、綜藝體、細明體⋯⋯除了多種美術字體、電腦字型混搭,這些字體的風格並不適合傳統廟宇,也無法與精緻的傳統彩繪相配。...
Nov 2020
被看膩的內建字型和缺字夾殺的你,如何邊反抗資本主義,邊用好字型?西塚涼子與小林劍領銜的思源系列,就是字型的救星,人民的法槌⋯⋯但為什麼有人把它視為一把雙面刃?開源字型有利有弊,請詳閱本集節目內容。 《字型腦補》是 justfont 推出的字體 Podcast 節目,由 BBC 與曾元濃主持。要陪你搜刮經典字型的設計故事,融化字體書裡結冰太久的觀點知識。 收聽第二季第七集 章節內容與補充 ★ 00:56|由 Adobe 和 Google 合作,講出來就會嚇到人的思源字型:你可能沒認出來,但它一直在你身邊。 思源計畫:2014 年公布,由 Google 與 Adobe 合作推出的開源東亞字型計畫。核心精神為一套字型,解決五個國家地區不同的字型寫法需求,並配合 Adobe 自家生態系,達到設計軟體內搭配此字型,即可一鍵解決寫法差異的目標。我們也曾經介紹過思源計畫。...
Oct 2020
有沒有一種字體,一看到它就想到文青?或許不是手寫字,更不是毛筆字,而是那套曾經引起設計圈抵制的字型——康熙字典體為何曾讓人趨之若鶩,又有什麼樣的劣勢讓它難以生存?值得歷經過「文創元年」的你我一起來回顧。 《字型腦補》是 justfont 推出的字體 Podcast 節目,由 BBC 與曾元濃主持。要陪你搜刮經典字型的設計故事,融化字體書裡結冰太久的觀點知識。 收聽第二季第六集 ★ 01:43|康熙字典體是什麼?解釋這套字型界的印何闐之前,得先了解康熙字典對東亞「字形」的貢獻。 我們曾在〈我們來談談康熙字典體〉中詳細談過康熙字典體現象與其問題。 紅到發黑,慘遭抵制,康熙字典體可能是中文字型裡第一個被設計師公開反對的字型 「字形」vs.「字型」:前者指漢字的寫法,例如「體」的「骨」下方應從「⺼」或「月」就是一個「字形」問題。《字型腦補》的「字型」指的是電腦中的那個成一整套的字型(well,...
Oct 2020
俗話說得好,路走久了就像在修行——就像台灣道路體設計師湯六的修行。歷經整組砍掉重練和無止盡的修改,可以說是笑中帶淚也帶累⋯⋯真的很累。聽湯六從「見自己、天地、眾生」出發,概覽他有如一部公路電影的歷程。 《字型腦補》是 justfont 推出的字體 Podcast 節目,由 BBC 與曾元濃主持。要陪你搜刮經典字型的設計故事,融化字體書裡結冰太久的觀點知識。 收聽第二季第四集 ★ 00:32|湯六 aka 劉獻隆自介:身兼 UIUX 設計師、友台 Podcast 主持人,到底還有多少 side projects? 湯六也是友台「設計大排檔」的主持人,歡迎對 UIUX 有興趣的聽眾訂閱 ★ 04:27|三年前意外踏上「台灣道路體」之路——從騎車時的突發奇想,竟展開一整串走偏的奇幻旅程。...
Oct 2020
justfont 的字型設計獎學金「造字鼓勵元」堂堂進入第四年。過去三年中,這個計畫培育了「日日新」、「胖皮」、「劍蘭」等受社群熱烈迴響的提案作品。第四屆「造字鼓勵元」也繼續鼓勵同學創作新的字型構想。更重要的是,持續讓有潛力的同學熟悉中文字型設計的流程與概況,同時得到專業字型設計師的諮詢與建議。 第四屆投稿相當精彩,同學投稿作品的素質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比起前幾屆,本屆普遍更注意到書寫工具帶來的影響,在筆畫造型上有更多的變化。同時或許是受到時代潮流的影響,出現相當多的「復古風」作品。雖然很潮、很ㄎㄧㄤ、很特別,但我們仍期許大家可以做出與眾不同的思考與提案。 接下來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獲得首獎(一名)與佳作(三名)的幾件作品,以及 justfont 的字型設計評審們的觀察。 首獎一名:張維中——黑糖粉粿...
Sep 2020
人類的筆畫和機械的筆畫有什麼差別?關於這點,問小塚昌彥大師最清楚了。如何在小塚明體與黑體的現代設計中,融入「書寫感」與「東方味」呢?首先必須回顧他七十年的字體生涯,以及從鉛字時代走到數位造字的適應哲學。 《字型腦補》是 justfont 推出的字體 Podcast 節目,由 BBC 與曾元濃主持。要陪你搜刮經典字型的設計故事,融化字體書裡結冰太久的觀點知識。 收聽第二季第三集 章節段落與補充 ★ 01:28|長得像肯德基爺爺的小塚昌彥大師,你在音樂祭和選舉都能看得到的小塚黑體與明體。 日本字型設計師鳥海修進入字型設計的契機是因為參訪每日新聞社時遇見了小塚昌彥。詳參第一季第十集 照相打字:利用照相排版機將文字「拍攝」到相紙或膠片上,盛行時間約為 1970–1980 之間,在數位字型與桌上型出版問世後漸漸消失。...
Sep 2020
說到台灣的街景,除了花花綠綠的看板外,還有一個你不容錯過的視覺元素——就是那個讓你想到台灣的字體!帶你回顧劉元祥先生與《商用字彙》的故事,以及悄悄爬到各種台味潮產品上,這套「準字型」作品的第二人生。 收聽第二季第二集 章節段落與補充 ★ 01:54|台灣街景的共同元素,不是用色而是「那個字體」——但請不要再誤認它叫標楷體。 標楷體是華康字型受教育部委託製作的一套「字型」,有標點符號、可以用電腦打出來;唐朝楷書與本次主題「劉體楷書」不是「標楷體(字型名稱)」,而是一種「楷書(種類名稱)」 justfont blog 曾在 2016 年介紹劉元祥與《商用字彙》套書的故事,詳參:〈那個讓人想到台灣的字體〉 ★ 05:04|《商用字彙》套書——集合了楷書、隸書、行書的招牌店聖經,背後的作者是⋯⋯...
Sep 2020
你知道字型也有它們的漫畫人設嗎?如果 Helvetica 是能者過勞的帥哥,那 Futura 又是什麼樣的性格和長相呢?第二季首播帶你開箱輕鬆の字體漫畫,走過上一季介紹過的幾種字型,也不免吐槽一下各種出乎意料的設定~ 《字型腦補》是 justfont 推出的字體 Podcast 節目,由 BBC 與曾元濃主持。要陪你搜刮經典字型的設計故事,融化字體書裡結冰太久的觀點知識。 收聽第二季第一集 章節段落與補充 ★ 01:15|本書介紹:擅長擬人化的芦谷國一所著,經台日字型設計師監修的入門讀物。 《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原點出版,2020。封面使用凝書體排版。 漫畫家魔魔嘎嘎為「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繪製的臉書貼文。 日文監修:活版印刷與視覺傳達學者山本正幸;台灣監修:justfont...
Sep 2020
Subscribe to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