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followers 9 articles/week
汤恺杰︱失“道”又失“诠”——评冯川译《道与逻各斯》

《道与逻各斯》英文原版《道与逻各斯》冯川译本一张隆溪教授的《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以下简称《道与逻各斯》)一书是他的名作。此书英文版最早出版于1992年(Zhang Longxi, The Tao and the Logos- Literary Hermeneutics, East and West, Durham &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2),在六年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2006年译本又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再版。译者冯川教授的译著颇多,涉及文学、心理学、神学、哲学等各个方面。作者和译者都是资深学者,著作本身又贵为考研参考书,读者自然会期待它呈现出的精彩内容。然而,笔者的阅读经历却并不美妙。一个偶然的契机,笔者注意到,中译本标注出的里尔克(Rilke)《杜伊诺哀歌》(Duino...

Fri Jun 2, 2023 07:24
达伯霍瓦拉评《西方》|文明本身就是一道大杂烩

The West: A New History of an Old Idea, by Naoíse Mac Sweeney, WH Allen, March 2023, 448pp古典考古学者尼夏·马克·斯维尼(Naoíse Mac Sweeney)在她的新书《西方:旧观念的新历史》(The West: A New History of an Old Idea)中,通过对十四位历史人物的生涯及其著作的记述,挑战并再阐释了“西方文明”这个已经存在了两千五百年的概念。这十四人从公元前五世纪伟大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开始,到二十一世纪的前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她是香港最近“由乱至治”进程中的主导人物。听到这个你会觉得有趣吗?坦率地说,我很怀疑。我们都知道出版商喜欢这种铺张的场景,但很容易想象,这本书可能会变成二手知识和温吞水陈词滥调的混合体。雪上加霜的是,她的前提几乎没有原创性,马克·斯维尼也直接承认了这一点。在人们的理解中,西方文明的历史,从柏拉图到北约,是卓越思想和实践的一种结合(自由!民主!言论自由!),源于古希腊,此后被提炼、延伸,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其他据称西方独有的发展阶段)而传播,所以我们今天所在的西方是某...

Thu Jun 1, 2023 07:26
李公明|一周书记:被沉默的苏奇与四个……“关键时刻”

《沉默的过去:权力与历史生产》,[美]米歇尔-罗尔夫·特鲁约著,武强译,中信出版社/见识城邦,2023年3月版,68.00元到了人工智能的文本与图像生成能力眼看就要攻陷知识人最后坚守的信念堡垒的今天,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对历史叙事的生成背后的所谓客观性深信不疑了,“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以及被遮蔽的“沉默的历史”等论述也早已成了老生常谈。然而关于“历史”究竟是如何被权力生产出来的疑问远未解决,虽然权力与历史书写的关系也早已被谈论,近日在网上流传罗新教授关于“政治强权对历史论述的独占”的精彩论述(节选自他的著作《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也引起了反响,但是对于“独占”过程中的手段、性质及复杂的细节等问题仍然有必要展开深入的讨论。更不用说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把世界发展的未来与过去及现在联系起来思考的时候,显然更需要把“历史”这个文本的权力生产真相认识清楚。历史学家帕特里克·格里(Patrick...

Thu Jun 1, 2023 07:26
暗蓝评《生而为女》丨受害者视角下的“开膛手杰克”案

《生而为女》,[英]海莉·鲁本霍德著,小水译,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355页,68.00元2020年11月16日凌晨,在日本东京涩谷附近的公交车站,一位名叫大林三佐子的六十四岁女性被人打死。真相很快查明:这位女性是一名无家可归者,以打短工为生,去世时口袋里只有八日元——这或许便是她只能在公交车站过夜的原因。而凶手吉田和人是住在附近的一名独居中年男子,靠出租父母留下来的房屋过活。他对自己居住区域周边的“卫生”极为偏执,经常因住所附近的垃圾杂物问题与邻人起争执,而大林三佐子当晚栖身的公交车站恰好在他家窗户的视线范围之内。于是在那个深秋的夜晚,吉田和人意欲驱赶大林三佐子,后者不从——结果惨剧发生。这一事件很快引起人们关注。拜现代新闻业与传媒技术所赐,很快有记者挖掘出死者生平信息,而旁观者们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个女人平凡但不断下落的人生,以及她年轻时的照片——自然,这样直接的图像信息很容易带来共情冲击,“她就是我”的评论很快出现在各类社交平台之上。日本广播协会(NHK)很快制作了讲述大林三佐子青春时代的纪录片,随后导演高桥伴明基于这一事件拍摄了电影《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令这一事件受到新一轮关注。大林三佐子无疑是...

Wed May 31, 2023 08:03
潘静如|“有限的政治姿态”:清遗民夏孙桐末年一瞥

清遗民群体中,夏孙桐(1857-1942)不是特别耀眼的一位。就创造性或争议性而言,他有些淡乎寡味,在近代学术史、思想史、政治史领域似乎都谈不上影响或面目。可查的惟一一篇以他为题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他的诗词的,就中更偏重于他的词作与词学,反映了他的影响所在(参见方慧勤《夏孙桐诗词研究》,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不过,他晚年处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统治”之下,与伪满小朝廷、汪伪政权人物及日本人有互动、来往,一方面有意识地开启对近代史的“默省”,另一方面又努力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做出回应。以历史的后见之明与夏孙桐的知识结构来看,其“默省”也许并无大过人处,但“默省”意识的存在,使他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位置”及其“张力”。这是我们感兴趣的。夏孙桐一夏孙桐官至杭州知府,但1938年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也署先朝旧史官”(《自题花之寺看海棠图》,《观所尚斋诗存》卷二,民国二十八年铅印本)。追溯起来,他在翰林院编修任上时,就与修国史会典。清室逊政后,他参与编纂了《清史稿》及徐世昌主编的《大清畿辅先哲传》《晚晴簃诗汇》《清儒学案》,还参与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写。像他这样同时参与了五种大工程的,并不多见,显示了他在传统目录学、史学上...

Wed May 31, 2023 00:25
潘静如|“有限的政治姿态”:清遗民夏孙桐末年一瞥

清遗民群体中,夏孙桐(1857-1942)不是特别耀眼的一位。就创造性或争议性而言,他有些淡乎寡味,在近代学术史、思想史、政治史领域似乎都谈不上影响或面目。可查的惟一一篇以他为题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他的诗词的,就中更偏重于他的词作与词学,反映了他的影响所在(参见方慧勤《夏孙桐诗词研究》,苏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不过,他晚年处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统治”之下,与伪满小朝廷、汪伪政权人物及日本人有互动、来往,一方面有意识地开启对近代史的“默省”,另一方面又努力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做出回应。以历史的后见之明与夏孙桐的知识结构来看,其“默省”也许并无大过人处,但“默省”意识的存在,使他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位置”及其“张力”。这是我们感兴趣的。夏孙桐一夏孙桐官至杭州知府,但1938年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也署先朝旧史官”(《自题花之寺看海棠图》,《观所尚斋诗存》卷二,民国二十八年铅印本)。追溯起来,他在翰林院编修任上时,就与修国史会典。清室逊政后,他参与编纂了《清史稿》及徐世昌主编的《大清畿辅先哲传》《晚晴簃诗汇》《清儒学案》,还参与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写。像他这样同时参与了五种大工程的,并不多见,显示了他在传统目录学、史学上...

Tue May 30, 2023 09:21

Build your own newsfeed

Ready to give it a go?
Start a 14-day trial, no credit card required.

Create account