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2k followers 0 articles/week
同治、光绪之交的九江城

译者:枣木夹子 原文地址:talesofoldchina.com 本文翻译自写于1873至1876年间的几封信中的片段。作者安德鲁·斯特里马特(Andrew Stritmatter,1847-1880),美国俄亥俄州人,1873年作为美以美会传教士来到九江(如果对美以美会在九江的活动有兴趣,译者写的一篇文章可以一看),1880年因病返回美国,在回家的途中去世。他的妻子是最早来华的女医生寇慕贞(Lucinda Combs Stritmatter,1849-1919)。本文的总标题以及各片段的标题是译者自拟的。感谢作者的曾外孙理查德·卡斯洛(Richard Caslow)和夫人佩吉·卡斯洛(Peggy Caslow)编纂此文献并允许译者节选、翻译。 概览 九江的北面以长江为界,这条巨大的河流的强劲水流就从我们的门前翻滚而过。江水从西面来,每天傍晚我都可以站在走廊这一侧的角落,目睹你们在美国无法想象的日落。在另一面距离9或10英里的地方——可是看起来不超过1、2英里远——是连绵的高山,直耸羊毛似的云彩之上。(如果以诗的语言来写,这是千真万确的)。草和树使山披上绿色,白天,当云的影子投在山上,它看起来就像...

Thu Oct 30, 2014 12:18
如果年龄无关紧要,而是心态决定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会是什么样?

译者:达骜 原文地址:nytimes.com 1981年秋季的一天,八位70多岁的老人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座改建的寺院门前走下了一辆面包车。他们举步蹒跚,其中的几位关节已经变形,还有两个拄着拐杖。随后他们走进了大门,进入了一个时间隧道。佩里.科莫在一部老式收音机里唱着歌,艾德.沙利文在一台黑白电视机里欢迎着客人。里头的所有东西--包括书架上的书籍和到处摊放着的杂志--都被设计成1959年时的情景。在五天时间里,这里将成为这些老人们的家,他们在参加一项重要的试验,这是由一位名叫埃伦.兰格的年轻心理学家设计组织的。 这些受试者的健康状况良好,但岁月在他们身上都留下了痕迹。“这是75岁以前,从新开始的55岁,”兰格说到,他现年67岁,是哈佛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心理学教授。在来这里前,给这些老人做了各种身体检测,如灵敏度,握力,柔韧性,听力和视力,记忆及认知能力等--差不多当时老年医学研究领域最新的测量年龄的指标都用上了。兰格估计这些受试者在经受了相当强度的心理干预后,他们的指标值五天后会发生很大变化。 ...

Thu Oct 30, 2014 10:14
有人落海

译者:斯眉 原文地址:nytimes.com 回头想想,约翰·奥德里奇知道此次行为相当不明智。午夜时分,在离长岛海岸线四十公里的地方,独自呆在捕虾船的甲板上,就不该冒险。但是有活要干:他得开始把水抽到“安娜玛丽号”的水箱里,让它冷却下来,这样的话,当他和搭档安东尼·索辛斯基南行几公里到达第一处围捕区时,回程中用来维系龙虾生命的水才够冷。要走近水箱,必须把甲板上的那扇金属舱门打开,不过,两只容积三十五加仑的科尔曼牌冷却桶却把舱门堵住了,更要命的是七小时前在驶离蒙托克码头之际,他和索辛斯基把这些巨大的塑料绝缘冷却器都注满了。两只塑料大桶装满水后重达两百磅,要搬开它们,奥德里奇唯一可行的方法是用吊箱钩卡住冷却器底部的塑料把手,用脚顶起冷却器,全力向后拽。 然后把手突然断了。 奥德里奇的身体猛然往后,跌跌撞撞地穿过甲板飞向船尾,那里开阔敞亮,只有一条平滑的斜坡直直通向离船几英寸的深海当中。身体滑动之际,奥德里奇试图抓住船舷,但总是差几寸。海水拍打着他。他往下沉,嘴里灌满了大西洋的海水,之后他浮了上来,把水吐掉。他用尽全力大喊,希望能吵醒在前甲板底床铺上睡着的索辛斯基。可是柴油机的噪声大大,“安娜玛丽号”处于自动驾驶...

Wed Oct 29, 2014 10:11
毁掉拉赫玛尼诺夫事业的醉酒指挥家

译者:moneydwei 原文地址:spectator.co.uk 如果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在指挥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一号交响曲的首演时没有喝醉,音乐史是否会就此改变呢?格拉祖诺夫自己交响曲里的精品,已接近于伟大。如果他不是个酒徒——他在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的期间经常豪饮烈酒——这些交响曲的成就也许能更高。不幸的是,酗酒毁掉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业。 23岁的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已花费两年时间来创作他的首部交响曲,其中高潮部分的旋律借自正统圣乐。格拉祖诺夫并未注意到这一点,他在初演之前几乎从不阅读总谱。在1897年那个决定命运的夜晚,据一份报道称,他的指挥“像僵尸一样”。乐队演奏得七零八落。可怜的拉赫玛尼诺夫起初躲在螺旋梯上,后来因无法忍受四处的嘘声而逃到街上。 作曲家、指挥家、酗酒者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 后世没有完全归罪于格拉祖诺夫。普遍的看法是,即便是像阿什肯纳吉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进行的出色演绎,也无法遮掩这部作品本身的杂乱无章。它在某些地方令人激动,但总体而言是失败之作。 一派胡言。我再一次翻开马克·莫里斯的《20世纪作曲家指南》(包含350位作曲家,每人都配有专业的...

Wed Oct 29, 2014 10:11
【What If 系列117期】遥远的死亡

译者:猪的米 原文地址:what-if.xkcd.com 提问: 地球上任何生物死亡时离地球最远的是哪个? —— Amy,新西兰 回答: 万圣节就快到了,我猜一大波关于死亡的问题正在来临。 死亡时离地球最远的人类距离约为167千米,[1]那是“联盟11号”上的三名宇航员——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维克托·帕查耶夫和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他们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因飞船失去密封而死于急性失压。那时他们正以每秒约7755米的速度飞行,因而也是人类死亡时的最高速度。 这三位宇航员也是仅有的几个死在太空的人类。除此以外所有的致命太空事故——以及其他任何人类死亡事件——都发生在离地不超过70千米的范围内。[2] 但这个记录的保持者并非人类。 (很难想像出在那种情况下你能比皮肤和肠道细菌活得更长,但你总是可以期待着以一种壮烈的方式死去,这样你就可以共享这个荣誉了)...

Wed Oct 29, 2014 10:11
《失踪的女孩》倒底说的是什么?

译者:sinno123 原文地址:newyorker.com 安东尼·莱恩说,没看过吉莉安•弗琳的小说《失踪的女孩》的人大约只有“21个”。我就在这21人之列。上周我去看了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非常喜欢,真是后悔呀,为什么两年前小说出来时,我怎么没读呢。可是看《失踪的女孩》似乎适用“文化上的不确定性原理”:你要么去读原作,要么去看电影,但你不可能完全把电影和原作都理解了的,因为它们占有的是同一个脑部空间,会彼此混淆。说到底,就是你得选一种经历,要么读原作版本,要么看电影版本。要我选,我说我喜欢大卫·芬奇的电影版本,电影里有抽象的东西,有考验人智商的东西,有后现代主义的美,就单凭电影本身,也是相当出色的。 就我听知,原作《失踪的女孩》是部犯罪小说:是部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创作才华的惊悚作品,到故事发展到一半时,一个出乎意外的转折把一切都颠覆了。(剧透一下:下面我要来谈这个转折了)。有人告诉我说,书出众之处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很具体。说具体,倒不是说书写得有多可信,确切来说指的是书中有很多谐和统一的细节描写,既有法医学的,还有心理方面的。书中写到的事件无一不有意义;尼克,艾米说的话,想的东西,做的事似乎是在现实中都能找...

Wed Oct 29, 2014 10:11

Build your own newsfeed

Ready to give it a go?
Start a 14-day trial, no credit card required.

Create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