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的工作,是解释不确定性。研究并指出未来是涨是跌、并解释为什么,然后以报告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交易员的工作,是应对不确定性。未来是涨是跌,不知道。但是,如要涨了怎么办、如果跌了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加仓减仓、什么时候止损止盈,是有一套计划的,以规则来应对不确定性。 谁会需要分析师的结果呢?基本上是新手,需要别人给自己信心。分析师,可能是交易员的心理按摩师。
3d
也许窄幅震荡确实是突破的前夜,但这个夜可能很长,长到受不了;连续止损 N 次、放弃了,结果它一把飞了。 行情突破后,多半是有回调的。突破前建仓,和突破回调时建仓相比,就多了一点成本优势,或者多赚一次钱。 可是,如果和在低波动中的时间成本、心力消耗、连续止损相比,这点优势实在不算什么。 不如让自己轻松些、让事情简单些;不在黑暗中赌黎明,而是黎明时赌白天。
3d
趋势交易,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不要错过一波趋势。 听上去像废话是吧?具体的一种表现是:当连续止损后,又来了一次机会,坚定的交易。也许,你因为连续止损而不敢交易的这次机会,正是盈利最大的一次机会。 很多时候,好的开仓信号,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而不好的信号,却有大的盈利。由于这种随机性,当主观判断与信号冲突时、当信号不好时,也要坚定执行信号,保持一致性。 当然,这里面也涉及资金管理、仓位管理,比如盈冲亏缩;盈利时加大仓位,亏损时减少仓位。但即便减少仓位,也要坚定执行信号。 关于信号,一定要保证能抓住趋势的必经环节、卡在必经之路。不能说,有的趋势发展路径能抓住、有的不能,这就失去了一致性。什么叫必经之路,比如,趋势一定伴随着突破,那突破就是必经之路。无论是否使用其他方式、无论能否在突破前进场,在突破时一定要有仓位。
3d
每一次交易,都是在试错,没人能保证结果。要想提高试错效率,核心就是两方面:提高频率和胜率。 频率主要靠交易周期调节,周期越小,自然频率越高。其次是看能识别的模式多少,俗称会多少种姿势。一段行情中,会两种模式,自然比一种模式机会多。多空都做,自然比只做多机会多。 频率自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有胜率在制约(当然还有滑点手续费等影响,非高频影响不大,略过)。比如,同样是突破策略,分钟级突破自然没有日线级突破的胜率高,俗称骗炮更多。 频率和胜率达到平衡,基本就是试错效率的极限。 那怎么提高绝对收益呢?在试错效率一定的情况下,自然是提高本金,也可以说是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再直白点,就是 提高场外赚钱的能力。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都会交易了、能通过交易盈利、甚至很长时间都在稳定盈利,这来钱多快,就开始...
3d
大部分所谓的交流,都是在寻找共鸣,寻找自己已有认知的佐证。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反驳、找对方话语里的漏洞,来捍卫自己的观点。那么请问,这样的交流有什么意义。 请教这个动作,已经表明自己相信对方的认知比自己的维度更高,自己已经卸下防备、打开认知枷锁,期待对方给自己带来认知上的冲击。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自己才能接受别人的思想,重塑自己的认知。
3d
演员就是「骗子」,骗你心中的感觉。
3d
比如,我三个月没理发。解封了,总不能一下理三次吧。 经济,不是地上的卡车,而是天上的飞机。你踩一脚刹车,它不是停下来,是掉下来。你想重新起飞,不是踩一脚油门,而是需要跑道和很长的爬升。
3d
想让自己变厉害,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凑在厉害的人边上,和厉害的人一起做事。
3d
为什么止盈比较大,因为想赚大盈利、想做趋势。可我做的是趋势吗?不是,其实是波段。所以,止盈要和波段匹配,比趋势小一点。
3d
我现在的量化策略,几年前就能实现,却又不可能在几年前实现。 说能实现,是单纯的从开发实现的角度。这其实是简单的,很容易找到能实现的人。 说不能实现,原因就比较多了。比如心理层面,就像是跟一个一心想赚钱的人说,身体健康才重要、钱财不重要,他断然是不会听的。 比如,对交易的理解,一定是需要多次盈亏、甚至破产爆仓,需要时间的历练,才能有正确的理解。 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思路,才能反过来设计交易策略,并用程序化实现。
3d
Follow RSS Feeds, Blogs, Podcasts, Twitter searches, Facebook pages, even Email Newsletters! Get unfiltered news feeds or filter them to your liking.
Get In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