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followers 11 artículos/semana
钱一栋|政治现实主义:昨天、今天、明天

《哲学与现实政治》,[英]雷蒙德·戈伊斯著,杨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158页,56.00元《自由现实主义:一个关于自由主义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英]马特·斯利特著,杨昊译,格致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170页,55.00元我国学界对政治现实主义(后文多简称“现实主义”)的研究起步不算晚,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只有陈德中等极个别学者专精于此。今年比较特殊,不仅多场学术会议设置了现实主义专题,上海人民出版社也连续出版了两部现实主义力作:雷蒙德·戈伊斯的《哲学与现实政治》,以及马特·斯利特的《自由现实主义》,译者均为中国人民大学杨昊博士。本文将把这两本书放到现实主义的理论脉络中作介绍和分析。一、熟悉又陌生的政治现实主义政治现实主义不算新鲜事物。在思想史上,它与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韦伯等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用以标示一系列具有松散相似性的主张,如“在国际关系领域,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实力对比等结构性因素”“政治家应学会作恶”“政治是一种应对冲突的审慎方案”“政治应遵循与私人道德不同的伦理规范”等。在公共话语中,它常指向可行性考量,对立面是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乌托邦幻想。“强权即公理”之类的论调,有时也会披上...

Fri Jul 26, 2024 07:08
李公明︱一周书记:作为一种抵抗力量的……个体与文学想象

《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洪涛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6月版,501页,98.00元前些天有上海的朋友向我推荐新出版的《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该书是一部基于政治学视角的文学评论集。作者在对三部世界文学名著的解读中带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和鲜明的立场及观点,更有出自真实个体生命的思想感情,没有那种故作高深但又不知所云的油腻的“学院”腔。从“一个政治哲学视角”——或许更应该直接说就是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相当敏锐的忧患感与有明确指向的问题意识使这本文学批评著作具有跨越文学研究的穿透力。作者在“后记”中首先谈到了为何要进入并非自己专业的文学批评领域并选择世界名著来讨论现当代政治哲学问题的原因——因为意识到“21世纪的高科技正在开创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政治。……一种不可见的新型政治诞生了!”(493页)掌权者可以彻底隐身,被统治者则无所遁形,个体人的自由与反抗的希望变得更为渺茫,于是预感到想象性写作将具有的意义。接着对选择这三部世界名著进行评论与个人经验的影响及本行研究的关系作了解释,实际上是简要地概述了收入本书作为代前言的《小说与个体》、“文学三篇”的核心议题以及作为全书附录的《作为“机器”的国家》的核心议题,读者可以作为导读。具...

Thu Jul 25, 2024 13:11
李公明︱一周书记:作为一种抵抗力量的……个体与文学想象

《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洪涛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6月版,501页,98.00元前些天有上海的朋友向我推荐新出版的《文学三篇:一个政治哲学视角》,该书是一部基于政治学视角的文学评论集。作者在对三部世界文学名著的解读中带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和鲜明的立场及观点,更有出自真实个体生命的思想感情,没有那种故作高深但又不知所云的油腻的“学院”腔。从“一个政治哲学视角”——或许更应该直接说就是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相当敏锐的忧患感与有明确指向的问题意识使这本文学批评著作具有跨越文学研究的穿透力。作者在“后记”中首先谈到了为何要进入并非自己专业的文学批评领域并选择世界名著来讨论现当代政治哲学问题的原因——因为意识到“21世纪的高科技正在开创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政治。……一种不可见的新型政治诞生了!”(493页)掌权者可以彻底隐身,被统治者则无所遁形,个体人的自由与反抗的希望变得更为渺茫,于是预感到想象性写作将具有的意义。接着对选择这三部世界名著进行评论与个人经验的影响及本行研究的关系作了解释,实际上是简要地概述了收入本书作为代前言的《小说与个体》、“文学三篇”的核心议题以及作为全书附录的《作为“机器”的国家》的核心议题,读者可以作为导读。具...

Thu Jul 25, 2024 07:10
陈朗评《成为观音》|女性之物:明清女性佛教徒及其“方便法门”

Li Yuhang,  Becoming Guanyin: Artistic Devotion of Buddhist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0, 312pp现实观察与学术研究都告诉我们,女性占佛教信徒的大多数,但历史上的文本记录却始终与此背道而驰:在文本涵盖面最广的中国佛教正典中,由比丘尼撰写的屈指可数(参见Beata Grant, Eminent Nuns: Women Chan Masters of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9),而即使有些男性佛教居士道德上并不完美,他们书写的文本也会广为流传并受到珍视。为数不多的有关女性佛教徒的典籍,大多由男性执笔。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回这些“沉默的大多数”的历史声音呢?艺术史学者李雨航所著的《成为观音》迎难而上,将我们的目光转向中华帝国晚期的女性对精神渴望和体验的非文本表达。佛教历来就没有过单一、同质的“性别观”。从《维摩诘经》中的撒花天女所传递的令人鼓舞、有解放...

Thu Jul 25, 2024 07:10
潘嘉杨评《恶臭与芬芳》丨表象史中的“嗅觉美学”:追索阿兰·科尔班的气味之旅

《恶臭与芬芳:感官、卫生与实践,近代法国气味的想像与社会空间》,[法]阿兰·柯尔本著,蔡孟贞译,台湾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在今天,若想以嗅觉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无论是史学、哲学还是文学领域的学者,甚至是器官医学研究专家,也许都绕不开法国历史学学者阿兰·科尔班(Alain Corbin,1936-,台湾地区译作“柯尔本”)及其著作《恶臭与芬芳》(Le miasme et la jonquille)。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对科尔班著作的译介(目前出版有《大地的钟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身体的历史·卷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树荫的温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青草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沉默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风的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以及《烟花女子》[商务印书馆,2024年]。另有台湾商务印书馆于2021至2022年出版的“从感官史看世界”系列丛书[共四册,均为科尔班作品],分别是《恶臭与芬芳》《树荫的温柔》《时间、欲望与恐惧》《大海的诱惑》)已然昭示了西方史学的热点——微观史、情感史抑或表象史的范畴。科尔班是法国史学界中研究感官...

Wed Jul 24, 2024 08:09
惠春寿︱理性对话不只是“事实判断”——与曹天元商榷

曹天元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科普作家。他的《上帝掷骰子吗?》也是我叶公好龙式地收罗到的科普读物里不多的几本细细阅读过的书籍。我还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的感受,那种智性的震撼和愉悦在我有限的阅读生涯中几乎屈指可数。所以,不难想象,作为一个研究公共理性的哲学从业者,当我看到《上海书评》最近刊发的曹天元新作《“理性对话”与“贝叶斯推断”》(以下简称曹文)时,放下手头杂事一睹为快自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然而,这次的阅读体验却多少有点五味杂陈。我完全认同并支持科普工作者除了应该传播具体的科学知识,还应该传播关于科学本质和科学方法的知识。我也依旧极大地受教于曹文对于“贝叶斯推断”的生动介绍。但让我感到不安的是,曹文似乎认为,“贝叶斯推断”意味着理性对话应该唯证据是从,只考虑经验性的客观事实,不必反思各方原先的初始观点。特别是,它还把最近舆论场上的事件作为案例来演示贝叶斯推断的计算过程。这两个主张/做法,在我看来,都不太恰当,并且,如果说前者还只是有所偏颇和需要被补充、完善的话,后者则完完全全是一种可以被归责的错误。接下来,我会首先指出,在理性对话中只诉诸贝叶斯推理是有误导的,然后解释,为什么类似姜萍事件这样的争论根本就不应该成为理性对话的主题...

Tue Jul 23, 2024 08:05

Crea tu propio feed de noticias

¿Listo para probarlo?
Comienza una prueba de 14 días, no es necesaria tarjeta de crédito.

Crear cu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