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必须跟之前一直写着综述的自己告别,否则笔者没法继续尝试新的选题——虽然笔者借用了SCA-自的“名言”开头,但说实话,这篇评论本身了无含金量,如同笔者的其他评论那样,只消一乐罢了。本书评源自于笔者的一时兴起,仅仅是因为“感觉白井笔下的逻辑链有些微的独特之处”,笔者便一路思考推敲、请教各路老师,最终尝试写就。本文里的观点基于对白井智之的作品《无人逝去》的文本分析,牵涉比对白井老师目前已成书出版的全部作品,参考了目前白井两篇访谈,在经历一些笔者本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伏线回收”而最终成型(鞋底警告)。至于结论是否正确,就交由读者评判。关键词:白井智之;逻辑链;考察对比0. “——原稿はどうですか?”0.1 前言2014年10月31日,一本腰封上印着“横溝賞史上最大の問題作”字样、名为『人間の顔は食べづらい』的书出版了。这部作品止步于横沟赏最终候补的位置,但却受到了两位评委——有栖川有栖和道尾秀介的推荐。而作者白井智之也由本作的出版正式出道。其第二作『東京結合人間』(2015)又受到了绫辻行人老师的好评,但也只是第6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候补作。之后,这位名为白井智之的作品又陆续出版了『おやすみ人面瘡』(2016)、『少女を殺す100の...
2d
作者:沈一默说起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大家少不得要提到梁实秋,梁实秋作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梁先生的散文传播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文笔简约、平实,却不乏智慧与妙语,让人看罢或会心一笑,或掩卷沉思,有时甚至心绪涌动,竟至落下泪来。也正是因此,梁先生的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梁实秋也被称为散文领域的一代宗师。在梁实秋的散文集中,新近出版的《时间不语,却给出了所有答案》一揽精华,收录了梁先生对于读书心得、故人往事、人生体悟、珍馐美食等相关的许多文章。梁实秋先生爱吃、会吃、更会写,不论是饕餮大餐还是街巷小吃,梁先生都能写得活色生香,让人垂涎欲滴。读梁先生的散文若是错过了他写下的美食,那简直是入宝山却空手而归。就拿《时间不语,却给出了所有答案》中收录的几篇三位来讲,既有家常饮食的豆腐、栗子、笋,也有珍馐大餐如佛跳墙、鲍鱼。关键的是,不论食物高低贵贱,梁实秋先生写来总是充满了滋味与趣味。就比如梁先生写汤包,“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飚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
3d
2023年1月27日晚,杨苡先生去世,享年103岁。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正读到她的这本口述自传的“中西十年”章节,也是全书最无忧无虑的部分。杨苡回忆学校有老师去世,她和同学们一起唱《渡过死海》(Cross the Bar)以表怀念,“让那无量深处所涌现的,重返家乡黄昏与晚钟声过后,便是黑暗,但愿毫无痛苦,这番辞行,我好扬帆,我虽必须辞别时间空间,远远随了潮头,我却希望与我舵工会面,当我入海时候……”阅读到此,实在是奇妙,杨苡的离世正好可以用这首歌来送别。 杨苡以首创《呼啸山庄》这个书名闻名于世,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同时也是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亲妹妹。我原来对她的了解止步于此。阅读此书,我才得以走近她的百岁人生。杨苡生于1919年(比张爱玲大一岁),正好是新文化运动开始,前面提到了她的哥哥杨宪益,她其他的家人也厉害:她的姐姐杨敏如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姐夫罗沛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父亲杨毓璋是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其家族之显赫可想而知。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在此书中看到沈从文、穆旦、冰心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杨苡讲述他们时,并不是以“你看,我认识这么多名人”而自傲的态度,相反是从一个亲...
3d
崔文东 本文初刊《明报月刊》2022年第12期https://mp.weixin.qq.com/s/VEwzPDWb93hBvjfKX8DEjA香港之于张爱玲,究竟意味着什么?即使不曾在香港大学求学,想必她也一定难改写作的积习,走上职业或是业余作家的道路。但是我们不会读到《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鬼影幢幢的殖民地情爱史,《烬馀录》惊心动魄又波澜不惊的战争记忆,《易经》、《小团圆》关于求学年代迴环往复的追想。然而香港不仅为张爱玲累积写作素材,更提供了成为作家的教养。其实只要稍稍对比高中时代的习作——譬如富含新文艺腔调的《霸王别姬》——与流利饱满的《传奇》、《流言》诸篇章,读者就会意识到在中英两大文明边缘求学的经历如何成就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可惜的是,我们只看到蜕变的结果,对于这蜕变的过程知之甚少。包括学者在内的读者钟情猜谜游戏,好奇历史老师安竹斯先生(《小团圆》)是否实有其人,中文教授言子夜(《茉莉香片》)是否等同于许地山,却无人探求张爱玲究竟上过哪些课?读过哪些书?究竟从师长那里学到了什么?如今黄心村教授的《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和世界》问世,巧妙而圆满地解答了上述问题。与张爱玲的记忆不同——“学校的文件纪录统统烧掉,一点痕迹都没...
6d
春节前的一天深夜,翻开长篇爱情小说《细细密密的光》,原本只想读个开头,没想到沉浸在故事中,往事浮上心头。大学毕业后,十七打电话给我,说她领导的亲戚要找对象,让我帮忙应付一下。当时我正在考证,看书看得焦头烂额,我说我不去,十七又强调一遍,那是她领导的亲戚,而且约会地点在高档餐厅,我想了想那也行吧,我是为了你才去的。结果……见面那个人秃得我都想喊他叔。他很健谈,从家庭、工作、爱好聊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又聊到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未来的房价,可把我累坏了,好不容易才脱身。事后,我打电话诉苦,十七那边正忙,说过会儿给我电话。没过几分钟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就是一通输出:“你们领导的亲戚,半个脑袋秃了,又矮又胖还是个话唠,不过这年头长得丑还敢到处相亲的肯定是有钱人,他的劳力士手表、古驰包包比我的车还值钱……”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一声暴喝:“你TM有病吧!”电话就挂断了。定睛一看,竟然是相亲男打来的电话。一周后,十七离职拖着皮箱敲开了我家的大门……挺好的工作,怎么就没熬过试用期呢?我装傻充愣,外加做贼心虚,只好让十七住下。十七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吃我的,用我的,还经常开我的车出去溜达。一天,十七给我打电话说发生碰擦了,对方是个战斗力超强的中年妇女...
1w
2010年夏天,还在做记者的我,曾去李文俊先生家拜访,于是有了下面这篇专访。13年过去了。今天在科索沃,翻出旧稿,又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李文俊80岁了。几个月前,他的面孔登上了国内一家著名时尚杂志。那是一张刀刻般的面孔。因为拿掉了厚厚的镜片,眼睛失去掩护,显得湿润润的。“我也不晓得他们为什么找我,”李文俊慢条斯理地说,“大概他们的主编曾是一名文学青年。”是的,凡是喜欢过外国文学的人,都知道李文俊。他是福克纳、塞林格、麦卡勒斯和卡夫卡的译者。他译的每一本书都至少影响过一位当代作家。余华、莫言、苏童在他们的随笔里都满怀眷恋地回忆过当初读到这些作家中译本时的震动。2000年,因为翻译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和写作《福克纳评传》过于劳累,李文俊曾大病一场,光是病危通知就收到五次。从鬼门关回来,家人都劝他不要再做翻译,可李文俊自叹“尘缘未了”,这些年来又翻译了近10本著作。这些著作如今静静地躺在老先生的书柜里。李文俊说,这是他一辈子的行李。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在一首诗里列举了她一生所失去的:钥匙、母亲的表、宝贵的光阴、朋友、三所房子、家园和祖国。回顾自己的一生...
1w
当人的大脑整天被“稀缺感/匮乏感”占据的时候,人的认知能力会下降,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容易分心、健忘、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行为经济学家Sendhil Mullainathan 和心理学家Eldar Shafir指出,贫穷会降低认知能力,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差、性格差,只是因为他们的头脑被匮乏感所俘获,越是关注匮乏之处,视线越短视,越陷入贫穷。忙碌之人亦是相似,充斥着时间不够用的稀缺感中,不给自己留有弹性空间,陷入在时间永远不够用的圈套中。要跳出匮乏的死循环,必须把眼光从眼前的稀缺上挪开,看到长期的收益与风险,并且付诸行动。Mullainathan发现,如果你过于关注你所缺乏的而且重要的事情,你的表现和处境会变差。例如,当人们给自己贴上孤独的标签时,他们的社交能力不自觉会变差;体育竞技中,过度的专注于重要的一球,反而会阻碍肌肉协调和运动表现。也就是说,带着匮乏感去生活,只会生活得更糟。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在我老家温州,我身边有不少人在90年代从贫困山村闯出来做小本生意,逐渐累积了千万甚至上亿的资产,他们购置了豪车、高价的公寓,总算过上了好日子。但是,随着蓝海的消失,他们的财富累积变得缓慢,他们的贫穷记忆、匮乏感涌了上来,坐拥巨额资产,反...
2w
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因为春晚的精彩无聊和窗外的爆竹震天,放弃了看电视的打算。随手翻开这本红色封皮的《胡萝卜须》,想打发一下时间。谁知内容完全不像封皮那般喜庆,看完让人忍不住想要抱抱这个无人怜爱的小可怜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划亮最后一根火柴,父母早亡、无人爱怜的她让人唏嘘感叹;小萝卜头儿虽然生在狱中、身世惨淡,但周围的狱友努力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有个小男孩儿,父母双全、兄姐环绕,家境尚可,却拥有一段不愿记起的黑色童年。他就是法国现代作家儒勒·列那尔,在他的代表作《胡萝卜须》里重现了那些令人心碎的片段。小说的主人公长着一头红发、脸上有几颗雀斑,因此被母亲叫作“胡萝卜须”,至于他的真名没有人在意,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过。书中记录了胡萝卜须生活中的一个个特写式场景:夜晚关鸡棚门,结束山鹑的生命、只能喜欢母亲喜欢吃的东西、不渴的下场就是以后都没有饮品喝。不管是游泳、捕猎还是耕地,哥哥可以捣乱、为所欲为,胡萝卜须却只能听之任之、小心翼翼。甚至被哥哥的十字镐碰出血,家人也只关心吓晕的哥哥,而对他毫不过问。父母的捉弄与冷漠、哥哥姐姐的欺负和嘲笑让胡萝卜须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委屈自己。他学会了不去解释事情的真伪,因为那会被认为是狡辩;他学会了任劳任...
2w
说在前头。虽然乍看起来有些译文错漏还挺严重的,但尽管如此,与其他译文相比,钟老的译文还是非常流畅,准确传达出了连城原文之美,个人也最推荐这个版本的译文。另外,如果我这篇有错误,发现钟老翻译得是正确的,还请大家不吝指正。《一串白藤花(藤の香)》这篇感觉主要是早上还是晚上翻译错了,还有没能翻译出来藤花香有些遗憾。原文:縫という女を囲っておりました 译文:与阿缝同居在一起 疑问:意思稍有不同,应该是包养着阿缝私は隣町で三代続いた小さな呉服店の主人でございます 我是邻镇一家布店的第三代店东 应该是一家小和服店吧そんな呼び名だけで充分、住人の用は足りていたのでしょう。 因此,“代书先生”这个称呼已经很恰如其分了。 应该是这个称呼对住在那里的人来说已经够用了吧。遠近の寒村から集まっておりまして...
2w
8889如果说世界上真的存在《三体》里说的,有“科学边界”这样一个组织——它集合了人类世界里最聪明的脑袋,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寻找人类对科学的局限性,并且深入到了能触及这样一条所谓对科学的认知底线,并造成了诸如“物理学是否存在”这样根本性的争议,最终产生了人类精神的重大冲击和认知危机——我是说,其实这种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了。 而这个组织的名字叫“维也纳学圈”(Vienna Cirle)。包括20世纪最了不起的那些聪明人,比如爱因斯坦、伯特兰·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卡尔·波普尔、数学家卡尔·门格尔,逻辑学家库尔特·哥德尔,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就是你坐喷气飞机时的那个“马赫数”,以他命名的)……无法一一列数,但很多都是一般会出现在如今各个学科大学教材里的闪耀名字。而这些聪明人,都和这个学圈联系紧密,彼此影响着各自的智识轨道,或者是启发者、对谈参与者,或者是旁听者、反对者,又或者是被学圈视为明星,在维也纳做下了开创性的工作,并一点点扩大影响力到全世界。...
2w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