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3年,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介绍了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银行异地吸收存款等相关情况。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 资产负债及业务增长方面,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保险公司总资产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5.1万亿元,同比增长9.1%。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增速为11.1%,银行保险新增债券投资超过11万亿元。...
1d
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多数股市呈现震荡下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明显放缓。相反,我国资本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A股IPO募资额不降反升,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展望今年,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A股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业内人士预计,今年IPO有望延续强劲势头,为科创企业和新兴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募资额度表现强劲 Wind数据显示,2022年A股IPO上市企业达到428家(含吸收合并及转板上市),合计融资额达到5869.66亿元,IPO融资额已连续3年突破4000亿元。相比于全球IPO市场的“黯淡”,A股IPO市场表现可谓一枝独秀,不论是上市数量还是募资额均远超全球其他资本市场。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是推动A股市场IPO取得亮眼“成绩单”的关键因素。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2022年A股IPO市场融资的强劲表现,也得益于我国积极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总量和结构性调控,为经济稳步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
1d
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 (记者罗知之)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大幅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至5.2%。报告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的2.7%上调至2.9% IMF认为,中国经济今年预计将增长5.2%,高出此前预测值0.8个百分点,明年有望继续增长4.5%。 国际金融论坛副理事长、IMF原秘书长林建海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展望2023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消退,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强劲回升,各种预测都指向5%左右或更高的增长率。 “反弹可能很快,因为过去三年创造了巨大的被压抑的需求,所以我预计国内消费和服务业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将快速恢复增长。”他说。 与此同时,IMF指出,全球经济活动仍将面临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上调利率以及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压力。此次上调后的全球经济预期增速仍低于去年增速预测值3.4%。同时,IMF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3.1%。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预计将由2022年的2.7%大幅降至1.2%,明年预计为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预计将达...
2d
电池行业迎来扩产潮。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亿纬锂能、赣锋锂业、比克电池、孚能科技等企业公布了动力储能电池扩产计划,百亿级投资金额成为“标配”。 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叠加储能市场崛起,行业优质产能供不应求,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企业纷纷扩产 1月31日,亿纬锂能宣布扩产计划。根据公告,子公司亿纬动力拟在荆门高新区投资108亿元,建设6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线及辅助设施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于1月19日公告,拟在简阳市投资约100亿元,建设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同样在1月31日,东方盛虹母公司盛虹控股集团60GWh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签约落户苏州张家港市,总投资达306亿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百亿级投资金额成为项目“标配”。1月19日,赣锋锂业公告,子公司赣锋锂电拟与三峡水利、东方鑫源在重庆市涪陵高新区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24GWh动力电池项目和年产10GWh电池PACK装配生产线及相关配套。1月28日,比克电池大圆柱生产基地落户常州,项目计划总投资130亿元,规划建设30GWh大圆柱电池产线及国际化研发中心。...
2d
近日,国家铁路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 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铁路运输新能源汽车不按危险货物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出海”,海、陆运输需求大增,《意见》出台有助于保障汽车运输供应链的畅通及稳定。 发挥铁路优势 针对新能源汽车运输相关条件,《意见》提出,托运新能源商品汽车时,托运人应当提供新能源商品汽车产品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应当与实际托运的新能源商品汽车产品相符。 对于电池荷电状态及油箱状态,《意见》要求,新能源商品汽车的动力电池荷电状态不得超过6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油箱孔盖处于关闭状态,无泄漏、渗漏问题,铁路运输过程中不得加注、抽取油料。 此外,托运新能源商品汽车时,除装配的电池外,不得夹带备用电池和其他电池。除出厂配备的必备物品外,新能源商品汽车内部及后备箱内不得装载和夹带其他物品。...
2d
截至2月2日,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极氪等车企披露了1月销量情况。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叠加新能源车“国补”2022年末退出,部分需求提前透支,2023年1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大幅回落。其中,零跑销量环比下降87%,小鹏销量环比下降54%。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补”的退出,地方补贴或成为刺激新能源车消费的主导。同时,新能源车企降价,将带动终端销量增长。 销量环比回落 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传统车企以及“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1月销量均环比回落。从造车新势力阵营看,“蔚小理”变成“理蔚小”。 1月,理想交付汽车15141辆,环比下降29%,销量超蔚来和小鹏之和。蔚来、小鹏分别交付8506辆、5218辆,环比分别下降46%、54%。 哪吒汽车交付6016辆,环比下降22.8%,超越小鹏位列新势力交付榜第三。哪吒汽车为2022年新势力销量冠军。...
2d
数字经济成为多地2023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多个地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浙江、重庆、西藏、海南等地明确了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抢占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消费、数字文化等赛道成为多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任务。 业内人士称,多地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数字经济成为地方政府今年乃至未来五年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发展迎来机遇。 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表现亮眼,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至5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 多地数字经济增加值破万亿元大关。2022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湖北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4万亿元;湖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5万亿元;安徽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
2d
机构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百强房企1月份销售金额同比下降超三成。业内人士表示,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1月楼市表现不佳。在鼓励住房消费政策的驱动下,楼市预期出现改善,“返乡置业”热度有所抬升。 出现回暖势头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2023年1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31.7%,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8.6个百分点,较去年12月同比下降29.4%的降幅稍有扩大。 具体到企业,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万科以250.2亿元权益销售额重回榜单第一,保利发展和碧桂园紧随其后。建发房产、越秀地产、华发股份新进十强队列,分别位列第八、九、十。 另据克而瑞发布的数据,2023年1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为3542.9亿元,同比降低32.5%,环比降幅达到48.6%。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三四线城市“返乡置业”热度有所攀升。不过,春节期间房企推盘积极性不高,营销力度减弱。...
2d
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北京证券交易所试点注册制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启动。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启动这一基础制度改革,寄托着市场各方的热切期盼。 发行上市条件大幅优化 注册制改革实质上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旨在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把企业上市及定价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与核准制相比,注册制下发行上市全过程各环节更加规范、透明、高效,上市关键靠企业质量,企业的上市预期更加明确。 注册制大幅优化了发行上市条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证券法将发行条件中“财务状况良好”和“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调整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注册制仅保留了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必要的资格条件、合规条件,将核准制下的实质性门槛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监管部门不再对投资价值作判断,这是注册制与审批制、核准制的一个重大区别。...
3d
记者1日从工信部获悉:得益于广阔应用场景、巨大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撑,202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跃上10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 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8126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年软件业利润总额12648亿元,同比增长5.7%,主营业务利润率为9.1%。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新业态增势喜人。2022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0.5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4.9%。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0427亿元,同比增长8.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4.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设计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2.0%;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1044亿元,同比增长18.5%。...
3d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